千万别碰!市区惊现非洲大蜗牛,不能吃还会传染疾病,还有……

河源日报
+ 订阅

朋友们,先看清楚下方图片中的蜗牛

当你遇到这种蜗牛时

千万不要去碰它,更不能拿去煮

这种非洲大蜗牛身上带有很多细菌

可传播结核病和脑膜炎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日报君带你一起看看发生了啥!

由于近日接连有强降雨

河源各公园绿地都比较潮湿

有市民爆料

说自己在小区散步时

无意中发现草丛里

有一只拳头大的巨型蜗牛

张女士觉得新奇

一时兴起就把它带回家

准备给儿子当玩具

同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张女士也去查询了这蜗牛的品种

这一查还真是吓一跳

张女士捡回来的竟然是入侵物种

赫赫凶名的“田园杀手”——

非洲大蜗牛

根据科学数据统计

这种蜗牛如果正常生长没有夭折的话

一般都能长到20厘米以上

接到爆料之后

记者马上来到茶山公园外围的绿化带

果不其然

短短几分钟就找到了5只大蜗牛

每一只的大小都在5厘米左右

附近散步的市民告诉记者

不仅是在这里

在市区的很多绿地和公园都可以发现这种大蜗牛

非洲大蜗牛到底是怎样的物种?

网络上有人抓来当宠物

更有甚者把它们搬上了餐桌

这些非洲大蜗牛对人体有害吗?

日报君通过查询了解到:

非洲大蜗牛,又叫褐云玛瑙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蜗牛。它的老家在非洲东部,传闻它们也是二战时的美军储粮。上世纪30年代被人们当食物引进到福建、台湾进行养殖,但当时缺乏控制和环境隔离,它们逃到了大自然中建立了种群并开始扩散。

非洲大蜗牛是入侵物种!

非洲大蜗牛在我国算是不折不扣的入侵物种,广泛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地。发育成熟的个体一般有7、8厘米,最大则可以长到20多厘米。作为外来入侵物种,非洲大蜗牛主要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地方,一般雨后就会从草丛、树林里爬出来。几乎大部分绿色植物的茎叶都是它的食物,对农作物、花卉树木的危害大,因此也被人们称之为”田园杀手“。

网络图

说到这里

吃货们有疑问

它们能吃吗?

除了破坏园林和农业生产

这种非洲大蜗牛身上带有很多细菌

可传播结核病和脑膜炎

非洲大蜗牛身上有很多黏液,其中就有各种细菌,如果市民对细菌的抵抗力弱的话,很容易引起过敏反应,所以看到这些大蜗牛不要去碰,特别是小孩子。建议大家不要因为好奇,去捕捉野外的非洲大蜗牛作为宠物饲养。

大家

不要抱着猎奇尝鲜的心理

去食用非洲大蜗牛

以免因为没有充分消毒,造成意外

诸如法式奶油焗蜗牛、宫保蜗牛、

干锅辣爆蜗牛、铁板法国蜗牛、

盐焗蜗牛等等,

还是别去染指吧~

当个吃货没错,

但也要当一个有安全意识的吃货哟~

来源/河源广播电视台

记者/李成龙 廖璐

编辑/林梓楷

校对/王志刚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