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客 | 不会海钓的设计师不是好的日料店主

南方+ 记者

掀开门帘,米黄色的主色调让心里盈出浅浅暖意,屋内木质元素的运用让人不经意间就穿越到了东京。一条鳃丝清晰、呈鲜红色的鲷鱼在精心雕刻后被摆上餐桌,两三天前,它还在南海遨游。

这条鲷鱼并非一般的货色,而是一位70后日料店老板通过海钓的方式所获,这间屋也是自己所设计的。他叫冯向军,1995年来到东莞,是一名建筑设计师,后来在南城经营了一家日本料理店,如今已经6年了。

初见时,他穿着黑色短袖,一头短簇簇、硬刷刷的灰白头发。由于热情爽朗,朋友们都叫他军哥。

冯向军是肇庆广宁人,受家族从事餐饮业的影响,他打小就“浸泡”在美食中。

“那时候很忙,小时候就已经在店里帮手,我读书时候就会做干炒牛河了,还炒得不错。”他说。

长大后,在设计的工作之外,冯向军也做起了餐饮,他经营过中餐、大排档,也做过西餐、酒吧,但最爱的还是做日本料理。

“吃了这么多年,发现最重要的还是原材料,而日料对原材料的追求正是让我痴迷的地方。”冯向军指着鲷鱼说道,“这条鲷鱼叫真鲷,是前两天在南海钓的,是季节性鱼群,食用鲷鱼对于新鲜度的要求特别高。”

由于对原材料的执着,冯向军规定,除新鲜蔬菜,其余食材全是从日本进口,在羽拾柒开店的初期,也是聘请日本人来当总厨。“他们在做料理的时候有一种匠心精神,会把每一道工序做到极致。”他说。

在开了日料店后,冯向军在偶然的机会下接触了海钓,如今已经成为他的爱好,每年他都要出海两三次。

几年前,他和钓友们相约去南海油田钓鱼,令他兴奋的是,第一次到这里钓鱼就钓到了许多大鱼。他记得有一次,钓到最大的一条蓝鳍金枪鱼肉有100多斤。

他将鱼运回来后做成刺身、寿司分享给近百人。“当时所有人看到这条鱼都震撼了。”

冯向军认为,和日本空运进口的鱼相比,海钓的鱼要更加新鲜。“在海里钓的鱼大而肥美,放了血后用0度保鲜,然后运回来,比进口鱼所花时间要短,更加新鲜。”

尝到了钓鱼带来的快乐,冯向军便经常与钓友相约海钓。

但海钓并不是一帆风顺。2016年夏季的一个夜晚,冯向军和20多个钓友前往针岩岛海钓,在船开了4、5个小时候后,突然的狂风巨浪让他们猝不及防,形势非常危急。

“从未遇见这样的情况,用来捆锚的钢缆都扯断了,大家都很害怕。”冯向军说,当时冒险返航,船在海浪上被抛来抛去,船上90%的人都吐了,当时内心只希望能够平安回到地上。

这次的风险并未让他放弃,冯向军还是经常会和钓友一起出海,每次也都会将钓的鱼发在朋友圈,好让食客能够及时吃到新鲜的鱼。

“不时不食,我们会根据鱼群的季节性来钓,所以现在都还没有固定的菜单,毕竟哪天能钓到哪种鱼是我们无法预测的。”他说,一般来说新鲜钓到的鱼会在下午2点到5点到店,晚饭的时候会有最好的食材。

作为一名日料店的老板,冯向军也经常到日本走街串巷,寻找灵感。

对于地道的日料,还是会有一些人难以接受。“日料里很多生的、臭的东西会难以接受一些,而且日本偏甜,中国偏咸,所以我们就要进行一些改良,让顾客能够接受。”

刚开店的时候,日本的总厨对出品非常偏执,做出来的东西不太符合大众的口味,冯向军只能自己出手来对菜式进行改良。“比如牛肉,你像在日本当地那样把牛肉做成糖水,东莞人怎么能够吃得惯呢?”说起这个,他不由得笑了。

在对多种菜系进行研究后,冯向军对日料有了新的理解。他认为日料和潮州菜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相似的地方。

比如这道螺肉,他采用了类似潮汕卤水的方式来处理,非常适合下酒。很多潮汕的朋友对其赞不绝口。

又如这道寿司,他创新地采用雪花牛肉作为食材,再用短暂火烧的办法使其出油,以获得更好的口感。

而这道鹅肝,为了让口味更独特,冯向军用了鳗鱼骨熬制的汤汁,用于香煎鹅肝的烹调。外焦内嫩的口感,加上那一丝潜藏的海洋气息,让这道菜品尝起来与别不同。

“对于一家饮食店来说,再出名的菜系,只要没人吃的话就不行。”他说,“我们需要去尝试各种风格,借鉴其他菜系的优秀地方,要形成自己的风格而不是一成不变,做到彼此之间的共融。”

【记者】 龚名扬

【实习生】 陈艳芸

编辑 李玲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