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每年一次以上博物馆活动约起来!

广州教育头条
+ 订阅

广州中小学幼儿园每年将安排1次以上博物馆主题教学实践活动。日前,广州市教育局、市文广新局印发了《关于中小学幼儿园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学和社会实践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博物馆开发通过物件和藏品连接未成年人世界的博物馆课程,每年举办一次“博物馆开放周”活动;中小学幼儿园各学科课程中将增加博物馆教育的有关内容和实践环节。

博物馆:分类馆藏资源,整合点单目录

《意见》要求,各博物馆需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对馆藏资源分类,整合博物馆的供应菜单和针对中小学幼儿园的点单目录,编制博物馆地图;博物馆与学校合作制定博物馆教学纲要、教学指南以及适合未成年人学习的馆校合作课程。

具体而言,博物馆要编撰相关阐释性教育读物,制作相关文物仿制品和教学标本或模型,开发通过物件和藏品连接未成年人世界的博物馆课程,探索区别于学校教学的博物馆项目教学模式。

此外,博物馆要举办馆校互动论坛,提高博物馆资源的利用效益,设计并安排适合进校园的流动展览,开展“博物馆展览进校园”活动。各博物馆每年举办一次“博物馆开放周”活动。

校方:各学科课程增加博物馆教育内容

根据《意见》,中小学幼儿园将结合国家课程实施有机融入博物馆资源内容,注重学生体验和实践,提高教育实效性。

每所中小学幼儿园至少1名人员负责具体工作,根据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学与实践活动。各学段(含幼儿园)教学实践每学年安排1次以上主题教学实践活动。

同时,在各学科课程中增加博物馆教育的有关内容和实践环节。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教学中增加博物馆学习环节;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应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设计突出学生体验与探究,动手操作与科学实验等活动;通过开展公开课、教学实践与教学研讨等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博物馆研学旅行纳入教学计划

除了教学实践外,《意见》还明确要促进研学旅行与学科课程、综合课程的有机融合,将研学旅行纳入教学计划。《意见》要求,通过校馆合作,设计一批基于博物馆资源学习、实践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灵活安排学生参加以博物馆资源为学习内容的现场考察、研学旅行与社会实践活动。

小学生以社区附近的博物馆资源(乡土风情)学习考察和体验实践为主;初中生以本区及相邻区的博物馆资源(区情市情)学习考察和体验实践为主;高中生在区内资源整合学习考察与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延伸至市域内外资源(市情省情国情)学习考察和体验实践为主。

【记者】马立敏

【通讯员】穗教宣

【校对】吴荆子

编辑 麦小华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