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村情】阳东区东平镇大澳渔村

史志阳江
+ 订阅

大澳是阳江的古老渔村,也是商埠。大澳何时始有村无从考究,地域原属阳江、新宁两县之边界。清嘉庆十六年(1811)始奉拨阳江镇左营管辖,至今已有200多年了。

大澳渔村牌楼

大澳史话

民国14年版《阳江志》载:“大澳港在(阳江)城东南一百里。一山突出,东西南三面环海,如人伸半臂然。势略弯抱,港口在西南方,距葛洲四里。从葛洲山外入,港口阔三里,水深十丈。从葛洲山内入,港口阔一里,水深丈余,港内水亦深丈余。向建有大小碉楼二座,夹峙南北两岸,今皆倾圮。大澳市有商店数十间,邑人居十之九,渔船亦多在此湾泊。商务为闸坡东平两澳之亚。惜西南方无甚屏蔽,不足避风。先是大澳海面屡次失事,乾隆九年(1744)立石葛洲,与新宁县分界,是地尚兼属两县。嘉庆十六年(1811)始奉拨全归阳江左营管辖,以一把总驻兵守之。光绪二十七年(1901),澳商以地方不靖禀准厅丞沈鸿寿与东平澳募勇联防。宣统元年(1909),复禀准州牧李鸿钧设大澳局,以资防守。是处为航行省城、香港必经之路,亦阳江海防要地也。”

大澳,终因“西南方无甚屏蔽,不足避风。……海面屡次失事”而渐渐衰落。

民国年间大澳商会会址

 大澳商会

大澳是古老渔村,也是商埠。大澳商会成立于民国12年(1923),刚成立时,无办事地方。至民国20年(1931),时任会长的司屋朗人司徒少松牵头兴建成大澳商会大楼,并在大楼后面建成了一座银库。说明大澳曾经是商埠。民国14年版《阳江县志》云“有商店数十间”,诚不谬也。大澳商会还是中国共产党地下革命斗争时期的联络站和税站。《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阳江革命资料汇编》载:“……阳东区委按照中共恩阳台县工委和独立大队的指示,对东平各个阶层头面人物开展统战工作,取得开明人士支持,在东平建立两面政权。通过国民党商会代我军进行税收工作,为部队和武工队的给养提供了大量财富……”这大澳商会大楼,便是当时的征税点和地下党武工队的联络点。新中国成立后,这幢大楼一直是党政机关办公室,现在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大澳万人坟

大澳渔村后山麓有一座万人坟,坐东北向西南。是阳江唯一一处亭台式公墓,坟堂是一座砖木结构的方形亭子,面积26.5平方米。中央是一座5.3平方米的古墓。亭子有天花板,圆桁方檩,饰有彩绘图案。坟堂后面是方形圆顶墓室,内藏死者骸骨。亭前坟堂建有长方形祭台。

清光绪年间一次强台风袭击,大澳港区船只全部沉没,岸上房屋很多被摧毁,加上海盗乘机抢劫杀人,尸陈海边。大澳主事人雇请仵作,把无主尸骸集中掩埋,集资建公墓,故称万人坟。翰林院庶士姜自驺和举人何铨曾先后到万人坟凭吊,各撰对联曰:“碧海无涯香梦渺;青山有主客魂留。”“几亩青山千顷浪;一抔黄土半庭花。”民国5年(1916)曾重修大澳万人坟,山中石碑尚留有姜何二人手迹。

 

大澳民俗风情馆

20世纪30年代以前,中国渔民浮家泛棹,一家老小长年累月生活在船上,甚至一辈子不能上岸。妇女背着儿子撑船,渔父撒网收鱼……为了再现昔日渔民的生活,展示渔家风采,20世纪80年代在大澳渔村背后建起了大澳民俗风情馆。馆内展品有仿真船模:白帆高挂,乘风破浪,远济沧海。渔民群像栩栩如生:渔妇结网,穿梭引线,聚精会神;耕海归渔,肩挑手提,满载而归。游人跨进展馆,大澳昔日渔人的生活一目了然,渔民风采尽陈馆内。开馆以来,游人络绎不绝。

大澳渔村民俗风情馆

大澳民俗风情馆栩栩如生的泥塑群像

大澳民俗风情馆的仿真渔船

大澳民俗风情馆的大鲸鱼骨骼

大澳渔村人的生活

大澳渔村现有居民100多户,1200多人,本地人居多。居民有容姓、林姓、梁姓等,杂处一村。村民以经商和耕海为业。因澳港淤浅,船只出入艰难,商业渐衰,营商者另往他处谋业。耕海者亦以耕浅海的小船为主,深海作业的大船甚少。小船多在葛洲岛周围捕鱼捉虾,大澳的虾仔酱闻名远近。捉虾仔的渔具有多样,有挨揖,有拖网(密网),有装网兜等。一船虾仔捉回,全家忙得团团转:先选料,剔除掺在虾仔中的小鱼和杂物;再用手搓捏,将虾仔搓成细末;最后加海盐醃制。制虾仔酱也是很繁重的劳动。虾酱制成,就在大澳渔村当街出售。时至21世纪的今日,东平建起了加工厂,用机械生产。渔民捉到的虾仔多了,会将一部分卖给加工厂加工,以减轻家人的劳动强度。除了捉虾仔,就是捉鱼捉蟹。浅海的活鲜,就近上水,活蹦乱跳,价钱甚好。过去,渔船用风帆,靠风力行驶。现在,大澳的浅海作业船,每船都安装了6匹至12匹马力的发动机,安全快捷,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有少数小船竟也敢远去海南岛渔场作业。每船每年的产值多在12万元以上。所以说,大澳人已经过上小康生活。

大澳民俗风情馆栩栩如生的泥塑群像

渔村一角

大澳的高龄渔妇

大澳渔村的变迁

大澳本是渔村,又是商埠。由于港口的环境日差,船舶和客商往来不便,商业逐渐萧条。大吨位的渔船也因无处湾泊和避风,亦早觅新港去了。如今,大澳渔村只剩下些小船在耕浅海了。

大澳与东平隔海相望,东平港深入内陆,近年还加筑了防风大堤,且有深水码头,商船、渔船往来十分方便,故东平的渔业、商业发展迅速。大澳村有大船的渔户,都移至东平港了。大澳林先养有几只大船,由他儿子经营,也移到东平港了。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青年人,嫌耕海捉鱼太辛苦,要求上岸经商。大澳村中梁伦的几个儿子都向父亲提出要求:不要把我们后辈人困在船上了,放开儿子吧。故其几个儿子都去东平做生意了。东平的集市日益兴旺,渔业亦欣欣向荣。大澳的商业则日渐衰落。

现在,大澳除了海边的几间食肆之外,再也没有像样的商铺了。居民的家门口,只有少数老渔妇摆卖些虾酱、鱼干和一些旅游产品了,旧时的商店也不复存在了。

今天,大澳已划归东平镇管辖,挂“阳东县东平镇大澳渔委会”的牌子。就连办公地址也设在了东平镇内。

大澳渔港一瞥

 

撰文:刘裔清                                  

摄影:周  旋                                   

提供资料人:容安宜、梁  伦、林先养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