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改革开放纪事】阳江市被命名为“全国风筝之乡”

史志阳江
+ 订阅

隋朝时,阳江民间已有放风筝活动。至清代,群众放风筝活动已很普遍了。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全城男女老少举家出动,邀朋约友登高、放风筝,场面壮观。

阳江传统风筝以花鸟鱼虫、山水和人物为主,代表作有灵芝、百足、宝鸭穿莲、十八罗汉、双桃、蒲鱼、崖鹰等。灵芝风筝是根据白蛇传的传说制作而成,风筝上端是一朵白云,下端是一棵灵芝草和一只活蹦乱跳的小鹿,曾连续6年在全国比赛中获冠军,是全国唯一的六连冠风筝,被誉为“世界十绝风筝”。

1990年10月26日,阳江市在市区举办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九九重阳风筝节。参加风筝比赛和表演的有板子类243支,产品商标类265支,硬翅类169支,软翅类327支,自由类36支,立体类24支,龙类96支,灵芝类140支,老人组风筝15支,运动员1200人。特邀武汉军区空军伞兵团作跳伞表演,观众超过12万。

1991年阳江市人大常委会决定,把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定为“阳江风筝节”。1991年10月16日,在新建成的南国风筝竞赛场举办“91阳江风筝节”,以“风筝搭台、经济唱戏”为主题,首次把风筝和经贸活动结合起来。邀请国内外经贸界的人士参加,旨在把阳江风筝节推向全国、推向世界。参加这次活动的各类风筝1500多只,观众20多万人。同年,阳江市获广东省体委命名为“广东省风筝之乡”。

1992年9月22~24日,阳江市同时举办第一届中国(阳江)国际风筝会和承办第二届全国风筝比赛。这届风筝节以“宣传阳江、广交朋友、让世界认识阳江、让阳江走向世界”为主题,参赛代表队来自国内23个省市以及美国、马来西亚、日本、英国、印度尼西亚、中国香港等13个国家和地区。30多万城乡群众云集南国风筝竞赛场观看比赛。

1993年阳江市获中国风筝协会命名为“全国风筝之乡”。1998年风筝节期间,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阳江风筝节》30分钟。

阳江风筝节

2003年中国(阳江)国际风筝会和全国风筝锦标赛在南国风筝竞赛场。2005年同时举办世界华人风筝赛和全国风筝邀请赛。2006年阳江旅游文化节国际风筝会在重阳节举行。同时举办2007年中国(阳江)国际风筝会和全国精英风筝大奖赛,很多创新风筝首次在风筝节上亮相,如台湾的打斗风筝、西安的机械风筝、香港的空中芭蕾等。

从1986年起,阳江风筝代表队每年单独组队或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或国际风筝赛,共获国际金牌15枚,全国金牌124枚、银牌68枚、铜牌48枚。

 

(资料来源:《广东改革开放纪事(下)》)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