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是日常生活中食用最多的一种调味品,但对于酱油,市面上也流传着比较“奇葩”的言论:
有人说经常吃酱油会使自己的皮肤变黑;受伤后伤口恢复的过程中也不可食用酱油,否则也会导致伤口变黑。
真的如此?难道自己现在皮肤这么黑是和酱油有关?今天,我们就来科普一下,和酱油有关的那些事。
酱油,为何物?
酱油,本身是由蛋白质原料和淀粉原料发酵而成的一种调味品;一般使用的原材料有大豆、豆粕、小麦以及麸皮。酱油富含氨基酸、B族维生素、糖、酸、醇、酚以及棕红色素等多种物质,添加入菜肴可以增添特殊的香气和滋味。
吃酱油能使皮肤变黑?
皮肤当中含有较多的“黑素细胞”,而它每天会把酪氨酸(一种氨基酸)当做原料,然后经过酪氨酸酶的催化,经过一系列的反应最终产生“黑素”。黑素这种物质,是我们皮肤颜色的最终决定因素,它在身体中的多少主要受到遗传基因、体内激素水平以及外部环境(紫外线照射)等因素的影响。
说吃酱油会使得皮肤变黑,主要就是由于酱油当中含有“酪氨酸”;但是,请各位注意的是:酱油并不是唯一含有酪氨酸的食物,而且其中酪氨酸的含量也并不是特别丰富。
另外,不同厂家、不同工艺、不同种类的酱油中所含的酪氨酸也并不相同,但相比之下其含量远远比不上薏米、牛奶、豆浆等日常食物的含量。也就是说,食物当中的酪氨酸含量对于皮肤的影响其实并没有多大。
换一角度来说,对于酪氨酸酶来说,各位首先要明确酱油中是否含有酪氨酸酶,并且含有多少;其次,就算酱油中含有酪氨酸酶,这种物质也根本不能耐受强酸,当其食用进入胃部之后,很直接就会被胃酸(盐酸)分解失活,这样也就失去了催化反应的活性能力。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酱油对于皮肤和伤口的影响都不大,纯属“不靠谱言论”。
酱油如何挑选更靠谱?
认准标签,选择“酿造”更为靠谱
对于酱油而言,标签上一定会明确标有“酱油品种”,相比之下,建议您选择“酿造酱油”,酿造酱油是用大豆相关原料经过发酵制作而成,营养丰富,材料天然;而配制酱油是用50%以上的酿造酱油经添加水解植物蛋白质液调配而成,成本低、营养低且可能含有微量毒性物质“三氯丙醇”。
关注“氨基酸态氮”,数值越高,品质越好
“氨基酸态氮”是衡量酱油品质的一项核心指标,这个数值越高,证明酱油品质越高,鲜味也会更加浓郁。关于酱油,国家标准有明确规定,每100毫升酱油中的氨基酸态氮含量不得低于0.4克。
识别“配制原料”,偏向“大豆和小麦”
酱油的发酵原料主要有大豆、豆粕、小麦以及麸皮;相比之下,使用大豆和豆粕对于酱油的品质影响不大;其次小麦当中的糖类物质更加丰富,所以在后期发酵过程中也会使得香气更加浓郁,麸皮成本较低,味道适中。
所以,购买酱油,建议选择以“大豆和小麦”为原料的产品。
本文专家:王思露,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中华人民共和国HACCP食品体系内部审核员
本文审稿:刘少伟,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食品科学博士,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