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奋进20年
(1998—2018年)
1998年6月27日,是一个值得我们纪念的日子,这天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新院区的整体搬迁,开启了医院高速发展的新的历史篇章,开创了我国现代化医院建设的新征程。时光流淌,日月如梭,新医院整体搬迁至今已走过20个年头。今年也正好迎来我国进行伟大改革40年。这20年来,“佛一人”紧跟国家开放改革的时代步伐,一代接一代地不懈努力,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前走,创造了许多不平凡的业绩,探索出具有标杆意义的“佛一模式”,为佛山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也为佛山的社会和经济建设添砖加瓦。回首20年我们走过的每一步路,所做的每一件事,取得的每一个成绩,都凝聚我们“市一人”的汗水和智慧。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我们共同走过的路。
1998年
医院旧址
医院整体搬迁至新院
6月27日,我院从汾江河边的老院区整体、安全搬迁到东平河畔现代化的医院,新医院全面启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发展进入历史新时期。
12月14日,中共佛山市委组织部佛组干[1998]306号文,任命谭家驹为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周成志为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1999年
6月28日,中山医科大学[1999]10号文:在本院设硕士研究生带教点,并聘任谭家驹、王跃建、李榕生为硕士研究生兼职指导教师。成为我院第一批硕士研究生导师,开启我院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新局面。
全国首例
腹腔镜下广泛全宫切除
及盆腔淋巴清扫术
8月10日,妇产科李光仪等施行全国首例腹腔镜下广泛全宫切除及盆腔淋巴清扫术获得成功。标志着我院妇科微创手术进入一个新时期,走在全国前列。
全国地级市医院
首例肝移手术
12月2日,普外科甄作均等为一名46岁女患者施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获得成功。是全国地级市医院首例,开启了我院的器官移植手术新征程。
2000年
4月,亚洲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签署医疗救护合作协议,必要时为该中心提供安全转运外籍伤病员的服务。时为佛山地区唯一与亚洲国际紧急救援中心建立合作关系的医院。
我院成为中山医科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基地,妇产科建立博士后工作站。9月25日,华西医科大学博士、中山医科大学博士后王刚来站就妇科肿瘤等领域作为期两年的博士后研究。王刚为本院第一位进站博士后,开启我院博士后培养工作新局面。
2001年
5月18日,感染科与重症监护中心(ICU)合作,成功地将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应用于临床,患者为68岁男性,诊断为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为广东省首例、全国第二例应用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成功地对慢性重型乙肝患者进行治疗。标志着我院在重症肝炎的治疗技术走在全省前列。
建院120周年
盛大庆典
11月10日,隆重举行建院120周年盛大庆典。国家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王智琼,佛山市领导甄灿球、沈峰、梅彼得、周福贤、黄少霞、李玉光、方继浩、李肇杰,佛山市卫生局领导黄俊泉、李亚娟等,以及兄弟医疗单位、港澳台嘉宾,医院职工代表等2000多人参加了这一百年盛典。谭家驹院长做题为《与时俱进,再攀高峰》的主题报告。
获2001年广东省科技进步
二等奖
10月,烧伤整形外科科研成果“脱细胞异种(猪)真皮支架(基质)研制及临床应用”获得2001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为本院乃至佛山市卫生系统历年来科研成果所获最高奖项。
2002年
1月25日,新感染科大楼落成启用。新大楼于2000年投资兴建,2001年11月竣工,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是一座建筑风格独特、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的智能化、现代化新型医疗专业楼房,拥有多间完善的传染病负压隔离病。
华南地区首例活体肝移植手术
6月4日,肝胆外科甄作均主任等与香港专家合作,为26岁的急性重型肝炎、急性肝衰竭男性患者成功施行了急诊活体肝移植手术。系华南地区首例活体肝移植手术,也是全国第二例因急性肝衰成功施行的急诊活体肝移植手术。标志着我院的肝移植技术水平更上一层楼。
6月,本院与中南大学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共同申报承担的国家863研究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核心为放射性纳米药物与人体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本院由谭家驹教授担任课题组组长并组织院内外专家共同攻关研究。这是佛山市医疗单位首次主体承担国家863研究项目。
12月,风湿免疫科陈国强等与血液内科合作,在华南地区率先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红斑狼疮获得成功。患者为一名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脑病、狼疮性肝损害、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梁姓25岁女子。标志着我院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2003年
2002年12月25日收治全球首例回顾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自此至2003年5月,我院先后共收治非典确诊病例及疑似病例112例。创造了无一例非典病人死亡,无一例医务人员感染,无一例非典院内交叉感染 的“三无”佳迹。
谭家驹院长向世卫组织专家
汇报抗击非典情况
4月4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多位专家在国家和省、市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专家陪同下来院深入急诊科、感染科等了解SARS疫情和防治措施,并给予充分肯定。
6月19日我院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抗击非典“模范单位”。
抗非纪念雕塑《天职》
揭幕仪式
为纪念本院收治世界首例非典,以及在“抗非战争”中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11月25日,值本院收治世界首例非典一周年纪念日之际,在感染科大楼前隆重举行抗非纪念雕塑《天职》揭幕仪式。该雕雕由佛山市著名雕塑家周炳基先生设计、雕塑,并用青铜铸造而成,雕塑前置有由广东省抗非特等功臣钟南山院士题写标题“天职”的碑文:
公元二00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了世界首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人类抗击非典之战由此拉开序幕。
本年院党委被评为佛山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4年
6月,医院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9月18日,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佛山基地挂牌成立。系本院历史上,同时也是佛山市医疗史上第一个国家863计划重点实验室基地。
2005年
10月11日,我院隆重举行“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揭牌庆典仪式,从此我院正式成为中山大学附属医院,迈入百年发展新里程。
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佛山市市长梁绍棠,中山大学副校长陈汝筑,中山大学副校长、中山医学院院长汪建平,佛山市副市长杨锡基等出席。
2006年
1月13日,普外科、泌尿外科、肾内科、麻醉科、ICU、内分泌科专家彭翔、张海等合作,为一来自兰州、患严重糖尿病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46岁男子成功施行佛山市首例胰肾联合移植手术。
佛山市首例原位心脏移植术
1月23日,心血管外科封加涛、彭峰等为一名来自江西、患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的22岁男子彭晓春成功施行佛山市首例原位心脏移植术。
6月6日,胸外科杨劼主任医师等为一47岁江苏籍患者成功施行广东省首例双侧肺移植手术。
9月9日至10日,我院和河南安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致祥、谭家驹、韩建英、邢海平、司建华等十多位科研人员耗时30年完成的科研成果“亚硝化农肥水诱发鸡、鼠食管癌及改水降低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研究”,经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卫生厅和佛山市科技局组织北京、上海、广州、郑州等地15位专家进行鉴定,认为:首次应用亚硝化农肥水诱发鸡咽食管癌成功,解决了科学难题,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这标志着我国食管癌病因研究已取得重大的阶段性成果。
10月25日,国家卫生部原医政司司长于宗河称:“我国现代化医院建设的历史步伐,是由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世纪90年代初兴建工程开始的”。
本年,成功抢救受伤民警吴主刚。2月24日至5月18日, ICU、肾内科、手足整形外科、胸外科、心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普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麻醉科、康复科等20多个专科, 150多位医务人员,对同时存在8个主要脏器功能衰竭的受伤民警吴主刚进行了为期83天的历史罕见大抢救,先后打赢了“生死大战”、“人水大战”、“脑复苏大战”、“细菌大战”,最终获得成功,为全国医疗史上少见。
时任省委常委、佛山市委书记黄龙云批示:“市一医院全力抢救吴主刚同志并取得成功,再次说明:市一人民医院的医术、医德、设施及医护人员队伍是一流的,关键时候是能创造奇迹的。”
2007年
断臂寄养38天,前臂再造后成功回归。
4月,手足整形外科左中男主任医师等采用断臂寄养手术,救活了无再植条件的断臂。在回植手术中,多项创新技术为国内首次应用。
1—5月,烧伤整形外科、ICU、小儿外科、麻醉科等联合抢救车祸重伤的年仅9岁的女孩陈海奇获得成功。其中,烧伤外科采用 “四合一”生物敷料(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和同种异体脱细胞网状真皮基质以及辐照猪皮制成的生物补片)成功地逐步覆盖患儿腹壁14 cm ×8 cm巨大缺口,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这一国际首创方法不仅奇迹般挽救患儿生命,而且为世界腹部外科找到了一个种修复全层腹壁缺损的新方法。
11月20日,佛山市科学技术局和市卫生局组织国内专家鉴定由冯彦林主任、谭家驹教授等完成的国家863计划重点攻关课题“188Re-抗人肝癌免疫磁性纳米药物的制备与生物学效应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2月5日,我院被授予首批20家“广东省知识产权试点单位”之一,系佛山市唯一被定为“广东省知识产权试点单位”的事业单位。
2008年
2月19日,中共佛山市委组织部佛组干[2008]46号文件:刘永耀同志任中共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委员会书记。
10月28日,中共佛山市委组织部下发佛组干[2008]200号文件《关于王跃建等同志职务聘任的通知》,聘任王跃建同志为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
迎接每位伤员,都有一个由两位医生和三位护士组成的小组专职负责。
2008年5月15日,叶俊医生参加广东抗震救灾医疗队直达汶川灾区。
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本院于5月13日,派骨科副主任医师周俊明、胸外科主治医师叶俊参加佛山市卫生局紧急组织的由12名医生、6名护士组成的佛山市卫生系统应急救援医疗队,携带20万元药品物品连夜奔赴汶川地震灾区,参加医疗救援工作。周俊明担任市救援医疗队队长。5月21日至30日,本院先后接收15名灾区伤员,入住手足整形外科。经过精心治疗,全部伤员至8月8日全部康复出院。8月6日,深入汶川地震灾区映秀镇抢救伤员的胸外科主治医师叶俊被评为“第二届佛山市十佳美德之星”。次年9月,烧伤科陈晓东副主任医师作为广东省援汶川医疗卫生二队队长在水磨镇受到时任总理温家宝的亲切接见。
医院被评为广东省红十字会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医院工会荣获“广东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贯标认证单位”称号。
2009年
肿瘤中心落成仪式
6月26日,肿瘤中心正式落成。隆重举行落成典礼,中国建筑建学会宋春华董事长、广东省卫生厅张寿生副厅长等领导出席。
6月,全国“百年名医院联谊会”列出了全国至2009年超过百年历史的29家“金字招牌”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以128年悠久历史高居其中,列第七位。
本年由徐致祥任课题组长申报的课题“高发区食管癌死亡率阶梯状减低及改水效果与饮用水中N-亚硝基化合物两类前体物关系研究”获科技部十一五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2009年度专题课题立项,编号2009AA02Z421,这是佛山市卫生系统首次主持国家863课题的研究。
本年,成功抢救多位重症甲流患者,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10月, ICU等多科医护人员经过20多天的抢救、治疗,成功救治佛山市首例危重甲型H1N1流感患者陈伟雄。11月,成功救治五岁的患者瑜瑜,创造了生命奇迹。瑜瑜是佛山市首个小儿重症甲流病例。11月,成功救治怀孕35周、突患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患者黄女士,患者经剖腹成功产下一个健康女婴。这是全国成功抢救的大量重症甲流病例中,首个怀孕重症甲流妇女经抢救使母子平安的病例。
2010年
刘永耀书记代表我院领奖
4月27日,我院获“全国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为广东省4家单位之一。
我院荣获
建国60周年建筑大奖
5月28日,2010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颁奖典礼在上海市隆重举行。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建设工程被评选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筑创作300个获奖项目之一。
推出首席专家制
7月,推出首席专家制,王跃建教授、李光仪教授、甄作均教授三位知名专家成为第一批首席专家。首席专家需具备解决临床上重大技术难题的能力,对各自的专科的临床技术和科研问题全权负责。每届聘期5年。
肿瘤放射
治疗中心
全面启用
9月15日,肿瘤放射治疗中心全面启用。中心拥有美国瓦里安Trilogy全数字化直线加速器,以及CT模拟定位机、大平板普通定位机等国际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标志佛山肿瘤放射治疗跨入国际先进行列。
医院荣膺全国“百家2010改革创新医院”。
2011年
大型客户服务中心成立
1月7日,门诊部成立新的大型客户服务中心。为开放式的前线服务平台,面积达100多平方米,开设4条热线12小时连续服务。是当前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客服中心之一,能为患者提供一站式、全方位、人性化,便捷、省时,温馨、热情、周到的服务。
1月24日,本院被授予“全国无烟医院”称号。
5月26日,妇科内镜培训中心被授予全国第一批“卫生部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培训基地”。
10月11日,启动国内首个医院自助挂号、自助交费银联创新支付系统。进一步优化门诊流程、减少排队、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
纪念建院130周年升旗仪式
11月11日,在医院广场隆重举行纪念建院130周年大会。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等领导发来贺信,对本院建院13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广东省政协主席黄龙云,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卫生厅厅长姚志彬,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名誉会长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佛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悦伦等出席。
11月18日,全国地级医院首个院士工作室——刘允怡院士工作室在本院正式挂牌成立。
2012年
3月1日,居民健康卡全国首批试点地区(广东省佛山市)发卡仪式在本院举行。卫生部副部长刘谦,广东省卫生厅党组书记陈元胜、副厅长陈祝生,佛山市人民政府市长刘悦伦、副市长王玲等领导同志参加了发卡仪式。
8月31日,肾脏病血液净化中心正式开业。中心设血透病床100张,规模国内一流。从美国、德国、瑞典引进超百台最新透析机,实现技术与国际接轨,管理数字化,服务人性化。
11月,《中国医院院长》2012年第19期发布首届《2011中国地级城市医院•竞争力》排名,据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对全国1196家地级城市医院经过近一年的筛选、核实和评比,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位列“2011中国地级市百强医院”第二。
医院被评为“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
2013年
王跃建院长
1月,王跃建院长当选“2013年度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
我院荣获两项2012国家科技奖二等奖
1月,医院荣获两项2012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烧伤外科冯祥生等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异种(猪)皮肤替代物的研发与临床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胸外科杨劼主任等与北京大学等共同完成的“中国肺癌微创综合诊疗体系的建立、临床基础研究和应用推广”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两个奖项实现了佛山医疗界历史性突破。
8月1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2013年批准立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院获得4个项目,共获科研经费138万元,其中由风湿免疫科陈国强教授负责的项目“MDM2和MDM4 SUMO化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增生和凋亡的调控及机制研究”获面上项目,获科研经费70万元。另外,药学部王妍、麻醉科周俊和妇产科袁颂华各获1项青年项目。实现依托单位为佛山市医疗卫生单位(医院)国自然项目零的突破。
8月2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批准安徽泰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610个单位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通知》(人社部发[2013]61号),正式批准我院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博士后工作。
“生命延续 血脉相连”
感恩分享会
8月29日,举办旨在缅怀我国首例台湾同胞逝世后向大陆同胞捐赠器官者周仁先生的“海峡两岸 血脉相连,生命延续 大爱无疆”的感恩分享会,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教授出席。在全国产生广泛深远影响。
10月21日,佛山市民心工程健康保健中心大楼破土动工。中心占地面积约6800㎡,建筑面积55000㎡,工程总投资2.5亿元人民币。建成后将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健康保健中心。
建成病床达40张的大型重症医学中心(新ICU),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单中心ICU之一。
12月5日,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粤科函政字[2013]1589号同意我院组建“广东省听觉与平衡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4年
2月12日,与禅城区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禅城区将辖区内的南庄医院、同济医院交予本院托管。王跃建院长代表本院与禅城区政府正式签署《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托管禅城区部分医疗机构合作框架协议》。3月11日,托管的南庄医院和同济医院分别更名为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禅城医院和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脑科康复医院并正式挂牌。
王跃建院长(左二)荣获“全国优秀院长”称号
8月16日,在于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的2014中国医院论坛暨全国优秀院长表彰大会上,本院王跃建院长荣获“2014年全国优秀院长”光荣称号。
8月,本院5个研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为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面上项目2个,青年基金项目3个,共获科研经费211万元,年轻的肿瘤研究所更是一举喜获2个项目。
9月4日,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本院“广东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11月7日,远程会诊中心正式启动。启动仪式后,即组织专家对点对点帮扶单位连山县人民医院申请的4个疑难病例,通过视频对话进行了首次会诊。
12月18日,本院被广东省辐射防护协会评选为全省10家 “广东省医用辐射安全放心示范单位”之一,也是佛山唯一拥有这一称号的医疗单位。
“最佳口碑奖”
颁奖礼
本年,首次获评由佛山日报主办的“2014佛山口碑榜”全市公共服务类的十大“最佳口碑单位”。
2015年
胸外科主任杨劼教授荣获
“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4月28日,胸外科主任杨劼教授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并赴京参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杨劼主任成为本院历史上第一位荣获劳动者最高荣誉——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称号的人。他也是是全市医疗界唯一获此称号者。
10月21日,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发粤卫办[2015]34号文“关于确定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3家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的通知”(下称“通知”)。文件确定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11月13日,被评为“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12月21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主办、主题为“县在起航”,“县级公立医院医院管理及临床重点专科能力建设项目”暨医院管理培训会议在本院举行。来自七个省110家医院146名县级医院院长参加会议。
本年,由我院拍摄的微电影《传递》获广东省卫生计生系统首届“广东医生”微电影大赛特别优秀影片奖。
2016年
我院全面启动建设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的三年工作计划(2016~2018年) ,并加快向研究型医院发展。“三年工作计划”期间,医院将累计投入约5400万元,专项用于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专科培育项目的建设。
生殖医学中心试管婴儿成功率高获市民点赞
11月29日,顺利通过国家卫计委对我院生殖中心申报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VF/ICSI-ET,俗称“试管婴儿”)正式运行评审。这标志着本院正式成为具备开展“试管婴儿”技术资质的医疗机构。
12月15日,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公布全省130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群众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获得综合医院满意度第一名。
皮肤病门诊部
正式挂牌
12月20日,皮肤病门诊部在丝织路原佛山市皮肤病防治所(简称皮防所)正式挂牌。
我院临床研究所所长罗微博士获广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经费100万元,是全省地市级医院获此殊荣的第一人。刘晓松博士获广东省科技重点项目资助100万元。
2017年
3月8日至1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第五期医院管理品质持续改进示范医院现场观摩培训在本院举行。全国20多个省市上百家医院的医院领导、职能部门主管近600人参加会议。本院是华南地区第一家承办这一会议的地级市示范性医院。与会领导专家评价: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应用PDCA进行持续改进,管理越来越规范,形成了自已的特色,值得全国其他医院学习和借鉴。
我院微电影创作
实现新突破
微电影《脚印》
获两项大奖
3月18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国卫生计生微电影节上,本院微电影《脚印》荣获最佳剧情片奖铜奖和全场唯一的最佳男演员奖两项大奖。
6月12日,与高明区人民政府正式签订《佛山市高明区人民政府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医联体合作协议书》,与高明区人民医院构建医疗联合体。杨智才任高明人民医院院长。
6月13日,荣获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红十字总会、解放军后勤部表彰的“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为广东省获此殊荣的十家单位之一,也是佛山市唯一获此表彰单位。
7月1日,零点零分,在计算机中心成功完成数据系统切换,顺利实现新价格系统平稳对接,实施佛山市医改办下发的《佛山市公立医院基本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启用新的基本医疗服务价格系统。包括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和医用耗材加成。
7月30日,在门诊大堂举行与金汇通航签署空中紧急医疗救援合作签约仪式,并进行了首次空中救援演练,旨在进一步提升院前救援服务能力。佛山市空中紧急医疗救援基地正式建成,标志着佛山市全面启动构建“空中120”框架体系。
11月3日,获评“广东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为佛山市获表彰的两家单位之一,亦全省唯一医疗单位。
11月,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12月28日,由临床研究所、肝胰外科、内分泌科等多科专家组成的胰岛移植技术小组完成广东省首例胰岛移植手术获得成功。
2018年
1月13日,在由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中国卫生》杂志社和《健康报》社于北京举办的“中国医院管理创新论坛”上,本院获荣获“2017管理创新医院”奖,同时,院长王跃建被授予“2017医院管理创新新锐”。
1月,被国家卫生计生委评为全国“创新质量管理模式,保障医疗安全”示范医院,为全国获得这一荣誉的33家医院之一。
3月10日,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在科研教学、医疗服务、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旨在贯彻落实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战略部署。
我院荣获
“中国最美医院”奖
4月,在由第十九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组委会联合《健康报》《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等单位举办的2018年“达实杯”中国医院建设奖评选活动中,本院获“中国最美医院”奖。
5月4日,与佛山市禅城区苏李秀英医院正式签约,结成医疗联合体。王跃建院长代表本院签字。我院在新医改路上又迈出重要一步。
医院连续四年荣获佛山口碑榜最佳口碑单位。
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健康资讯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