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树洞人现身,11年救了5000人次,但救人办法竟是…

广东健康头条
+ 订阅

在一些民间传说中,树洞是隐藏秘密的象征。若对着树洞倾诉,可宣泄不良情绪,树洞也会替你保守秘密。

广州有9位这样的“树洞人”。他们是公益热线广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心理咨询师,每天24小时三班倒,倾听失意者的倾诉。中心成立11年来,已成功干预近5000例次高危来电。

“谁都会有痛苦,像受了伤的宠物,81899120,听你心底的倾诉……”7月6日,南方日报/南方+曹斯名记工作室制作、推出原创歌曲《81899120》及音乐视频MV, 将这一“求生密码”写进了歌词,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医护人员共同演绎,讲述公益心理援助热线020-81899120背后的感人故事。

歌曲走红后,“树洞人”浮出水面。

12日,广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心理援助热线组组长魏华林表示,歌曲播出后,热线日均来电数较上月同期增长15%。在每日近80例次的总来电数中,10%致电者称因聆听了歌曲而拨打电话。

电话线两端,一端是失意者的挣扎与倾诉,另一端是“树洞人”的生死救赎。

 “树洞人”现身

夜幕降临,都市繁华褪去后,广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心理援助热线组组长魏华林常会听到有人说:“我最近好想死。”

这不是梦魇,是失意者对她吐露的真言。

11年前,修读心理学专业的她成了广州市心理危机干预热线的咨询师。如今,她已是资格最老的“树洞人”,并带领着8个伙伴。

他们的办公室藏在广州明心路闹市内。魏华林说,附近居民知道这里的也寥寥无几。

朴素的办公室内有六个卡座,每个座位上有一台电话。每一通来电背后,很可能是一个生死故事;每一位来电者,都是“树洞人”要小心呵护的对象。

从业多年,魏华林早已摸清规律。白天,来电数相对少;夜晚,人们更容易陷入绝望;尤其在深夜,情绪极容易坠入黑暗的深渊。“这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总是刚放下电话,铃声又响起。”魏华林说。

有时候,一些社会热点也会让本已情绪低落的人们更加躁动不安。此前,演员乔任梁自杀的消息传出,“树洞人”一下忙碌起来。“四面八方的电话涌入,听筒中尽是无奈和绝望。如果控制不住,连接线员的思绪都会乱成一锅粥。”魏华林至今难忘当时的心情。

数据显示,热线开通以来累计接听15万人次的求助电话。其中,近5000人次明确表示要自杀的高危来电者得到救赎。

魏华林曾凭感觉将求助电话分类。她发现,男性来电者的困扰多与事业受挫、经济危机有关;女性来电者的烦恼更多源于情感纠纷、婚姻危机、孩子教育失败等;还有学生,往往被学业困境、遇人不淑、难以适应社会等事情困扰。

电话线牵拉的两个场域,一切化学反应和信任的构筑均通过声音。因为与面对面的咨询不同,双方都没法了解对方的相貌、表情等。

魏华林觉得这有好也有不好。“好的是,诉说者不会有面对面的压力,可更加释放内心的想法。而且无论你人在哪都可以随时拿起电话求助。不好的是咨询员的声音以及他们说什么、怎么说,成为了救人的一切手段。”

“他们会审视你。比如,觉得你听起来太嫩了便不想倾诉了。”工作一年的咨询师王磊曾遭遇求助者只对她撂下一句“你不懂我”,便挂了电话,并再也联系不上。

她曾去向魏华林请教。魏华林支招,倘若有一丝机会与对方对上话,就要立马构筑信任,并让对方知道,“我懂你的感受,你的所有反应都是自然的,不是怪异的、神经过敏的”。

“树洞人”也有他们的专业表达法则:当来电者声音低沉、无力时,咨询师的声音要轻柔、清晰又缓慢;如果对方情绪激动,甚至在怒吼,咨询师的音量也需放大以配合情绪,做到“同频”。为了让自己更专业,他们会对着镜子反复练习语气、语态。

当这段“求生密码”被写成了歌后,更多失意者主动拨打热线电话,希望获取一份化解心结的“良方”。

魏华林说,虽然工作更忙了,但她欢迎这种变化,“希望更多人知道我们,给自己一次机会”。

万家灯火的秘密

若不是从事这份工作,魏华林不会知道这么多隐藏在万家灯火下的秘密。

沿着电话线,她走进了社会万花筒,“见过”被债务缠身的赌徒、婚姻破裂的中年女性、焦虑抑郁的产妇、事业受挫的精英男……他们被生活逼到死角,甚至想一死了之。

哪怕是20岁出头的咨询师,也可能在短短一天“经历”生活的酸甜苦辣,甚至会陪来电者在死亡边缘徘徊。

谢堃于1年前入职。她曾接到一个求助电话,来电者是正在经历婚姻变故的中年女性李琳(化名)。她想自杀,但看到孩子就犹豫了。电话那头,孩子哭喊声和来电者的啜泣声交织,让谢堃五味杂陈。

进一步交谈后,谢堃了解到,李琳远嫁到这座城市,丈夫出轨,婆媳关系不和……生活的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加上“被抛弃感”,她更是把自己与家人孤立起来。情绪低落到极点时,她会想自杀。

谢堃知道孩子是李琳在情绪的“光明点”,便由此入手,强化她的不舍和留恋。她还告诉李琳,“丈夫错误导致的后果不该由妻子来承担”,更劝她多参加家庭聚会或者旅游散心。

这样的交流持续了几个月。最近一通电话打来时,李琳告诉谢堃,她已较好地融入家庭,孤独感大大减轻。

谢堃感到欣慰。更让她感动的是,李琳说她教育女儿要记住这位“守护神”姐姐,“这是一种被信任,被需要的奇妙感觉”。

千股跌停的消息就像是一阵妖风,将金融才俊梁枫(化名)吹得一无所有。他告诉魏华林,损失远超过他的承受能力。

这是在歌曲播出后,魏华林接到的首个电话。在半个多小时的交流中,梁枫撕去外表的坚强,露出脆弱的底色,愧疚、自责等负面情绪倾泻而出。

听筒那头,传来了“顶梁柱”的啜泣声。魏华林没有打断,说了一句“想哭就哭出来吧”。最终,梁枫被“树洞人”魏华林从死亡边缘拽了回来。

“有时候,人需要很努力地快乐,却极容易受痛苦摆布。”魏华林说,“树洞人”们会竭尽全力拉他们一把。

与“无力感”共处

“然而,你无法帮助所有来电者。有时候,你要接受自己的无能为力。”王磊渐渐学会与“无力感”共处。

有一回,来电者手持农药,最后一次拨通了020-81899120。“他打过几次电话来。或许在他心里这是告别。”王磊说,这通电话打来时,她入职仅2个月。

显然,这是通高危来电。在迅速冷静后,王磊开始与对方“谈判”,劝他放弃自杀的念头。一切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不料,听筒那边传来了旁人的叫骂声,来电者情绪再次波动。

“后来我听到,他的舌头似乎僵硬了,说不出话了。无论我怎么呼喊,他再没有发出任何声音。”王磊说,她曾反复拨打这个号码,电话再也无人接听。

在一段时间内,她感到无力:“你靠的是电话线,也只有一根电话线而已。”

后来,魏华林解开了她的心结:“我们的能力总是有限的,不是吗?尽最大的努力就好。不仅如此,接线员长期浸泡在负能量的‘垃圾场’,必须学会自我净化,才能帮助更多的人。”

也正因如此,“树洞人”们还有专业的心理督导在旁协助。若发现状态失控,他们可向督导寻求帮助,稳定情绪。

有人说,“树洞人”是“天使”。谢堃觉得,这份职业让年纪轻轻的她高浓度地感悟许多人生哲学。她喜欢这种伴随着“早慧”的“早熟”。

魏华林的感觉是,见多了雷区,便知道如何避免踩雷。“人在得意时往往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失意时又极容易过分贬低和否定自己。这是人之常情,我们必须有平常心。”她说。

对更为沉重的自杀话题,魏华林的感悟是:“这往往是冲动,因为不少人在被救回来后坦言当时的自己多么愚蠢。不过有时,自杀的想法像开关,今天被关闭了,却难保哪天不重启。”

在接听电话时,魏华林多次无限接近死亡,这让她更加明白生命的可贵,珍惜当下的美好,“像《81899120》的歌词,谁不想要幸福,你要真心地付出……”

两个月后,魏华林的宝宝将出生。这是她期待着的生命中的另一个“高光”时刻。

【记者】曹斯 黄锦辉

【摄影】张梓望

【校对】曹柏英

编辑 陈海燕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