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培训“套路”多!东莞消委会提醒家长留点心

教育莞家
+ 订阅

暑假到了,不少家长都在给孩子报名课外培训班,让孩子在暑期进行充电,巩固知识、培养兴趣、学习技能。然而,市场上充斥着形形式式的暑期培训班宣传,这些宣传打着“名师”“外教”“右脑风暴”等噱头或承诺招募生源,诱使家长不惜血本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类“培训”,若家长选择不当,有可能事倍功半,事与愿为。  

近日,东莞市消委会发布今年第三号消费提醒,提醒广大家长,暑期培训火爆,报班选择需谨慎,合法合规培训班是首选。  

暑期培训陷阱家长需注意  

根据东莞市消委会近年受理暑期培训的投诉分析,暑期培训主要陷阱有以下几方面:  

贴名校和名师标签。不少培训机构抓住家长比较看重名师的心理特点,打着连锁办学、名校分校、名师执教的旗号吸引生源,其实是子虚乌有。正式开课时以“老师生病”等各种理由临场换人,用其他的老师或者在校大学生代替,甚至有些教师没有相关资质,应付了事。  

采用“试听课”方式招揽客源。培训机构借鉴商家“先尝后买”的促销策略,聘请极具鼓动性的所谓名师举办一些免费讲座,把培训的效果宣传得天花乱坠,内容只说到点子边缘,吸引家长下定金或交全款。真正上课时,就开始敷衍了事,逐渐发现后面的课程内容多是平淡无奇。  

口头承诺多,实际兑现少。广告夸大宣传、信口开河,有的广告宣称“学会为止,不限课时”,但实际只允许补上几个课时;有些实力不强的培训机构,教学设备简陋,开始打着小班教学的旗号,但中途却不断插入新的学生,教室变得拥挤,培训效果大打折扣,且存在安全隐患等。  

收费混乱。各类培训班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开班以后又巧立名目收取教材、文具等费用;收费不提供正规发票,往往只给开具收款收据。尤其课程年限跨度较长的高额培训预付款,更存在商家“卷款逃逸”的风险。  

家长挑选培训机构要做到“五注意”  

暑假期间,给孩子选择培训班应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兴趣,不要只根据家长自己的愿望报名,或者一味地相信高收费就有好效果。在挑选培训机构时,建议家长学生要做到“五注意”。  

看是否具备资质。教育资质及合法经营资格是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最近,东莞市教育局公布了全市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白灰黑”三色名单,家长学生报名前,可以登录市教育局官网或微信公众号,了解合格资质的培训机构;  

看硬件匹配。条件允许,家长学生最好亲临培训机构了解硬件设施情况,选择符合安全条件,配备培训所需设施设备的固定场所。尤其是报名异地培训的更要谨慎,由于对培训现场的规模和设备难以考察,而且事后发生消费争议,异地维权难度大,家长应深思而后行。  

高价培训不可尽信。特别是对宣传短时间内有神奇成效的宣传多有虚假夸大成分,消费者对培训质量和效果是难以举证的,且教育因人而易,因此家长不应抱有过高期望,对高价、效果不现实的培训班,消费者要特别警惕。  

签订培训合同协议并保留相关证据。报名时,家长应与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协议》,对课程安排、培训方式、师资力量、收费项目、违约责任等重要事项和承诺,予以明确约定,并收集保留培训班派发的招生简章、宣传单等资料,以及索取付款凭证,以备消费维权时作为有效凭证。  

注重培训安全。游泳、击剑,以及有户外远足项目的夏令营等涉及人身安全的培训课程,家长应谨慎把关师资、场地、课程设置等情况,提醒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防范知识,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培训课程。  

【记者】龚名扬


编辑 薛屏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