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电视连续剧《排球女将》风靡全国,剧中小鹿纯子奋力拼搏、聪慧坚强的形象深入人心。由戏及人,当时中国女排势如破竹,一举实现世界第一个“五连冠”,“女排精神”铿锵有力,鼓舞一代人勇敢追梦。
这一个球,早就在百年之前埋下种子,只用汗水浇灌,只用力量培育,它长出肌肉般坚实的根,长出青筋般凸出的藤,长出奖杯般华丽的花。这一个球,自乡间一方沙地而生,走向了世界之巅;自一个少年双手打起,传万人而不落。至此,“排球之乡”盛名起,“全国排球半台山”。
排球运动是一种外来的体育文化,1905年传入香港、广州,1914年由在广州读书的台山籍青年引入台山。当地华侨发现此项运动可让子弟远离当时社会恶习,便积极鼓励子弟打排球。最先开展排球运动的是台城谭氏学校(现育英中学)和四九下坪堡小学。1919年,台山成立中国第一个农民排球组织——华利磨学会(英文排球Volleyball的译音)。至此,排球运动在台山迅速普及。1927年,台山排球比赛由十二人,最终统一改为九人赛,并沿用至今。
△台山全邑第四次运动会之排球比赛现场图。
△当年的排球健将们。
20世纪30年代,台山几乎“村村有排球场,村村有排球队”,每年举办众多比赛,培养出了大批排球名将和教练员。时至今日,台山市共为国家培养输送了500多名优秀排球运动员,其中成为排球专家的有7人,国家高级教练9人,国家级教练25人。1927年8月28日,当时的台山县排球队代表中国参加第8届远东运动会(亚运会前身),夺得冠军,这是中国运动员夺得的第一项排球国际比赛冠军。
△1957年,周恩来接见广东台山男子排球队。
作为时代的“弄潮儿”,紧跟潮流、出国征战、享誉宇内,自然少不了白沙人的身影,“排球之乡”的几分光华势必发自白沙。
“中国奥运第一人”黄英杰
黄英杰(左)
黄英杰(1912年—),台山市白沙镇牛角龙德星里人,著名运动员。1934年,他作为中国排球队队员参加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第十届远东运动会,为白沙享誉远东排坛第一人;1936年,还是中山大学农学系学生的黄英杰参加柏林奥运会,成为首位在奥运会亮相的中国运动员,是当时台山历史上第二次参加国际大赛的运动员。
新中国第一任国家排球队领队——马杏修
马杏修(1912年—1956年),台山白沙镇下屯千秋里人。1933年,代表台山参加广东省第十二届运动会,荣获省运县联男子甲一百米和二百米第一名。1940年3月到美国留学,攻读体育。1945年抗战胜利后毅然回国,曾在省体专执教。
1950年,马杏修调任广东篮球队教练。1951年,被选拔为中南区篮球教练,随后被选拔到中央体训班担任国有排球队第一任教练。1953年又被提升为国家体委排球司司长。同年,中央体训班派他回台山选拔排球好手,黄广德、黄述舟、蔡翘等青年被选到国家队。
△1953年,马杏修(二排右一)与中国男子排球队运动员在北京一次比赛前的合影。
马杏修热爱祖国、热爱体育事业,为体育事业奋斗到最后一刻,当患上了癌症之后,他仍然抱病著述《今后排球运动的方向》和《中国排球裁判法》等排球理论著作。1959年,其夫人邓宝娟将其遗著和一批体育藏书捐献给广东体育学院。
新中国第一任排球队队长——黄亨
黄亨(1925年—1995年),台山市白沙镇牛角龙平阳里人,著名排球教练员。新中国成立后,被吸收为台山排球队队员。1951年随队参加省男子篮排球运动会。同年入选省男子排球队,参加中南五省一市篮、排球比赛,因表现突出被选入国家青年男子排球队,并担任该队队长。曾参加第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第一届和第二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因他扣杀凶狠、弹跳惊人,还是“左拐子”,当时人称“左手亨”。1955 年在北京迎接印度国家男排来访,比赛结束后受到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当年被评为全国刻苦训练标兵,中华全国体总发给“中华全国排球选手”奖章。
1956年退役后,先后担任北京男排、广东男排、国家队、国家青年队、山东队、河北队的教练、主教练、总教练,培养出一大批优秀排球运动员,是中国首批排球高级教练员之一。1985年调回广东男排任教,任广东省排协副主席。
国家一级教练——马焕南
马焕南(1931年—),台山市白沙镇下屯牛路村人,排球运动员。多次参加全国甲级队联赛,获得过全国第三名,曾受到过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贺龙元帅等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当时的国家体委授予其运动健将称号。1972年开始先后任台山业余体校、台山男子排球队教练、体校校长等职。带领广东省少年队多次夺得全国冠军,带领台山男排战胜过来访的澳大利亚及巴拿马国家队,还应邀为国家女排冬训陪练。1983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教练员、全国业余体校先进工作者。
排球主力国手——黄荣杰
黄荣杰(1941年—),台山白沙镇牛角龙下新安村人,曾任中国男排主攻手,被当时的国家体委授予“国家排球健将”称号,国家一级裁判员。黄荣杰在牛角小学和白沙侨中就读时,就是校排球队的主攻手。15岁时,被选拔为台山县青年排球队主攻手,同年又被选为广东省青年队主攻手。1960年,被当时的国家体委排球司破格提拔,成为新中国第二阶梯中国男子排球队正式队员。1960年—1966年,代表中国队先后出访苏联、古巴、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14个国家参赛,并受到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贺龙元帅的接见。
1970年—1977年,黄荣杰出任广东男排主教练;1977年—1990年担任广东女排主教练;1990年至今,担任广东省高等学校女排主教练,为中国排球事业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虽然不属数量最多,但是精英云集。除了上述几位,出生白沙的国家级运动员还有黄惠康、黄汝光、黄炎威、黄鼎民、黄长毛、马俊耀、马奕平等,他们凭着一身傲骨将中国逐步推向了世界体育强国之列。
排球之兴,根在国民。白沙各所学校均将排球列为体育必修课,从老人到小孩,人人都可上球场“露一手”,茶余饭后,酣畅淋漓。
2006年,得善长仁翁黄道益先生(白沙镇朗溪型洞里人)的捐赠,总投资1800万元的白沙镇黄道益体育馆及综合楼顺利竣工。内设2600个座位的崭新体育馆,具备了举办国际排球赛事的条件。能拥有如此完善的多功能室内体育馆,在中国镇级也是少有的。
△黄道益体育馆外观。
△黄道益体育馆内场馆。
自体育馆落成后,黄道益先生家族捐资200万元成立白沙排球基金,另外每年还捐资10万元赞助该镇举办春节排球赛。排球比赛始终是白沙一年一度的盛事,排球基因发酵至今,既是故园的情谊,又是村集体的荣誉,更是大众的“精神食粮”。各村委会排球好手齐聚一堂,摩拳擦掌,群众热情高涨,掀翻穹顶。白沙球员蹦起的双脚,踩过沙地,踏过水泥,如今稳稳落在灯光灿烂的体育馆中。
△上世纪70年代白沙排球赛。
△上世纪90年代白沙排球赛。
△2018年白沙春节排球赛剪影,场地变更,人员轮换,热情依旧。
△2018年第十七届男子九人排球赛颁奖仪式。
在白沙镇黄道益体育馆里举行的九人排球赛倏忽已走过十七届,馆里喧闹声、加油声、喘气声……一如百年之前。裁判一声哨响,穿透下一个百年。
来源|南方+ 台山发布
编辑|龚春辉
校对|杨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