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日式卡通便当,还有蔬果园!江门这间幼儿园寓教于食丨视频

南方+ 记者

“小朋友们,我手上拿的是什么啊?”“是橙子!”

“橙子里有什么呀?”“我知道!有维生素C。”

“维生素C有什么用呀?”“对我们的眼睛有好处。”

早上10点,走进江门市新世纪幼儿园各个班级的教室,都能看到这样的情景:数张长桌子排成一列,几位老师正在桌上忙着,有的在捏饭团,有的在切水果,还有老师负责把饭团、配菜、水果摆成“花朵”“太阳”“兔子”等形状。

寿司做好了,先给小朋友们参观并讲解各种材料。杨兴乐 摄

面对面坐着的是二十来个小孩,拼盘的时候,有的孩子会被老师点名上来帮忙,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发挥,不拘一格;每制作一个菜品,老师都会拿出原材料来向孩子们讲解每一样食材所包含的营养成分和对人体的功效。寓教于食,许多孩子都牢牢记住了多种蔬菜的成分,纷纷抢答。

▼被点名上来帮助老师拼盘的小朋友各出奇招

▼这几位小朋友负责帮老师做水果拼盘

园长江惠芳介绍,这是他们幼儿园每周至少一次的“食育”教育,孩子们通过观看或参与食物的创作过程,提高对食物的兴趣。同样的食材,大、中、小班制作的款式都不一样,每个班级也有不同的食物搭配给小朋友挑选。

各种颜色的煎饼都是蔬菜榨汁后混合面粉制成。幼儿园提供

9点的时候,幼儿园的厨房里就开始忙开了,各种准备好的食材依次制作成熟食。西兰花开水烫熟,玉米、胡萝卜切成粒和肉粒一块炒,像紫甘蓝、菠菜、南瓜等各种颜色的蔬菜,则榨汁或捣烂后和面粉一起煎成饼;到课室里,几种颜色的煎饼和煎蛋饼叠在一起卷起来,再切开,就是好看又好吃的多彩煎饼啦!

各种颜色的蔬菜煎饼混在一起卷起来,切开就是好看又好吃的蔬菜卷饼。杨兴乐 摄

“我无意间看到日本的妈妈为孩子准备了精美的、卡通造型的便当时,我就萌发了一个想法——在孩子的饮食中加入摆盘的创意,提高他们对食物的兴趣。” 江惠芳表示,从事幼儿教育23年以来,她遇到过不少挑食、厌食的孩子,因此会比较关注幼儿的营养摄入问题。

开动啦!

“食育”是指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从幼儿期起,寓教于乐,将食物、食品相关知识通过实践传输给孩子,提高他们对饮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和人生观。

饭菜准备就绪,小朋友们时刻准备开动,忍不住作出胜利手势!杨兴乐 摄

新世纪幼儿园位于甘化新村内,面积在市区的幼儿园里数一数二。偌大的幼儿园,除了宽大的操场,还有一个种植了各种瓜果蔬菜的植物园,有玉米、茄子、秋葵、木瓜、豆角、油麦菜、木薯、黄皮、香蕉等品种,都是园内孩子的劳动成果,孩子们平时都可以到这里来触摸它们,而不仅仅是对着图书里的图片来认知。

“原来玉米是这样长出来的!”小朋友在幼儿园的植物园里参观,忍不住抚摸玉米须。杨兴乐 摄

“二到三岁的小孩,在视觉和触觉上都比较敏感,这一阶段的食物教育以触摸、观察为主;四到五岁的小孩,语词储备和肌肉发育有了一定的基础,因而会让他们多说多描述,还让他们参与到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去”。江惠芳说。

种在花盆里的茄瓜,好多小朋友都还没见识过。杨兴乐 摄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与教育技术系副主任李斐表示,“食育”与饮食活动、饮食产品相关联,是一个动态连贯的教养过程,“新世纪幼儿园在食育上做得比较好的一点是,它让幼儿参与到食物的制作中去,这不仅仅能够培养他们对食物的兴趣,还能从心理层面激发他们的积极情绪,培养他们的生命意识”。目前,李斐及其团队正在针对儿童健康饮食与“食育”展开课题研究,新世纪幼儿园是研究对象之一。

【撰文】黄烨倩 杨兴乐

【摄录】杨兴乐

编辑 黄绍侦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