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日,一组动图带你看清凉又唯美的佛山!

非常医+1
+ 订阅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今天是7月7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小暑。俗话说,“小暑过,一日热三分”。小暑过后,天气开始炎热,气温升高,进入伏旱期,这意味着人们正式进入炎热的长夏作息模式。

古文中,“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表示小热。小暑过后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小暑来了,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喜欢煲靓汤、靓粥的佛山人也为小暑奉上了一份专属食谱。

消暑粥,解暑又降火

小暑已至,滚烫的夏天正式来袭。佛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天高温导致皮肤热毒,人很容易中暑有暑气,很多佛山人认为不吃东西也会上火。因而每年小暑,佛山人都会煮上一碗消暑粥,可以用荷叶、赤小豆和眉豆煲成粥,还可按照个人口味加上其他食材。也有用绿豆+海带+臭草,加片糖调味煲成粥,片糖是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与清热的绿豆一起搭配就会有很好的降暑效果,臭草形似芙蓉,有解人体表毒的功效。

碰上高温带来的暑气及上火导致的心烦气躁,都可以配上一碗清凉的消暑粥。“吃了消暑粥,夏天的暑气就走了。”

冬瓜汤,营养又开胃

小暑天气炎热,人也会胃口不好,这天,佛山人还会煲上一盅冬瓜薏米陈皮老鸭汤,冬瓜、薏米清热降暑,陈皮酸甜开胃,在炎炎夏日带来一份味觉的享受。除此外,煲冬瓜(连皮)、薏米做饮料也是应时的。

三伏天灸

今年的小暑恰好是三伏天的开始。 “烈日三伏下,冬病夏至忙”,不少医院都开展了“三伏天灸”。天灸是通过药物对穴位及皮肤的刺激作用,强壮阳气,调动机体免疫功能,达到外治内效、防病治病的目的。


春乏秋困夏打盹,每到夏天,悠闲的午后,懒懒的微风拂过,困意就来了。今日小暑,我们捕捉到一个慵懒的佛山……

午后蝉鸣,是夏天里最容易催眠的“摇篮曲”。暖暖的风,粘粘的汗,昏昏欲睡的双眼……

连贴在地板上“乘凉”的猫咪,都伴着蝉鸣,翻了个身,继续打盹。

午后,骑着单车穿梭在树荫下,阳光穿透树叶,洒满青春气息。

波光粼粼的千灯湖面。佛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这里是一个宜居的地方。

夕阳下的文华公园,微风吹着再力花。“清新可人”是再力花的花语,听起来是不是很有“清新一夏”的感觉?

青草茵茵,微风拂过。佛山夏天的风吹在行人的脸上,和煦的阳光照在草地,透出的是无尽生机与悠然自在。

小暑过后,降雨和台风活动增多,南方大部地区进入雷暴频繁发生的季节。

这个夏天,俄罗斯世界杯成为了全民热议的盛事之一。

每到晚上,各大酒吧都坐满观赛的球迷。

佛山岭南新天地的风铃,是游客拍照的热门“道具”。随风摆动的风铃,装满游客的心声和祝福。

夏天来了,暑假也快到了。想起童年,每到这个时候,都会约上三五知己出去踢波,或者趁爸妈上班,自己宅在家里吃瓜吹风扇看电视……

吊扇被调到最大风速,隔着屏幕都觉得凉。

夏天出门,不止妆会“融”,冰饮也“冒汗”。

炎炎夏日,冰棍是解暑必选。不断冒出的冷气,难掩清凉与美味。

来一碗红豆刨冰,软软绵绵,入口即化,带着红豆的香甜,迎来夏日的一丝丝凉风。

起源于清朝时期的双皮奶,是佛山人的夏日甜品之一。一碗上佳的双皮奶,状如膏,Q弹爽口,细腻嫩滑,口味甜香清淡。


小暑养生四注意

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医师钟伟泉指出,进入小暑,炎热加码,补充阳气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风寒所致冬季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颈椎病、肩周炎等。

因此,小暑时节养生方面,钟伟泉建议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避免过度出汗。耗损汗液过多易伤心之阴阳,因此应避免大汗淋漓。户外劳动者注意防中暑,可适当饮用淡盐水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也可常喝绿豆汤、冬瓜水等消暑汤品。

避免过度贪凉。暑热外蒸,许多市民喜欢整天待在低温的空调房内,或爱吃冰镇食品,其实这样容易引起感冒及各种胃肠疾病。建议夏季降温有度,少食寒凉之物。

饮食以清淡为主。可适当饮用绿豆百合粥、清心解暑茶,也可吃点番茄、草莓、葡萄、山楂、猕猴桃等酸味瓜果,既能生津止渴、增进食欲、还能敛汗止泻祛湿。

注意养心。养生以“心静”为宜,心静自然凉,原本就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的患者在夏天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情,以降低疾病发作的风险。

1.夏日消暑良方,你pick哪一个? 提交

【撰文】刘丹萍 实习生熊琳 实习生杨馥铫

【摄影】戴嘉信 实习生杨馥铫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 刘丹萍 实习生熊琳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