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石门实验学校中考成绩出炉!6人跻身佛山中考前20名

佛山大课堂
+ 订阅

7月5日上午,佛山市南海区石门实验学校中考成绩出炉,共6名学生进入佛山前20名(分数被屏蔽),总人数佛山领先;106人次获取广东省中考单科最高分;759人参加中考,695分以上9人,660分以上177人,600分以上580人,占比位居佛山前列。

石门实验学校一直坚持从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出发,以“善于学习、崇尚感恩、充满热忱、勇于超越”为育人目标,注重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2018年南海区中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先进单位评选中荣获全区一等奖第一名。在高考、中考改革的大背景下,扬长教育显示出符合时代发展、社会需求、家长期望的独特优势。

从“单纯育分”走向“全面育人”

尊重每位学生个性发展

今年,石门实验学校共有759人参加中考,106人次获取广东省中考单科最高分,佛山前20名(分数被屏蔽)的考生分别是黄小桐、劳晴晖、刘纯瑾、徐智、何洋、卢柯烨,总人数领先佛山。

此外,石门实验学校高分成绩突出,其中695分以上9人,660分以上177人,600分以上580人,占比位居佛山前列。

中考成绩连年位居佛山市前茅,对于石门实验学校的育人成效来说,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该校毕业生进入高中以后,显示出了强劲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劲头。

以就读石门中学的石门实验学校毕业生为例,高考重本率超过95%,考取国内超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及高分考生群中有40%为石门实验学校毕业生。

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统计数据,该校毕业生考取重点大学比例10年来一直位居南海区第一,而石中的学生管理组织和各大社团的主力也基本由石门实验学校毕业生担当。

石门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阳智平道出了成功的秘密。他表示,现在家长和社会各界对高质量、个性化教育的主动选择已经取代了单纯的升学需要,学校的扬长教育实践就是立足长远,张扬学生个性,使学生在初中阶段逐步形成核心素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扬长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我们的终级目标就是‘每一个学生有一套个性化课程’。”在阳智平看来,实施扬长教育的关键在于解决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多样化之间的矛盾。

此前,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中考改革实施意见》提出要改革“唯分数”的招生录取模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初中学校落实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将工作重点从“单纯育分”走向“全面育人”,从追求“学科成绩”转向促进“学生成长”。

石门实验学校部分中考高分屏蔽考生和学校教师合影。

石门实验学校实施多年的扬长教育模式与取得的办学成果,恰恰与中考改革方向不谋而合。

在日前南海区教育局公布的“2018年南海区中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先进单位”评选中,石门实验学校落实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成效突出,获得初中组一等奖第一名。

提出“SMES”育人理念

感恩教育渗透校园活动

在石门实验学校6名高分屏蔽考生中,何洋和卢柯烨无疑成为中考中的两匹“黑马”。

“今天早上接到老师告知自己中考成绩被屏蔽的电话非常的惊讶,因为自己平常成绩属于班上的中等层次,到现在人还是懵的。”何洋说,优异成绩的取得除了自己不断的努力,还特别感恩老师和家长的帮助。正是父母的平常心和老师的贴心疏导,让她能够及时调整心态,不断在跌倒中爬起,在总结错题中提升。

感恩教育是石门实验学校“SMES”育人理念的重要内涵之一。2016年8月,阳智平履新石门实验学校校长,他结合石门传统,以校名英文首字母为载体,提出了“SMES”育人理念——培养“善于学习(Study),崇尚感恩(Morality),充满热忱(Enthusiasm),勇于超越(Surpass)”的学生。

从感恩父母、老师、学校到感恩自然、社会、国家甚至感恩挫折,感恩教育渗透在石门实验学校的课堂以及各类校园活动中,目的是激发学生爱心和责任心,帮助他们树立成功信念与报效责任,充分挖掘潜能。

2018高考放榜后,石门实验学校2015届毕业生,广东省理科前十名、石门中学高考全省理科前十名的学生王浩宇回到母校与师生们交流。

王浩宇学习非常刻苦,在初中连续三年获得学校奖学金。“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初中时班主任曾经对我说,要感谢挫折,才让我们有更强大的前进动力。由此我树立了无比强大的决心,一定要让自己成为一个自强不息的人,真的很感谢石门实验学校优秀的老师!”王浩宇说。

对于学校的感恩教育,石门实验学校初三年级班主任李敬华也感触良多,进入全市前20名的刘纯瑾是其班上的学生。“我对她的印象就是品德好,懂得学习快乐,常面带微笑,而且非常懂得感恩,当她观察到老师表情比较忧郁,总会来‘哄’老师开心。”李敬华回忆,有一次身体不适时收到刘纯瑾塞过来的小纸条,上面写着“老师要开开心心,保证身体哦!”,顿时感觉特别暖心。

“导师制”提升学习力

“大社区”助综合能力提高

李敬华不仅是石门实验学校初三有为班班主任,还是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南海区十佳教师,佛山专家库成员,已经有30年教龄,还有2年即将退休。她表示,30年来,不改的是从事教育事业的热情,而石门实验学校开展的“导师制”,能够真正锻炼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018年中考作文题是“恒”,不少石门实验学校初三考生对李敬华说并不难写。“因为我们在升初三时就了解清楚学生的学科缺口在哪里,例如语文学科,针对基础缺乏、阅读不强,名著不太好,或者作文比较好但是没有考试应试能力的学生进行‘导师制’辅导。”李敬华说。

“针对名著阅读我们会分宿舍,1—2个星期就以宿舍为单位进行名著全班讲解,这样让同学们通过阅读积累有素材。”据李敬华介绍,初三时班级成立8个8人为单位的批改小组,每个写作能力好的同学承包2—3个相对写作差的同学,平时大家一起积累素材,练习提纲学习,最后帮助他们提高作文分数到45分以上。

“‘导师制’是我们开展扬长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致力于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自主性。”阳智平介绍,石门实验学校的“导师制”与一般的课外辅导不同,它更侧重于通过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分析,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

据了解,导师制是一种“定制式”的学习力提升指导。学生进入导师制学习小组后,班主任、导师、学生与家长多方合力,从学习态度到情感交流,从学习习惯到思维方法围绕该生制定个性化的目标计划和明确的阶段措施。

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和学习力的提升培养还拓展到了校外。“人文化社区学习小组”就是一个成功的培养载体。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家庭地址、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优势学科、个性特长,家长参与其中,组成一个个社区学习小组。

将学校、学生、家长、校友以及各种社会优质教育资源整合起来,正是石门实验学校推动扬长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创新举措。近年来,阳智平提出了“石门实验学校大社区”的概念,根据学生个性需求,不断把该校的扬长教育校本课程的数量和品质提升。

如今,石门实验学校有超过80门的选修课程,涵盖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关键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八大智能领域,配合体艺节、明日之星、核心素养展示活动、百佳之星评选、诗文朗诵、学科竞赛等各类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展示平台,让学生的自信心更加得到培养,特长更加得到发挥。

从发展特长到综合能力的提升,石门实验学校学生在各类竞赛和展示平台中大放异彩。以信息学竞赛为例,该校获奖人数达到710人次,其中110人获得全国一等奖。他们当中,很多都被石门中学提前录取,并且在高中阶段就获得北大清华等名校的青睐。健美操、舞蹈、管乐、合唱、民乐代表队也屡屡斩获大奖。在南海区的竞赛管理系统中,该校的总得分已连续多年蝉联南海区初中第一名。

“在全面推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素质教育最强音的背景下,评价一所初中是否成功,家长、学生和社会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培优能力,更为注重的是是否能大面积培养出掌握核心能力、素质全面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新时代人才。希望石门实验学校所推行的扬长教育,能够在这方面成为践行的典范。”阳智平说。

【撰文】王雅铄

【摄影】戴嘉信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 刘丹萍 实习编辑 熊琳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