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特大跨国海上走私贩毒案
2018年1月24日,公安部禁毒局指挥广东、福建公安禁毒部门,联合中国海警局、香港毒品调查科,实施海上查缉行动,在我国南海海域拦截运毒船一艘,共抓获涉案嫌疑人7名(其中,在香港抓获2人、在内地抓获5人),并通过审讯印证涉案船员走私并焚烧1吨冰毒的犯罪事实。
视频来源:中央电视台
放火灭证 一吨冰毒被焚烧
“406”特大跨国海上走私贩毒案侦破纪实
南海捞“针”,拦住那艘油船
(一)在中国地图上,向南,再向南,你会找到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目光由此再向西南寻去,一处岛礁如珍珠点缀在我国南海广袤神秘的海域。2018年1月24日8时许,北京,中国海警局指挥中心。来自公安部禁毒局、中国海警局、福建和广东省公安厅、汕尾市公安局几十人的几十双眼睛,正对着大屏幕紧盯这片水域。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实时信号从几千里之外中国海警船3307号上传输过来。波浪诡谲,海警船3307号紧紧咬住一条40多米长的油船“阳宝丸”号。两船相距几百米,浪涛激溅的声音并没有淹没海警队员铿锵的喊话声:“我们是中国海警,请马上停船接受检查,所有人员到前甲板集合!”
油船没有回音,依旧全速朝前压着浪花行驶。然而,两分钟后,油船用另一种方式回应了:船上一团火焰腾空升起,借着风势,蔓延成一条火龙。“眼看着盯了几个月的油船烧起来了!我的脑子里‘嗡’的一下,顿时一片空白。”广东省公安厅禁毒局侦查科民警林友疆说。事发突然,眼前的情景也是公安部禁毒局缉毒行动处副处长严威始料不及的。他的心瞬时揪了起来。几个月了,专案组夙兴夜寐、枕戈待旦,追的就是这条油船。按照情报信息显示,船上本应有6个人,还有“货”,一切在今天都要有个交代。莫非这么久的艰辛盯守,就要随着这一把火而功亏一篑?屏幕那一头,火势发展迅猛,船体随时有爆炸的危险。24日11时许,海警船3301号、46115舰先后到达这片海域;14时许,“阳宝丸”号船上火焰渐熄。
前甲板处,几个人影动起来。原来,此前几名船员就抱头躲在那里。“还有人在,没烧光!”指挥中心内,紧张的气氛立刻活络了,所有人的劲头又燃起来。在公安部禁毒局、中国海警局指挥下,海警46115舰执法人员登船,抓获4名犯罪嫌疑人,2人跳海逃匿。被抓者的名字早就烙在专案组成员心里:周盛农、肖乃忠、包卓仁、杨志益。前两人是广东汕尾人,后两人是台湾人。
至此,公安部指挥广东、福建公安机关联合中国海警局、香港毒品调查科,成功在我国南海海域拦截了运毒船只“阳宝丸”号。除4名船员外,还同时在香港、广东汕尾先后抓获涉案嫌疑人余若坤(香港籍)、陈元书(汕尾籍)等人,通过讯问印证了在实施拦截期间,涉案船员焚烧1吨冰毒的犯罪事实。1吨冰毒的贩运链条,被截断在我国南海海域!这一战果给所有参战者注入了振奋精神的强心剂。“这是我国公安禁毒与海警部门在海上首次实施联合查缉毒品合作,彰显了我国海上缉毒执法能力和水平,也是内地与香港警方精诚合作的重大战果之一。”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场斗智斗勇的缉毒大战,已经持续了一年多。(二)2017年1月初,公安部禁毒局部署广东省公安厅禁毒局联合公安边防、海关等部门,与香港警方开展跨境缉毒执法合作。一个盘踞香港多年、开展遥控指挥跨境走私贩运毒品活动的贩毒团伙进入了警方关注视野。在这个团伙中,多名汕尾籍人活跃其中,充当内地的中层指挥人员。汕尾,地处“珠三角”东岸和潮汕地区两大民营经济繁荣带之间,距离香港不到100海里,然而,这里的经济发展却与其他“珠三角”城市相距甚远。2013年以前,汕尾市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标签”,即制毒贩毒“重镇”,“毒帽”难摘。汕尾的陆丰地区,以宗族势力为纽带,尤其成为制造贩卖冰毒的重灾区。广东省公安厅禁毒局副局长金肖民用两个指标形容当时汕尾毒品之“盛”——一是冰毒产量高,陆丰地区生产的冰毒、K粉,每年产量约占全国7成;二是由于“产量高”,甚至远超需求增速,致使冰毒价格一直下降,降至每千克8000元到1.2万元,“拉低”了冰毒均价。2013年7月30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汕尾市召开毒情剖析会,在全省启动“雷霆扫毒”专项行动,拉开重点整治毒品问题突出地区的序幕;同年9月,广东省委作出“雷霆扫毒一年攻坚、三年整治”的重大决策部署;
同年12月29日,在汕尾陆丰,广东打响了清剿制贩毒最为严重的“第一毒村”博社村的行动:数千名警察深夜集结,凌晨对这一“堡垒村”发起大兵团、多警种、立体化清剿,捣毁了18个特大制贩毒犯罪团伙、77个制毒工厂,抓获犯罪嫌疑人182名,缴获冰毒近3吨……“雷霆扫毒”整治三年,收效斐然。通过全面清查和持续严打高压,广东省尤其是汕尾市陆丰地区制贩毒势头被打压下来。制毒发案数逐年下降,外省破获的毒品案件中,毒源来自广东的案件数量逐年大幅下降。以往,毒贩守着陆丰这块制贩毒“富矿”,毒从这里拿、船从这里找,通过一两个中间商转手即可“出货”运走。随着汕尾公安禁毒部门对陆上重点区域打击力度不断加大,毒贩从汕尾取毒、运毒的路线屡遭摧毁;近几年来,制毒工厂和窝点纷纷被端,毒源断了,当地毒品价格也失去了“优势”。“如今,每次警方打处行动缴获毒品量都大幅下降,冰毒价格飙升到每千克十几万元甚至20万元。”金肖民说。广东海岸线近5000公里。以往,曾有不法分子摸出一条海上走私洋垃圾、货品的路线。毒枭们转而盯上了这条线,毒品犯罪呈现出由陆地向海上转移的趋势。落入警方视野的这一团伙擅走“海”路。以余若坤为代表的3名毒枭均为香港人,且团伙成员众多、分工明确、组织严密。汕尾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政委郑韶风剖析说,在这一团伙中,香港人是幕后老板,负责出资、联系货源及买家,并远程遥控指挥;多名汕尾籍人是内地的指挥人员,负责接收香港和境外指令,并传令至实施运输操作的人员;团伙内,有专人负责物色船只、组织船员、出海指挥船只,并组织执行毒品交接。从情报信息看,涉案人员涉及香港、台湾、福建、广东多地。他们的反侦查意识很强,不少人有多次组织毒品贩运的犯罪经历,是一个高度职业化的特大跨国、跨境贩毒集团。公安部禁毒局对此高度重视,将此案列为部目标“406”号专案,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经营,先后在福建、海南等地协作组织10次境内打击行动,共抓获犯罪嫌疑人80余名、缴获冰毒2.4吨。掐了茎叶,没有除根。策划者余若坤等人仍长期隐匿香港,从事走私贩毒活动。严威、金肖民等人长期在禁毒一线摸爬滚打,他们都清楚,利用渔船走私,毒品藏处隐蔽、难以发现;海上走私毒品不仅线索难掌握,而且发现后难以控制及实施拦截抓捕。但,就任其这样嚣张下去吗?答案当然是“不可能”。(三)2017年10月,广东专案组在循线摸排中发现曙光——香港老板余若坤与内地“中介”陈元书(男,广东汕尾人)搭上线,准备购买船只,启动下一批毒品运输计划。必须锁死各个环节,摸排清楚所有涉案人员相关轨迹!公安部禁毒局立即部署广东专案组,根据该团伙成员的活动规律和特点,加强对相关嫌疑人的侦查工作。该团伙的一举一动,尽在专案组掌握之中——香港人余若坤联系陈元书,在内地物色船员。两人都十分谨慎,物色船员不是一次就找准的,期间经历了多次试探、交流。有的船长嫌给的钱少,不接“活儿”;有的船长还没出行就提出要高额定金,陈元书认为“人品不好,不能用”。陈元书最终找了老乡周盛农,招募了以周盛农为首的6名船员(其中台湾籍船员4名)。船员确定后,在船坞工作过的周盛农被派去找船。他联系了旧识,找到一艘运油船。2017年12月15日,周盛农前往福建宁德某码头踩点探查,购买下“阳宝丸”号(原名“雅虎丸”号)油船。“这艘船好,有一台主机、两台副机。”周盛农把这艘长40多米、载重近500吨的油船照片通过微信传给了陈元书,并通过他发给了香港老板余若坤。三方都很满意。余若坤通过陈元书发出指示,要周盛农对船进行维修、补给,专门用于运“货”。货从哪里来?如果从汕尾或内地其他地方“出货”,就可以即刻打个干净。可是专案组进一步侦查发现,此次,这一狡猾的团伙不再按“套路”出牌,已在境外找好“货源”,准备出海“接货”后转送至某国。这个消息,对于广东尤其是汕尾公安禁毒部门来说,既是乐观的,也是担忧的。乐观的是,这说明汕尾已经不再被毒枭视为毒品主要来源地;担忧的是,毒品来源、去向均在境外,案件主谋不在内地,一旦6名船员出海“接货”,对这一贩毒团伙,公安机关还能否掌握侦破工作主动权?是“掐叶”还是“除根”?专案组一次次开会研究,不分白天还是夜晚。“毒品案件讲究抓捕的时机,最关键的证据是毒品。”严威说,毒品案件要办得漂亮,就要将贩毒团伙的上下线涉案人员全部摸清,查明毒品来源,固定犯罪证据,寻找最佳时机收网。“406”案件就要办成一起精品案件。通过对案情深入分析研判,专案组认为,前期虽然多次斩断这一贩毒团伙的“爪牙”,但如果即刻收网,恐难从源头上铲除在香港的幕后组织策划者,斩草不能“除根”。着眼大局,精准施策。专案组反复研究后,最终提出“放船出海,从境内、境外两个战场深入经营,寻找最佳抓捕时机后统一收网”的下步工作方案。这一方案最终经部领导“拍板”同意。“这个决心,其实很难下。船放出去,失控怎么办?不放,抓不到幕后策划者,又不甘心。多年来,盘踞香港的毒枭就是利用类似方法逃避打击,这一次我们要突破创新,创造条件实现内港同步抓捕。”严威说。茫茫大海,船舶如针。公安部已布下天罗地网,誓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捞“针”,将会是一场怎样的终极较量?
(文中办案民警、犯罪嫌疑人均为化名)
南海上的较量
这是一个高度职业化的特大跨国、跨境贩毒集团——香港老板余若坤负责境外找货源、找买家,远程遥控指挥;广东汕尾人陈元书做中间人,上下传递讯息;汕尾老乡周盛农负责出海接送“货物”。厉行禁毒,严打犯罪!公安部领导做出重要部署:要“大海捞针、一网打尽”,寻找最佳抓捕时机收网!一场较量,展于南海。(一)那一头,周盛农等人为了出海正在做“工作”。2017年12月底到今年1月5日出发前夕,周盛农与陈元书频繁见面。“两人的见面地点均选在洗浴中心、KTV、公园、家中,在洗浴、爬山、吃夜宵时交流,跟控工作面临很大挑战。”汕尾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一名民警说。但周盛农的行动显示出,他准备工作的节奏快了起来:购置了海事卫星电话、海图机、监控设备和生活用品;将“阳宝丸”号加满了50吨柴油;从福建找来6名持有船员证的船员,填写在“阳宝丸”号出海申请上。这一头,公安部禁毒局统筹指挥,层层落实责任。公安部禁毒局建立了案件信息及时通报机制,使广东、福建两省情报信息无缝对接;同时,实时向香港警方通报案件侦查工作进展,将侦查获取的涉案船只照片、船员动态等重要信息传递给香港警方。船出发了,情报信息没有断。“阳宝丸”号出海后,直奔出海申请表上填写的“目的地”台湾高雄。周盛农和其他5人乘坐快艇在那里等候,船一到,就将正式船员替下来,出海“接货”。落网后,周盛农的讯问记录显示,陈元书一直充当着“称职”的中间人。他曾将一张纸条交给周盛农,上面是一行经纬度坐标。下面一行字:到达“接货”位置前,提前3天打电话联系。同时还出示了手机里保存的半张某国纸币图片,让周盛农翻拍下来保存,告诉他,这就是“送货”时的暗号。1月18日,周盛农通过电话告诉陈元书:“我还有几天就到地方了。”陈元书赶紧向余若坤请示下一步计划。“不能打电话,你来香港土瓜湾,到我们经常吃饭的那个大排档等我。”余若坤“久经沙场”,反侦查能力很强。陈元书立即从汕尾坐车赴深圳,从罗湖口岸过境到香港,等打车到了土瓜湾大排档处,余若坤已经等在那里。陈元书用自己的号码打给周盛农,电话一把被余若坤抢了过去,他亲自在电话里遥控指挥。怎么接货?这是余若坤最关心的。他指示周盛农,到达位置后需闪三下船头大灯,对方会以闪灯两次作为回应。同时,还要辅以一张写有数字密码的纸条作为交接暗号。在周盛农后来的讯问记录中,记者看到了这样一段话:“1月22日左右,我们按照事先的安排,分别闪灯,接上了头。对方是一艘外国的木质渔船,浅蓝色船身,船上有七八名男子,其中一人打手势让我们出示接头暗号,我赶紧跑回驾驶室,按照事先吩咐,在一张白纸上写上了数字‘86’,对方看了一眼,才开始抛一袋袋的‘货’给我们。”接货期间,余若坤依旧不放心,通过卫星电话询问船上交接是否顺利,并叮嘱周盛农,一定要“验货”。周盛农用剪刀随手剪开一袋,里面是绿色的茶叶塑料袋包装。再剪开,则是“像冰糖”的晶状物品。“我就知道运输的这些‘货’是冰毒了。”船员包卓仁负责清点“货物”,他报告说共有50袋,每袋20包,掂一下,每包约1千克,共计约1吨。余若坤的心放在了肚子里,他很满意周盛农的办事效率和能力。他再次叮嘱,要把货稳妥送到某国海域,对方的人来接货时,两张残币对得上才可以交接。新的坐标已经设定。茫茫南海,“阳宝丸”号朝着下一个目标驶去。(二)“阳宝丸”号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公安部禁毒局、广东和福建公安禁毒部门领导和民警的心。1月23日晚,专案组获悉,周盛农等人极有可能在1月24日早上到达预定“交货”位置,毒品将流入某国境内分销。情况十分紧迫。1月23日晚,公安部禁毒局紧急召集广东专案组的同志。广东省公安厅禁毒局副局长金肖民带队赶了一班“红眼”航班。第二天凌晨,他们加入到公安部禁毒局、中国海警局成立的专案现场指挥部。现场气氛凝重,决策要准、要快!在指挥部统一决策下,三条决策迅速传达出去——一是中国海警局立即调度我国在南沙海域附近的3301、3307和46115号3艘海警执法船,赶赴目标海域开展拦截行动;二是尽力争取在天亮之前贴近“阳宝丸”号,在对方措手不及的情况下收网;三是公安部敦促香港警方同步收网,把在港涉案人员抓捕归案。南海上,海警执法船全速进发,激起的浪花有七八米高。虽然专案组组织周密,但海警船贴近“阳宝丸”号后,周盛农等人的丧心病狂还是出乎所有人意料。“阳宝丸”号起火后,为防止发生海上爆炸事件,3艘海警执法船将其封堵在可控范围,并严密监控船上人员动态及火情。当日14时,火情稍有好转,海警执法人员迅速登船,抓获周盛农等犯罪嫌疑人4名,另有2名船员跳海逃匿。专案组兵分多路,在汕尾抓获陈元书的同时,香港警方也对余若坤等2人实施了抓捕!几名重要犯罪嫌疑人均已落网。指挥部内,几十双熬红的眼睛相互对视、致意。然而,较量还没有结束。(三)面对狡猾的狐狸,专案组此次讯问采用了异地突审的形式。中国海警46115号执法船押送4名嫌疑人抵达海南三亚港后,公安部禁毒局召集广东、福建公安禁毒、海警部门的同志赶赴三亚,就此次海上联合缉毒执法行动召开案件分析会,并及时开展船上取证、犯罪嫌疑人讯问等工作。讯问中,周盛农始终回避违法犯罪的所有问题,讯问一时陷入僵局。汕尾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政委郑韶风故意推门而入,说出几句潮汕话。周盛农的眼眸立刻泛光,指定要与来自家乡的“领导”谈谈。讯问突破口就此打开。谋略与压力并施。在专案组强大攻势下,肖乃忠、周盛农、包卓仁等人先后交代了参与运输毒品的整个经过。重要犯罪嫌疑人陈元书已初步指认其幕后老板余若坤,为香港警方起诉余若坤奠定了坚实的证据基础。“为什么要烧毁油船和毒品?”专案组向周盛农抛出这个问题。“我接这个活,心里很慌。其实上船前,我就做了准备,买了几大桶机油备用,随时烧掉‘货’和证据。”周盛农颓然低下头。然而,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公安部禁毒局组织国家毒品实验室专家,对烧毁船只进行全面检测。检测发现,船只发动机舱排气口灰烬、生活舱抽气口灰烬、储物舱排气口灰烬及内壁潮湿部位擦拭物、储物舱底部水槽积水、发动机舱积水等5处,均呈典型冰毒阳性反应,再次印证此次海上走私贩毒事实。与此同时,在公安部禁毒局统一部署下,专案组协调香港警方,按照串谋贩毒罪的证据要求,全力配合做好相关在港诉讼工作,确保实现案件法律效果最大化。在回程飞机上,金肖民、郑韶风等人睡得很香、很踏实。多少个日日夜夜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这一役,锤炼了我国公安禁毒尖兵,打出了漂亮一仗——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非军事力量实施海上远程执法到达的最远区域,充分证明了我国综合国力和海上远程缉毒执法能力的提升;这是公安禁毒与中国海警部门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在海上首次实施联合查缉毒品合作的开先河之战;这是内地与香港警方同步收网、开展抓捕行动的生动案例,实现了双方合作实质性的突破,标志着打击港台籍毒枭行动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是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专案组牢固树立“打整体仗、打联手仗”思想,以坚持到底的破案决心,在案情迷雾中抽丝剥茧,最终破获全链条海上走私毒品大案的经典之战!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如何进一步深化打击海上走私贩毒犯罪活动,进一步在排查和情报研判工作上下大力气,进一步挤压海上毒品犯罪空间、阻断毒品走私通道……带着这些思考,全国公安禁毒部门正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谱写新时代禁毒工作新篇章。
(文中办案民警、犯罪嫌疑人均为化名)
文章来源:人民公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