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南国,当桂林龙胜梯田旁的平安村升起炊烟,风驰电掣的动车已经从广州南站向贵阳北站和南宁东站进发。贺州黄姚古镇的民宿老板轻轻打开店门,黔南州长顺县石板村的凤凰坝上,遍地的果树林即将迎来游客。
2014年底,贵广、南广高铁建成通车,粤、桂、黔三省区签订建设贵广、南广高铁经济带合作框架协议。穿过崇山峻岭的高铁,彻底重塑了沿线十三座城市间的时空关系,持续引发着各个领域的改变。在这场已经持续数年的转变中,对信息、投资、人流需求尤为突出的乡村,恰恰是高铁经济带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自2015年起,三省区每年轮流举行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联席会议等主题活动。今天,泛珠区域高铁经济带建设工作现场会暨第四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联席会议将在佛山南海拉开帷幕。
会议将聚焦“携手合作 推动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并举办高铁助推乡村振兴研讨会、粤桂黔名优农产品展示博览会等活动。以这一盛事为新起点,三省区将推动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十三城南海再聚首共商乡村振兴新行动
夏日雨后的南宁上林县格外清凉,在达谋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的农场里,一群工人正在热火朝天地搭建几处大棚。五百多公里外,腾讯贵安七星绿色数据中心已在贵阳市贵安新区举行了开工仪式,来自广东的腾讯将携手贵州省共建全国最安全的大数据中心。
从农业合作社到新崛起的大数据中心,从人头涌动的景区到轰鸣的企业车间,都被高铁紧紧连在一起。2014年12月以来,一列列动车在总长超过1400公里的贵广、南广高铁线路上快速运转,将沿线十三座城市、数千万人口、数万亿经济总量共同纳入到一个4小时左右的交通圈层中。
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沿线城市包括广东的广州、佛山、云浮、肇庆,广西的南宁、桂林、贺州、柳州、梧州、贵港,以及贵州的贵阳、黔南、黔东南。高铁开通后的2015年,十三座城市参加的首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联席会议在佛山南海召开,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了《共同建设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宣言》、《贵广、南广高铁沿线城市合作联席会议章程》等文件,建立了高铁经济带合作的常态联系机制。
此后,沿线城市每年一次,以“开放、合作、共赢”为主题召开联席会议,并举行一系列产业商洽对接活动。时隔三年,已经是第四次举办的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联席会议回到了佛山南海。这一次重聚佛山,各地聚焦的主题,选择了“乡村振兴”这个重要战略。
为共同落实国家乡村振兴重大发展战略,进一步凝聚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沿线13市(州)人民政府发展共识,与会各地将在本次联席会议上审议《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乡村振兴共同行动倡议》,共同推动乡村振兴,为全国跨省(区)合作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更多有益的经验。
作为大会系列活动之一的高铁助推乡村振兴研讨会上,来自十三座城市的代表将介绍推动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进行互动交流。这些经验交流和互动,将极大地拓宽共同的视野和建设思维,有力助推乡村振兴建设。
要素涌向乡村“洼地”高铁经济找到新热点
山头连绵起伏,种满的李子树向天边蔓延。繁茂的枝叶下挂着红彤彤的李子,看上去十分诱人。在贺州市八步区满天下李子产业示范区,三华李种植区多达数千亩。每年,示范区产出的李子近八成销往广东,同时示范区也是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科研教学基地。
“华南农业大学的教授与学生定期从广州来示范区指导,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指导,还参与了示范区李子新品种研发、生产预测分析等。”贺州市八步区农业局总农艺师徐绍山说,“坐高铁从广州来贺州只需1个多小时,农业技术合作非常方便。”
这是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对沿线乡村带来改变的经典一幕。在空前缩短的距离中,寻找机会的资本、带有技术优势的人才、各领域消费需求等一系列事关地方发展的要素,都在沿着高铁寻找出口。拥有自然禀赋、成本优势,同时发展需求强烈的乡村,必然成为集聚经济要素的“洼地”。
“高铁促使珠三角城市与大西南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合作商机,使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农业产业合作从政府层面深入到企业、民间层面,在满足双向需求的同时,开创互惠互利共赢的新局面。”佛山市南海区农林渔业局副局长邓元烈说。
每天下午15时50分,D2844次动车准时从广州南站驶出,三个半小时后将到达从江站。刘吉盛对这趟列车非常熟悉,他是广州一家灯饰企业的老板,同时也是肇兴侗寨卜拉湖畔酒店的投资人。
随着技术、资本与人才的涌入,受到改变的领域远不止是农业。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佛山组团至贵州的游客同比增长近8倍,至广西的游客同比增长60%。在高铁效应的带动下,不少广东乃至全国投资客,成为粤桂黔高铁沿线乡村旅游的掘金者。
在高铁沿线,资源加速流动、交融,不仅激发了市场的热情,也为各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机遇,形成了多方共赢的新格局。特别是旅游业,已成为高铁沿线城市实施脱贫攻坚、带动农村走上新发展方式的重要路径。
在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枫叶谷度假区、温泉康养生态度假区初具规模,为周边村寨创造用工机会1000余个,100余名低收入困难群众实现就近就业。
“几年时间里,长坡村人均收实现了翻番。”长马王片区联村党委副书记、长坡村支部书记明文祥说,随着广东等地游客的增多,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回到长坡村发展。
大西南对接大湾区政府与市场合力打开新格局
清早,黔东南肇兴侗寨景区门口,侗族姑娘们一字排开,一场拦门酒开启了一天的表演,配上叮当作响的银饰以及侗族盛装,清亮优美的侗族大歌赢得阵阵掌声。
同在黔东南,日渐兴旺的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内,来自广东惠州的怡家人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于去年正式投产,其中30%的产品销往珠三角地区。
贵广、南广高铁经济沿线共有十三座城市,但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辐射的范围早已延伸到整个珠三角都市圈,乃至更大的空间范围。
特别是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崛起,这条总长度超过1400公里的高铁经济带,已经成为了大西南连接大湾区的黄金通道。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内部加强联系、资源不断溢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所蕴藏的机遇就更加可观。对于高铁沿线城市而言,沿着高铁加快双向融合,是一个“必选题”。而这样的选择,也将为各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开新的格局。
在此过程中,各地将通过政府与市场“两只手”共同发力。云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胡海运表示,云浮将找准发展定位,与高铁经济带沿线各市实现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共享,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实现总体效果最佳化,积极推动云浮融入大珠三角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升级和产业外溢发展的巨大内在需求,将让大湾区需要更大范围的经济腹地、更多的绿色生态产品与服务。而贺州,恰恰有良好的资源供给。”贺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廖和明说。
在此背景下,当地正在建设“东靠西连、南北贯通”的绿色大通道和珠三角通往中南西南内陆腹地的物流大通道,使贺州成为沟通中南、西南和珠三角地区的桂粤湘区域性交通枢纽,西南中南地区出海大通道。
“下一步,梧州将利用好粤港澳大湾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珠西经济带等合作平台,继续加强产业合作。”梧州市副市长徐文伟说。
他介绍,在乡村振兴方面,梧州将提升名优特产品的品牌知名度,通过参与各大展会以及商协会的牵线合作,把特色农副产品广泛深入地投向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带动农民增收。
随着大西南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交融、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深入发展,更多关于乡村振兴的新探索还将持续推进。
样本
旅游资源引来广东资本
高铁红利激活千年古镇
在距贺州市昭平县黄姚古镇入口不远处,挖掘机正将土地挖开。明年10月,由广东企业岭南股份打造的一条融合古镇文化特色与现代商机的黄姚·龙门街将在此诞生。
随着贵广高铁的开通,原先“藏在深闺”的黄姚古镇提升了交通通达度,迎来了越来越多游客。其中,邻近的广东客是其中的主力军。与此同时,高铁缩短了黄姚古镇与旅游一级市场的距离,其旅游产业前景也吸引着更多广东资本来此掘金。
外来资本与人流的涌入,让黄姚古镇以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探索驶入快车道。
粤企跨省打造旅游标杆
黄姚·龙门街文旅项目由总部位于东莞的上市企业岭南股份投资,计划打造精品住宿、特色餐饮、手工非遗文创、休闲娱乐等复合业态。项目在今年5月动工,主体结构部分预计在今年全部完成。
“我们去年发现了黄姚古镇。黄姚是生活性古镇,处处都能见到在此生活的本地人,商业化气息还不浓,这对外地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该项目负责人蓝晓羲说。
在古镇内,寺观庙祠、亭台楼阁连片分布。劳作归来的老人挑着杂货跨入祠堂,檐下的大红灯笼映出堂前孩童的笑颜。“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是最贴切的写照。蓝晓羲所说的这种原生态的乡村景致,在黄姚随处可见。
“除了原生态,黄姚古镇毗邻广东又开通了高铁,这大大拉近了它与一级客源市场的距离。加上这里商业化气息不浓,资源禀赋属全国稀缺,具有很大的旅游投资空间。”蓝晓羲告诉笔者,岭南股份计划将龙门街项目建成乡村旅游板块的标杆。“就像成都的宽窄巷子那样,游客一来贺州就想到龙门街。我们还专门请了华南理工大学的研究所所长做建筑规划。”
随着高铁开通带来区位、交通条件的优化,像黄姚古镇这样的乡村旅游景点正迎来越来越多的旅客,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也为当地村民带来更多经济收益。
蓝晓羲表示:“黄姚古镇非常适合用来开拓一级客源市场。贺州乡村旅游产业有很大潜力,珠三角企业在此有很多投资机会。这些投资不仅能让企业本身受益,还能带动当地税收、提升城市形象,也有利于改变贺州‘旅游过境地’的现状,一举多得。”
旅游业反哺农业农村发展
岭南股份只是众多深入贺州乡村投资文旅产业的广东客中的一员。在被誉为“粤港澳后花园”的贺州,其优质的乡村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的挖掘空间,同时吸引着广东资本和广东客向此涌来。
广东资本参与开发广西旅游资源,吸引广东客源在桂旅游消费,从而回馈粤企在广西的投资。这样的趋势正不断凸显。
就在黄姚·龙门街文旅项目动工的5月,由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和广东毓秀集团联合打造、总投资48亿元的“梦里黄姚”文化旅游创意城项目在黄姚古镇奠基。“还有不少广东客商在古镇内投资客栈、民宿等,挖掘旅游经济红利。”黄姚古镇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据贺州市旅发委副主任王纯阳介绍,随着市场需求多样化,越来越多人选择乡村旅游产品,2017年贺州乡村旅游占旅游总收入比重由此前的20%上升到30%。
2018年一季度,贺州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数约260万人次,占旅游接待总人数的35%以上;乡村旅游总收入约15亿元以上,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18%以上,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超过300人。“来的游客多是广东客。”王纯阳说。
贺州市农业局副局长王锦兵则表示:“乘着高铁带来的客流、资金流等东风,将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的贺州休闲农业产业吸引了广东地区的大量人流,使本地休闲农业市场的主要客户群体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农业+旅游”还对贺州乡村振兴带来更全面更多样的红利。王锦兵说,旅游产业与农业产业的有机结合发展还大大拓宽了贺州特色优势农产品的本地市场;同时旅游市场也为贺州各优质农产品带来了充分、全面的客户真实体验,从另一个角度上促进了贺州名特优农产品的产销对接。
声音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
借助高铁经济带动乡村发展,最好的方式是先富带动后富,让先进城市对口帮扶稍微落后的地区。比如佛山对接广西百色等地区,建立合作关系,不一定要将佛山的产业带到当地,而是按照市场规律去发展,让佛山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带到当地,鼓励当地村民发家致富。
同时,粤桂黔三地可以通过互访加强交流,让后发地区的干部、企业家、学生等多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社会管理、市场管理、政府管理等知识经验。只有让他们对先进的发展模式了解足够深了,才能了解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从这个角度来看,三地要带动乡村发展,必须先做好“走出去”的功课。
当然,“先富带动后富”过程中,广东要在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中扮演领头羊角色,带动广西、贵州发展,再辐射到整个西南地区。
广西大学商学院教授李红:
近年来,为更好地把握南广、贵广高铁带来的机遇,广西极推动粤桂扶贫协作,引进广东等地的资金、技术、资本和人才,推动贫困村通过发展产业脱贫。比如,2017年,广东高州市与南宁上林县结对,高州市向上林投入了2000万元结对帮扶资金,用于产业扶贫。
此外,借助高铁对全域旅游的拉动,广西大力发展乡村客栈、特色民宿,为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一镇(乡)一品”等特色经济,为乡村脱贫与乡村振兴提供推动力。
未来粤桂黔可借助高铁网络进一步整合和共享旅游资源,形成一条旅游发展带(粤桂黔高铁旅游发展带)、两大旅游延伸区(东盟十国、港澳地区)、三大旅游集散中心(佛山、桂林、贵阳)、四大特色旅游品牌(客家文化旅游品牌、边关风情旅游品牌、健康养生旅游品牌、国际都市旅游品牌)的城际、省际、国际多层级旅游开发格局。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马红梅:
高铁对粤桂黔三省区乡村振兴带来多重利好。以贵州省为例,其可围绕珠三角需求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建设,引导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现代农业要素集聚,提高园区配套设施、技术装备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开展农业设施和园区农业电子商务的合作。
与此同时,三地可以围绕各自的农业优势加强交易往来。如绿色、有机高质量的特色食品、海产品等的生产销售合作。由于贵州、广西两地的生态环境保存较好,三地可继续加强旅游业的合作。这些产业都是与乡村发展息息相关的。
此外,应该建立粤桂黔三地管理协同机制,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其中包括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标准,进一步简政放权,清理阻碍要素合理流动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并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撰文】赵越 吴欣宁 高绮桦 袁纪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