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农历五月二十
对萝岗人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萝岗钟氏后人
纷纷回到故里
参加"玉喦诞"
昨天上午,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萝岗本土民俗“玉喦诞”在玉喦书院前广场举行。
▌祭祀典礼,先祖训诫莫忘
为迎接玉喦诞,钟氏子孙将玉喦书院前的广场布置得喜庆洋洋。广场上张灯结彩,钟氏彩旗随风飘扬,横额高高悬挂,牌楼上的“德厚流光”四字灼灼生辉。舞狮游龙、鼓乐齐鸣,节日庆典,热闹非凡。
9点整,受邀嘉宾、各村代表、钟氏子孙聚集一堂,钟氏子孙的“萝岗钟氏”红色宗服耀眼夺目,寓意着钟氏子孙繁荣昌盛。
9:30,祭祖仪式开始,欢快喜庆的鼓乐声响起,猪牛贡品,茶果香火纷纷上祭桌。大家纷纷拿出手机、相机、自拍杆,记录这个难得的热闹时刻。
奏乐声戛然而止,主祭人开始宣读祭文,歌颂钟玉喦的事迹、道德、品行,鼓励后人学习先辈,勤奋好学、积极上进、乐于助人。宣读完毕,祭文被火化,成烟尘,借此把人间的那份期盼与崇敬带给了先祖。
萝岗钟氏文化协会会长引领钟氏子孙列队上香、跪拜、奠茶、奠酒以祭祀祖先。祭拜仪式完成之后,在乐队的伴奏下,参加者齐唱《玉岩颂》歌曲。
▵谭源/摄
▌龙狮献礼,两狮争霸尽显风流
玉喦诞组织方邀请本地钟氏族人来“玉喦书院”舞狮。两狮争霸,各显武艺,跳跃翻转,调皮挑逗,可真的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人们仿佛是看见了一只威武霸气却又调皮可爱的狮子,不住地拍案叫好。
▵谭源/摄
▌水果比赛,青红蓝紫谁最美?
祭祀活动结束后,就是水果比赛。这里不仅有红得妖娆的荔枝、白得冰雪的沙梨、金得闪耀的龙眼、黄得鲜艳的芒果,还有柿子、黄皮、凤眼果等小仙女,更有禾、芋头、姜、大蒿等大美女。在比赛中各色农场品争奇斗艳,非要比哪个最靓哪个最大。
▌文人墨客,句句深情在怀
水果比赛后即举行文会。文人雅士在书院东厅举行诗歌比赛(主要为钟氏子孙),此例由萝岗五世祖钟复昌所定,供文人吟诗作对、猜谜,交流切磋。民国期间,文会被游行取代;当时以狮队和学生队伍为主的游行队伍在群众自由参拜完后,依次进场拜祭。游行队伍在书院旁的竹松村集中,沿入胜牌坊的石板路进入书院,再沿书院右侧的“似园”上西斋,转入玉喦殿、观音殿,出后门上山,经文昌庙下山,游行到萝岗圩结束,队伍解散,行进途中鼓乐齐鸣,燃放炮竹,学生唱歌。
▌宗亲联谊会,不忘初心传承家风
祭祀典礼之后,各乡代表和钟氏子孙共叙乡情。钟氏后人精心准备的节目轮番上演,精彩纷呈。
玉喦诞迄今有近七百余年历史
它并没有随着历史的推移
失去光泽
反而愈加耀眼
不断传承发扬
▌玉岩诞知多D
玉喦诞本来应该是个家族内部的祭祀活动,后来扩展成为萝岗特有的文化民俗,并被列为广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它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让人们如此陶醉?它背后又有哪些我们不了解的历史故事?
玉岩诞是为纪念萝岗钟氏二世祖钟玉岩而举行的民间传统活动。钟玉嵒,名启初,字圣德,号玉嵒,生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农历五月二十日,于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跟随其父自花县赤坭迁至番禺萝岗洞定居,成为萝岗钟姓二世祖。钟玉嵒少时“沉颖有奇志”,与崔与之等跟随其父钟遂和在修建的种德庵内读书,直至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出列为褚生,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中进士,时年已50岁。钟玉嵒初调徽州府判,公正廉明有政绩,受徽州人爱戴。宁宗嘉定元年(1208年)升任武昌府同知,根除当地多年虎患,保一方平安。此后,又先后任户部度支判、敕进内直起居郎,嘉定五年升福建参议。当时日本国经常派战舰骚扰抢劫厦门等福建沿海地区,钟玉嵒在任时组织乡勇抗倭,并致信倭寇,晓以利害,恩威并施,使倭寇不敢再侵犯,居民得以安居乐业。但朝廷奸臣当道,钟玉嵒因此事遭诬陷排挤。审时度势后,钟玉嵒于嘉定十二年(1219年)上书告老还乡。而此时,皇帝明晰真相,为了嘉奖他的功绩,封他为参议中书省兼知政事朝议大夫,但他决意辞官归里。
回乡后,钟玉嵒精心修缮扩建了种德庵,并改名“萝坑精舍”,在此延师讲学,教育乡中子弟。南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去世,享年70岁。他死后,其子钟仕绅为追思父亲德行遗容,塑钟玉嵒像于萝坑精舍正殿供后人拜祭,并将建筑正式改名为“玉嵒书院”,其后,历代不断对书院扩建维修。为了追思先祖,延续文脉,交流文化,并教育子孙后代,钟氏族人每年农历五月二十都在玉嵒书院举办相关纪念活动,包括祭祀、水果比赛、文会、游会等。
素材来源丨玉嵒文化
图丨懿智文化发展(广州)有限公司
文丨孔海英、蔡俊如
编辑丨一金
转载请注明丨广州黄埔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