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桂黔,你变了|珠三角观察

珠三角观察
+ 订阅

  

粤桂黔,广东、广西、贵州,因为越织越密的高铁而改变。

一张高铁车票,快速拉近的不仅是时空的距离,更深刻改变着中国的经济地理。  

“地理决定命运曾是形容这个世界的最著名的格言之一,但是现在随着全球交通、通信和能源基础设施的发展,互联互通正在决定命运。”在《超级版图》一书中,美国经济学家帕拉格·康纳这样描述全球供应链、超级城市与新商业文明的崛起。他表示,全球基础设施的发展使得世界从割裂走向互联,区域内自由贸易不断发展,各个城市之间连通程度也在不断加深。  

7月5日至6日,泛珠区域高铁经济带建设工作现场会暨第四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联席会议将在佛山南海召开。我们提前深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沿线13座城市走访发现——从粤港澳大湾区到粤桂黔,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加速跨区域流动,一条高铁经济带的新动正在打开全新的发展时空。  

十年再出发:  

跑在高铁上的城市合作  

高铁一响,黄金万两。  

从2008年中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至今,在过去十年时间里,中国高铁建设跑出了新速度。  

按照规划,到2025年,中国高速铁路通车里程将达到3.8万公里,并形成“八纵八横”的高铁网,把高铁铺在更广袤的土地上。  

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国家铁路大发展的时代,都是伴随着工业化和制造业发展的巨大飞跃。19世纪末,美国铺设多条贯通大陆的铁路线,掀起了一场经济地理革命,通过提供便捷的交通运输服务加速经济发展,进而带动城市化。而现在,穿梭在中国大地上的高铁,同样改变着中国的经济地理版图。  

沿着高铁轨道,资本、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互联互通,原有的块状中心辐射型城市群迈向带状城市群。以京沪高铁为例,1300多公里的线路,贯穿了四省三市,推动了沿线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交流。  

依靠发达的铁路网络,居民跨越双城的生活、企业跨越双城的布局变得更加普遍。  

在位于柳州的粤桂黔产业合作园,广西缔之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胜云两年前带着一批公司的骨干,从深圳乘着高铁来到柳州,并把珠三角对于产业园区的经营管理经验带到了柳州。  

目前,整个粤桂黔产业合作园已经引进了27家企业。生产汽车座椅的广州市腾美皮具实业有限公司将整个企业总部和研发团队搬到了柳州,缩短运输距离和高铁开通是影响企业决策的关键。  

跑在高铁上的城市合作,正在开启新的时空。  

高铁沿线1.5到两个小时可达区域为经济影响区域,随着高铁的逐步提速,要素流动的范围正在逐步扩大,最终形成广覆盖的网状城市群结构。  

粤桂黔携手:  

被高铁改变的经济带  

载满玻璃瓶子的大货车徐徐驶出南宁粤玻实业有限公司厂区大门。“这些瓶子将运回到广东,出现在广东人的厨房里、餐桌上。”南宁粤玻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君说。  

南宁粤玻实业有限公司。

南宁粤玻实业有限公司位于南宁市的广西—东盟经济开发区,而其总部粤玻集团,则在4小时高铁车程距离外的佛山。  

自2014年底南广高铁开通运营以来,南宁的“粤”字头企业不断增加。在南宁工信委的招商“成绩单”上,南宁从广东引进了源正汽车、海王集团、研祥集团、佳微电子、美鹏机械设备、深圳鲁粤盛科技、四通电子科技、科利亚现代农业装备等一批先进产业企业。  

不同于空港经济带来具有航空指向性的产业集群,纵横交织的高铁,改变的是资源配置和经济组织的方式。高铁沿线,一批新的产业项目和园区崭露头角,为高铁经济带注入活力。  

6月8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桂林)广西园正式揭牌,将大力推动园区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商贸物流等产业加快发展。目前,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已经形成广东园、广西园、贵州园的“一区三园”发展格局。  

贵港市区,一辆辆崭新的绿色公交平稳驶过,它们都是“贵港造”。作为全广西区唯一一个县县通高铁的城市,贵港的发展是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催生的典型样本。仅仅3年时间,一个超百亿级的新能源汽车(电动车)产业在贵港落地生根。  

位于广西贺州市的黄姚古镇景区内游人如织。在这里,来自广东的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上市企业岭南股份已经宣布将在当地建设投资额达数十亿元的旅游项目。  

从加快规划建设的粤港澳大湾区到向纵深推进的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区域的发展正在跨越传统的省域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持续发展,有利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科技、人才等资源向粤西、粤北及桂黔地区有序转移,同时也将吸引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沿线地区的高端要素向粤港澳大湾区集聚。”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主任梁育填说。  

新未来开启: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共赢  

在大受游客追捧的桂林龙胜梯田,梯田层层叠叠泛着绿意,清水灌满田面,映着微光。这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当地旅游扶贫的成果。  

过去,这里曾经是一个不通公路、不通电的典型贫困村。本世纪初,平安村在政府引导下,调动全村群众的积极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越来越多群众开办旅馆、饭店,从事导游、销售土特产等旅游服务,贫困人口不断减少。  

高铁的开通加速了这一进程。2015年,当地还有贫困户22户,共83人,贫困发生率为9.78%。2015年也正是南广、贵广高铁通车的第一个整年。此后,在不断发展的旅游业带动下,2017年底的平安村贫困发生率已降至1.4%。  

在太平寨,廖代娜在观景平台上租了一个小小的门脸,开了一个饮品店,提供鲜榨的果汁、奶茶和咖啡。她的父母在村里经营着民宿,四层楼、十几间房,收入还不错。这也是龙脊梯田景区内不少村民的选择。  

风驰电掣的高铁宛如一条金丝带,将散落的名山、名湖、名城、名村串联起来,让越来越多的贫困山村和旖旎风景走向全国市场。“八横八纵”的高铁路网,开启中国城乡发展的新未来。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的肇兴侗寨,这里离从江高铁站仅10分钟车程。在高铁开通后,肇兴侗寨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珠三角游客前往。统计数据显示,肇兴侗寨2017年游客已经突破了130万人次,游客数量呈稳步上升的趋势。  

在南宁市上林县白圩镇赵坐村白马庄,一座座塑料大棚里养殖着淡水龙虾,几个村民正忙着采摘套种的水芹菜。项目负责人潘健章是粤桂两省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项目(九江)基地主任,他牵头在上林县成立了广西澳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高值渔扶贫产业,采用“公司+金融+合作社+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帮扶贫困户。  

每年,一大批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坐着高铁,从南宁到佛山学习培训。“贫困村要摆脱贫困,必须要有产业,让贫困户有致富的渠道,而贫困村发展产业必须要有龙头企业、经济能力、带头人。”潘健章说。 

密密匝匝的高铁网犹如一双“无形之手”,正在把偏远或者贫困地区的诸多资源,托举到全国市场中。  

“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建设将华南经济和西南经济联系在一起,带动高铁沿线城市的开放共赢。”国家发改委学术委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做好粤桂黔这篇文章,对于区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  

【撰文】郑佳欣 赵越 吴欣宁 袁纪琦

【图片】网络


编辑 张波尔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