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建成近千“长者饭堂”:好吃又有政府补贴,刷卡即可就餐

南方+ 记者

广州市60岁以上户籍人口已经有160万左右,占总户籍人口比例约17.8%,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今年,广州市委、市政府将“实施养老助餐配餐服务提升工程”列入十件民生实事;同时,有7个区将其列入区民生实事。

“便宜好吃又健康的爱心餐,专供老年人。即可以让孤寡老人在饭堂结识‘饭友’,也可以单独配送上门。这么好的公益事业,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它日益壮大。”近日,广州市政协对这项被称为“长者饭堂”的养老配餐工程进行了深度调研。针对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等议题,政协委员进行了建言献策,广州市各有关部门也相应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现状:2年增长4倍

广州已建成952个“长者饭堂”

“以前父母总关心我吃饭没有,现在他们年纪大了,自己做饭都成问题,我却……”曾经住在海珠区的李阿姨告诉记者,自己外嫁后离父母很远,平日里较少回家陪父母吃饭,老人家比较孤单。如今,“长者饭堂”帮了大忙,父母前去就餐经常能碰到老街坊,吃得放心,还特别开心,关键费用还便宜。

“长者饭堂”不是一家餐厅的名字,而是一个温暖的大集体。截至今年4月底,广州全市共有长者饭堂952个,比2016年底增长4倍,城乡社区覆盖率达到100%。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养老配餐,是一项民生实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广州市政协社法委主任陈忠谦介绍,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也是老年生活幸福感的主要评价因素,解决好老人的吃饭问题,才有可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养老服务。

老人家在“长者饭堂”吃一顿营养可口的爱心餐,费用通常在12元左右。在政府补贴方面,各区的力度不同。目前,黄埔区等区域对于60岁以上困难老人和80岁以上的老人餐费予以全免。

面临问题:

进一步保障专项经费

“目前的问题是,好的服务往往伴随着较高的成本。”海珠区江海街长者饭堂运营方负责人刘琛介绍,为了让老人吃得开心、健康,饭堂为老人量身定制了不同的菜谱。区分糖尿病、高血脂、痛风等长者,满足不同需求的老人。江海街的养老大配餐的收费标准为12元/餐,这包括食材新鲜、环保、精细、人工费用,以及赠送新鲜水果。

陈忠谦介绍,经调查统计,目前全市助餐配餐点中,自建厨房的约占7%;通过餐饮企业配送到配餐点的约占67.9%;依托民办养老院、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及学校、机关等各类机构饭堂集中就餐或者配送到点的占比约19.4%;在餐饮企业门店设老人专区的占比3.2%。由此可见,现在提供服务的大部分是餐饮企业、民营养老院。虽然政府对参与的企业也有一定补贴,但是假如今后人工、物价等运营成本上涨,餐标不变,运营机构将面临比较大的经营压力,开展助餐配餐服务的积极性会降低。国内其他城市有过这样的情况,刚开始养老助餐服务发展迅速,签约的企业众多,但5年后回访时只有48%的企业还在继续运营老年餐桌。

广州市政协常委廖如表示,调研同时发现,虽然政策规定本市户籍老人在全市任何助餐点都可以享受不超过餐费1/4部分的财政补贴,一般是每餐3元。但是,一些街道却限定只有当地街道或区的户籍老人才能享受这一政策。基层的工作人员坦言,这主要是担心市级财政对“大配餐”的投入能否持续补贴。

对此,广州市财政局社会保障处处长罗新广表示,市财政多方面筹集资金,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予以保障。2017年市财政下达10919万元统筹推进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和广州市“3+X”创新试点。2018年将安排1650万元用于就餐补贴、运营补助、送餐补贴等“大配餐”运营保障资金;安排3000万元用于推进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引导社会力量依托或临近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长者饭堂等设置护理站。下一步,市财政将继续对项目实施提供足额资金保障。

政协委员建言

长者饭堂可推广“共享模式”

市政协调研组在调研中发现,采取“共享饭堂”方式提供养老助餐配餐服务,是一种备受老年人欢迎的模式。

最早探索利用高校食堂开展助餐配餐服务的是五山街道,他们利用华南农业大学高校食堂,在确保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服务的前提下,采取错峰就餐的形式为长者开设长者服务专窗,推出“随到随点”“个性化收费”的服务模式。此外,五山街又先后与省农垦总局、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五所等高校或企业合作,将食堂设立为长者饭堂为社区长者提供服务。

政协委员简瑞燕建议,通过给予奖励、荣誉回馈等方式,鼓励更多的餐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养老大配餐。同时加大力度培育一批专业化的助餐配餐服务企业,实现连锁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政协委员夏凤华也建议,对作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部分长者饭堂,在场地租金、水电费用方面给予一定优惠。

对于共享模式,广州市民政局巡视员易利华回应表示,“共享饭堂”确实是一种整合服务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扩大社会参与、确保可持续性的好办法。在规划布局方面,广州将引入品牌餐饮连锁企业参与,推动养老机构等将内部餐饮服务向周边社区延伸,适当增加网点密度,优化服务供需匹配。对于选址不够合理的,调整优化选址;对就餐人次少、老年人不满意、有效投诉较多的长者饭堂进行整改。在服务质量方面,督促长者饭堂丰富餐食品种,制定营养食谱,争取每天推出2个或以上基本套餐供长者选择。同时,将助餐配餐与独居空巢老人关爱、精神慰藉、医养结合等服务融合起来,拓展服务内涵。在信息化方面,目前,市民政局已开发上线助餐配餐信息平台和APP,正在16个街镇试用,待完善后推广到全市。未来,广州老年人就近刷社保卡,即可享用长者饭堂的服务。

【记者】刘冠南

【通讯员】李志洁

【摄影】梁文祥

【校对】冯志坚

编辑 李欣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