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佛山市南海区第七届“博士进企业”(以下简称:“博士进企业”)研究生科研实践活动正式启动,来自清华大学的22名博士生将在15家南海企业开展短期暑期实践活动。同时,活动还对广东珠江开关厂等新增的11家“博士服务站”进行授牌。
这次来到南海的支队是本次清华大学向全国各地派出的54支校级支队之一,支队成员来自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核研院等十几个院系。而实践单位的领域也涉及了新能源、半导体照明和汽车照明等多个高技术领域。“我们要珍惜各企业提供的实践机会,虚心学习,并力所能及地解决企业的问题。”清华分队队长郑焱真说。
将在佛山奥策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实践的李逸思来自清华大学的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专业,这次选择奥策科技,“主要是我对企业给出的课题很感兴趣。”李逸思说。
在奥策科技,李逸思将主攻瓷砖瑕疵检测方向,进行算法的研究。“来到企业实践,会让我们更加了解市场的实际需求,这在学校时很难接触到的。”对于接下来的实践,李逸思充满了期待。这也是她第一次来到佛山来到南海,“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城市。”李逸思说。
“博士进企业”是南海全力打造的高端柔性引才引智品牌项目,从2012年后开始实施,至今已连续实施七届。
数据显示,自2012年6月,首批50名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进驻南海企业以来,南海基地共接收清华博士研究生238名。“研究生社会实践项目为南海企业搭建起与中国名校的合作桥梁,为企业产品发展注入先进科技,社会经济成果显著。”南海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沈锐源说。
同时,6年来,在南海实践的博士研究生共解决技术困难170多项,共同申请专利达41项,借鉴国际技术前沿翻译外文资料近50万字,撰写调研报告129万多字,在推动企业产品向世界一流技术产品发展,提升创新能力方向上起到较大作用。
目前,南海区是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三星级基地,也是广东省内唯一一个三星级基地。三星级是目前清华大学评选的社会实践基地里的最高级别,这也意味着清华对南海区的基地规模、实践成果的肯定。
据了解,接下来还陆续有其他高校的博士生到南海企业实践。
■链接:
“博士进企业”活动七年发展轴
“博士进企业”是南海区全力打造的高端柔性引才引智品牌项目,每年的6月底,来自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9所国内知名高校的研究生(以博士为主)将进入南海区企事业、党政机关开展课题攻关、科技服务,利用高校的人才智力优势,帮助用人单位解决技术难题,搭建校地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第一阶段:博士研究生暑期短期实践阶段
2011年12月,南海区与清华大学研究生工作部签定了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南海)”的合作协议,开辟了校地柔性引才新路径。
2012年6月,首批50名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进驻南海企业以来,南海基地共接收清华博士研究生238名。。
2013年,为扩大“博士进企业”科研服务的成果,南海区陆续与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签定合作协议,在吸引更多人才来南海实践,以便借此宣传南海人才政策,使人才了解南海到认知南海。
◆第二阶段:博士研究生暑期短期实践+研究生中长期实践阶段
2014年,“博士进企业”科研服务合作单位继续扩大,把吸引人才的眼光从紧盯北京、上海、武汉等外围城市转变为向本省内看,成立5家“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站”。
“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站”成为“博士进企业”中长期科研服务的最初形式。“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站”需事先考核企业的相关人员具备校外导师资格并聘用。合作培养形式以校外导师为主,每年从高校安排一名研究生完成理论教学学习后到企业实践学习,把实践与学习相结合。“联合培养研究生服务站”成为高校研究生成批轮流实践的站点,企业的项目可以借助站点加强与高校相关实验室签定项目合同。
2015年6月,南海区与华南理工大学签定研究生科研服务合作协议。
2016年3月,南海区借助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的东风,与中山大学、广西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签定合作协议。
◆第三阶段:博士研究生暑期短期实践+研究生中长期实践+博士固定长期服务阶段
2016年6月,针对暑期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周期短,季节性强等短板,为更好的引进更多人才服务南海企业创新发展,南海以项目合作的方式开创出一种崭新的人才服务模式——博士服务站,
“博士服务站”以“互联网+人才”的O2O运行模式,在线上用“博士直通车"进行资源整合,在线下以“博士服务站”的方式落地,采用"人——车——站"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全专业、网络化的人才服务,使博士与企业无缝对接,进而为企业创新、转型升级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
【记者】蓝志凌
【通讯员】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