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红色文化”如何深挖?专家学者这样支招

南方+ 记者

7月1日,“智博荟萃  剑论未来”——党建统领军民融合、乡村振兴论坛暨“智博荟”启动大会在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举行。来自“智博荟”基层党建组别的专家学者就红色文化、乡村振兴主题首次进行研讨,针对如何加强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学术研究、红色旅游开发、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等议题集思广益。

红色文化内涵有待激活

去年,乐平镇以基层党建为主题对辖区村(社区)进行调研,结果发现基层党员最希望上级党委在开展基层党建的过程中,重点解决人、财、阵地三大问题。结合乐平镇的实际,乐平镇在去年推广“红色驿站”建设,让每个村民小组党支部都有党建阵地。

去年5月20日,东江纵队抗日联络点暨大旗头村“红色驿站”在乐平大旗头古村郑大夫家庙揭牌启用。

三水区乐平镇委副书记刘勇海介绍,之所以将上述的党建阵地叫做“红色驿站”,是因为三水凭借西江、北江两大水系,自古就是南粤古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驿道主要用于转输军用粮草物资、传递军令军情的通道。传承三水古驿道历史文化内涵,“红色驿站”旨在将党的方针、政策送达到基层的党员群众。

在已建成“红色驿站”网络的基础上,今年乐平进一步激活红色基因,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并通过“红色驿站”传承红色文化。但在相关探索中也遇到了不少瓶颈,例如在大旗头村郑大夫家庙的“红色驿站”曾是东江纵队的联络点,挖掘打造的过程中发现文化内涵不够深入,红色文化需要进一步凸显。另外,红色文化挖掘以后,怎样运用起来、激发党员发挥作用、促进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也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刘勇海表示,通过举办红色文化主题论坛,就是希望借智借力,针对如何加强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学术研究、红色旅游开发、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等议题集思广益。

“红色文化要回归初心”

针对如何挖掘红色文化,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员丁力以一名老党员的身份首先发言,他认为,激活红色基因,挖掘红色文化,关键是回归初心。这需要执政党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党员要力所能及带动更多人富起来;同时,党和政府也要努力推动机会公平、结果公平、发展红利全民共享。总而言之,挖掘红色文化要高举公平大旗,又不能牺牲效率。

来自“智博荟”基层党建组别的专家学者就红色文化、乡村振兴主题首次进行研讨。林洛峰 摄

省委党校现代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段华明认为,三水激活红色基因,挖掘红色文化的思路很对。从红色文化发展历程分析,红色文化形成于革命年代、战争年代,红色文化的发展历程,是因势利导、转型升级、提升超越的过程。这同样适用于当前三水挖掘红色文化的工作中,关键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打造让党员群众所喜爱和接受的红色文化。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玉教授表示,挖掘红色文化,要在特色二字做文章,例如提炼出东江纵队联络点作为三水、乐平红色文化的一个核心,避免同质化。三水可以请一批专家研究东江纵队联络点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地位,提炼红色文化、灵魂、精神。这种文化、灵魂、精神在改革开放起到怎么的作用,在乡村振兴、城镇化过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从而实现激活红色基因,以此提升三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精神动力和凝聚力。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员党委委员、副院长谢建社则认为,挖掘红色文化是加强基层党建的重要举措。结合乐平镇委今年实施的“党建立交桥”工程,重点要架起党群之桥、党企之桥、党社之桥,要通过弘扬红色文化密切双方关系,凝心聚力。

教育阵地建在党员群众家门口

今年以来,三水区委按照上级部署,提出“构筑红色+领航新征程”的工作主线,“红色+”工作体系包括建设“红色驿站”,构建全领域红色网格;讲好三水红色故事,传承优秀红色文化;建设过硬基础组织,打造红色精神家园;推行党员设岗定责,建设担当有为“红旗”队伍;整合各方资源力量,打造红色品牌服务。其中,三水对激活红色基因、红色文化传承有了明确的要求。

自2017年11月,三水启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目前纳入总体规划研究的红色资源点共23处,其中西南街道4个、云东海街道3个、白坭镇1个、乐平镇9个、芦苞镇2个、大塘镇1个、南山镇3个。三水将按照历史背景、现状分析、开发利用建议和规划意向进行规划研究,突出将红色资源点打造成为“红色博物馆”。

三水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赵留记认为,乐平镇通过举办红色文化主题论坛,创新了党建工作方式。让党员干部在埋头拉车的同时,能够抬头看路,仰望星空,得到专家学者的启发和指导。接下来,三水将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将教育阵地建在党员群众家门口,同时按照100%全覆盖的目标推进“红色驿站”建设,将党建阵地建在党员群众家门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延伸。

【撰文】林洛峰

编辑 刘丹萍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