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世界杯”霸屏了。
亲朋好友欢聚在一起,
喝着啤酒讨论着到底Pick哪只队伍。
如果世界杯之夜发生在十九世纪,那么欧洲的贵族,尤其是英国纽卡斯尔人,他们大概是这样喝啤酒的:
1.打开一个印着
纽卡斯尔城市标志的盒子。
2.抓起盘龙纹理的马克杯,顺便欣赏一回“三英战吕布”。
3.准备倒进啤酒!
你真的要用这个跨越了大半个地球的贵价收藏——欧洲贵族眼中世界级的马克杯“世界杯”来碰杯喝啤酒吗?
由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广东省文物局联合出品的系列节目《宝览南粤》为你深度揭秘这件马克杯到底是什么来历!
狠狠戳视频☟☟
上一期《宝览南粤》讲到,200多年前,广州成为全球时尚圣地。(回顾:一起穿越!来听重量级国宝讲述广东威水史)
这件银錾“三英战吕布”龙柄马克杯正是广州外销精品。那么,西方人为什么要购买这件“广货”精品,没有翻译,也没有网络,会做生意的老广用了哪些神奇招数,向八方来客推销商品?
01
西方权贵爱上“中国风”
比如这幅珍藏在广东省博物馆的外销壁纸,一组完整的水乡稻作、茶叶贸易的广州风土人情写实画。
这套壁纸源自于英国约克郡夏活庄园,在18世纪的时候,庄园的家族的亨利·拉斯切利斯是东印度公司约克号的船长。
不仅是家居装饰,十八九世纪,西方权贵的衣食住行的用品,也热衷于“中国风”。
这件银器,杯身为双层包银设计,器身表面雕刻三英战吕布的三国人物故事,杯柄是一条张牙舞爪的飞龙。
三英战吕布的故事,如今我们都耳熟能详。可定制这件马克杯的,却是英国人。看它的包装。
漆盒上,画有英格兰纽卡斯尔城市徽章。
常看球的人也许知道,成立于1881年足球俱乐部纽卡斯尔联队,可谓英国最老牌的足球俱乐部,137年的历史。阿兰·希勒、迈克尔·欧文等球星曾在纽卡斯尔联队效力。
说回这件混搭风的银器。银器由广东知名银匠利昇打造。“利昇”(Leeching)也是广东19世纪著名金银器店,活跃于1846-1880年。
谚曰:“苏州样,广州匠。香犀、象、蜃、玳瑁、竹、木、藤、锡诸器俱甲天下。”
敢于创新的广州工匠,擅长将西方贵族喜欢的器型、图案纹样,揉进自己炉火纯青的手艺中,可谓西洋皮囊,东方骨骼。
美国商人蒂芙妮(Tiffany)在其日记中感叹,“这里的银器十分精细出色,而价格则很低廉……店里的花丝提篮和名片盒似乎是这些银匠的得意之作。在中国订购一套华丽精彩的银器比其他任何国家都便宜……”
02
“中国风”背后的西方设计师
来自遥远东方的奇妙设计深深刺激着当时的欧洲设计师。
在外销瓷最抢手的乾隆年间,荷兰东印度公司索性聘请了荷兰画家和设计师考纳利斯·普隆克(Cornelis Pronk),专门为定制瓷器设计纹样。
▲清乾隆青花Pronk设计西方庭院仕女图盘
他设计的纹样被送到中国后,在景德镇绘制成青花和粉彩瓷器,然后运到广州出口外销。
▲清乾隆粉彩凉亭人物纹盘
这些普隆克定制款烧制的成本高昂,如今传世样稿为数不多,部分成品珍藏在广东省博物馆里。
有趣的是,在普隆克的笔下,人们通常穿戴着东方衣冠,他们都长着一副轮廓深邃的混血脸,而中国仕女也常常穿越到西式凉亭下乘凉嬉戏。
普隆克到底有没有来过中国?目前还查不到相关资料记载。
也许他认识和了解的中国,和大部分欧洲人一样,通过书信传闻。专家认为,他这些设计稿反映出当时很多西方人对遥远的东方一知半解,但他们对东方又非常感兴趣。
03
清朝Chinglish的推销秘籍
要讲这段故事,先穿越到18世纪,听一段广东商人和外商的广东英语对话。
▼▼▼
200多年前,精明的广东商人不仅开始尝试在国内外的报纸上打广告,还特别擅长跟外商打交道。
一口流利的外语,也成为他们的“发财秘笈”。
曾任广州十三行总商的潘振承就因为懂得中文、英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四国语言而大展商业鸿运,被《法国杂志》评选为“十八世纪世界首富”。
在十三行商馆区,还专门印发了一本叫《鬼话》的小册子,专门给和外国人打交道的商人使用。同时,也编制了一些像《华英字典》等等,用广州话来翻译英语。
这种独特而有趣的口音还影响着粤语的发展,现在的“老广”说话时,常常夹杂着一些英语外来词,例如“泊车(停车,Park)”、“买飞(买票,Fee)”等,就是中西商人频繁交流的产物。100多年过去了,东西方商人曾魂牵梦萦的繁华记忆,最终凝固在这些国宝里,成为海上丝路永恒的传奇。
出品人:刘红兵 黄常开 龙家有
策划:胡键 姚燕永 何斌
监制:陈志 严亮 罗彦军
执行统筹:李培 毕嘉琪 丁晓然
编导:毕嘉琪 王良珏 杨逸
摄像/灯光/剪辑:王良珏 何志豪
图文编辑:陶明霞
海报设计:郑炜良
联络推广:刘丽团 黄冬凌 凌浩翔 管志雨
实习生:甘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