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实荔湾学校来了!公办9年制、3校区102个班

广州教育头条
+ 订阅

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来了!6月29日上午,荔湾区教育集团成立大会暨与广东实验中学合作办学签约仪式在荔湾区会议中心多功能会议厅举行。 

会上,荔湾区政府与广东实验中学签订《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与广东实验中学合作共建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框架协议》,荔湾区教育局与广东实验中学、广州市协和中学签订合作共建教育集团的协议,广东实验中学、广东广雅中学、广州市协和中学向其教育集团成员校授牌,区领导向区属6个教育集团核心校和成员校授牌。“3+6”模式强力推进荔湾区教育集团化办学,9大组团,省、市、区名校参与,推进力度属广州最大。 

据悉,荔湾区人民政府与广东实验中学合作共建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利用广州市荔湾区广钢地块公建配套的中小学合作办学,冠名为“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学校性质为多校区的公办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广东实验中学校长全汉炎表示,荔湾学校初中计划于2019年9月开学,小学计划于2020年开学,或可能探索实现小学、初中直升入学。

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分三个校区,中学部占地面积33372平方米,建筑面积26697平方米,办学规模为36个班;小学部两个校区,一个占地面积15157平方米,建筑面积12126平方米,办学规模为30个班;另一个占地面积15571平方米,建筑面积12457平方米,办学规模为36个班。未来将根据荔湾区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增加校区。 

未来,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将建设成为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和广东省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该校将作为探索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和深化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的实验学校和样本学校,建成示范引领国内基础教育发展的新样态学校。 

近年来,广东实验中学在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输出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经验和校园文化。随着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的成立,广东实验中学正式形成了“一校9区”的办学格局,即为广东实验中学在广州的6个校区,分别是中山四路的初中部、荔湾区的高中部、附属天河学校、白云省实、荔湾省实以及不久前由越秀区外国语学校和21合并而成的广东实验越秀中学,还有顺德分校、南海分校及珠海金湾学校。 

荔湾成立“3+6”教育集团 

现场,荔湾区政府还与广东实验中学、广东广雅中学、广州市协和中学等省市属示范性高中合作共建3大教育集团,区内成立以广州市真光中学、广州市第一中学、广州市第四中学、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广州市南海中学等区属示范性高中以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荔湾实验学校为龙头的6大教育集团,通过推进教育集团化办学,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扩增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探索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体提升区域教育品质和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由42所学校54个校区组成的9大教育集团,涵盖了高中、初中、小学和幼儿园不同的学段,有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不同的办学体制,集团组织形式既有紧密型,也有联盟型的。集团内各分校区保持现有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学校委派执行校长;集团内各成员学校保留现有法人资格,独立行使法人权利;分校区和成员学校均加挂集团校区或成员校校牌。在保持学校法人管理独立性的基础上,成立由核心校长任理事长,分校区执行校长、各成员学校校长任理事的集团理事会,对集团发展进行决策、统筹、指挥,并建立集团内外学校申报加入或退出机制。 

荔湾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集团化办学: 

一是促进资源共享。建立教育集团内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实现设施设备、人力资源、经费、教研、科研等共同管理及科学调配。一是教学设施共享,图书馆、操场、功能教室、专用教室以及教学设备、仪器集团内相互开放,无偿提供使用便利条件。二是优秀师资共享,通过教师交流、跨校兼课、师徒结对等形式,实现集团内各学校名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资源柔性流动,五年内集团教师流动要达到一定比例。三是教学资源共享,打造网络资源库,各校学科课程资源、校本教研成果、教科研成果、学校特色发展项目等有形成果上传,互通有无。 

二是强化制度建设。建立集团章程、集团理事会集体议事决策机制,制定并实施集团发展规划;建立干部教师跨校交流、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集体教研活动开展等多方面内容在内的制度体系,完善集团运行管理,并通过定期研讨,了解和掌握集团教育教学工作情况,统一教学工作思路,合力解决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共性问题。 

三是优化师资培训。依托核心校学科基地和成员学校优势学科,建立集团中心教研组,指导各成员校的学科教学、教研工作,带动教师教学能力的整体提高,优化集团师资力量。建立集团教学改革试点基地,构建集团校长、中层干部、骨干教师、教师学历提升一体化培训体系。 

四是建立课程体系。通过课程顶层设计、课程开发规划引领、特色教师培训跟进,以及更灵活的学生跨校选课等举措,扩大优质课程受益面,打造全面多样、品质上乘的特色课程群。 

五是推动改革创新。重点探索和推进教育集团内中、小、幼衔接;中、小学对口招生办法;中、小学特长生衔接发展的机制和措施;新建学校办学体制和管理机制创新等,突破校际壁垒,促进学校纵向衔接、优势互补,促进集团学校教育品质整体提升。 

为保障集团化办学工作扎实推进,取得成效,该区将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立足未来,明确核心学校和成员学校的责任和追求。集团内的成员学校通过共享核心学校的优秀师资、教育设施和教学资源等,学习和借鉴核心学校的管理模式、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优点,加强自身建设、缩小差距,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二是开放包容,在整体推进中坚持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集团的办学目标、育人目标、学校精神、logo等核心文化协调统一,同时集团成员学校的办学文化,根据学校的发展历史、办学理念、发展定位等的不同而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在共享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等的前提下,允许各成员学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追求差异化发展。在管理体制、发展模式上,根据各成员学校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不简单移植核心学校的管理体制、发展模式。尊重各成员学校办学特色和学校文化的多样性,坚持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办学理念,实现统一领导下的差异和谐发展。 

三是把准关键,建立更加灵活的教师管理机制。教育均衡的根本在于师资均衡,集团化办学更要推动师资队伍的深度融合。一是在区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校级领导职数总额内,统筹安排,配强集团的分校区管理人员。二是深入推进“区管校聘”教师管理机制,建立教师流动工作机制,探索各种形式的人员交流机制,教师可在人事关系不变的条件下在集团内流动,新教师在集团内统一调配,校长可实行“一长多校制”等。三是集团要强化集团一体化的概念,提高教师认同度,促使教师愿意交流,适应流动。在尊重教师意愿、考虑学校实际、满足工作需要的基础上,统筹调配教师资源,均衡师资力量,推动集团内学校均衡发展。 

四是科学统筹,合力推动集团化建设出成效。首先建立了荔湾区教育集团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由分管副区长牵头,区相关部门参与的荔湾区教育集团化建设联席会议,统筹指导全区教育集团化工作。其次,成立了区教育局集团化建设工作小组,下设推进办公室和若干个工作小组,由区教育局各科室、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区教育装备校产中心等部门组成,为教育集团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再次,建立了长效激励机制,区政府每年设立教育集团化建设专项经费300万元,通过集团项目申报形式,主要用于教育集团的运行管理、共建共享等方面;同时将集团化办学成效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在每年核定给主管部门分配的奖励性绩效工资中,对集团办学绩效显著的团队和个人给予倾斜。 

【记者】陈芳庭 

【通讯员】李勉聪

【校对】曹柏英


荔湾42校成立教育集团,有你的学校吗? 

“3+6”教育集团的具体组成 

一、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教育集团 

核心学校:广东实验中学 

成员学校: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广州市荔湾区文伟中学、广州市荔湾区鹤洞小学 

二、广雅教育集团 

核心学校:广东广雅中学 

成员学校:广州广雅实验学校、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广雅实验学校、广州市荔湾区广雅小学、广州市荔湾区环市西路小学、广州市荔湾区广雅幼儿园、广州市荔湾区广雅实验幼儿园 

三、协和教育集团 

核心学校:广州市协和中学 

成员学校:广州市协和小学、广州市美华中学、广州市荔湾区协和幼儿园 

四、真光教育集团 

核心学校:广州市真光中学 

成员学校:广州市荔湾区真光实验学校、广州市荔湾区真光中英文小学、广州市荔湾区金道中学、广州市荔湾区东漖中学、广州市荔湾区培真小学 

五、一中教育集团 

核心学校:广州市第一中学 

成员学校:广州市一中外国语学校、广州市荔湾区双桥学校、广州市第九十三中学、广州市荔湾区河沙小学 

六、四中教育集团 

核心学校:广州市第四中学 

成员学校:广州市荔湾区四中聚贤中学、广州市流花中学、广州市荔湾区花地中学、广州市荔湾区三元坊小学、广州市荔湾区芦荻西小学 

七、西外教育集团 

核心学校: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 

成员学校: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外国语实验学校、广州市第二十三中学、广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广州市荔湾区龙津小学、广州市荔湾区西华路小学 

八、南中教育集团 

核心学校:广州市南海中学 

成员学校:广州市陈嘉庚纪念中学、广州市荔湾区立贤学校、广州市荔湾区汇龙小学、广州市荔湾区环翠园小学 

九、中国教科院荔湾实验教育集团 

核心学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荔湾实验学校 

成员学校:广州市荔湾区增滘小学 

编辑 麦小华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