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荔枝论坛不得了!院士、科学家、多国代表都来了!他们都谈了什么?

农财网荔枝龙眼通
+ 订阅

6月28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亚热带作物中心、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广东省农业厅共同主办的“中国荔枝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广州从化成功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汪懋华,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陈厚彬教授等国内众多顶尖专家出席,针对当前我国荔枝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特色品牌打造、果品深加工等重点话题进行探讨,来自国内外的专家、企业、种植户等代表参会。

合理控制种植规模

释放产业效益潜力

“世界荔枝看中国,中国荔枝看广东”。我国的荔枝种植面积(约812万亩)、产量(约230万吨)占全球总量的比例均超过7成,是不折不扣的第一大主产国。其中,广东的荔枝种植面积和产量又居中国第一位,是中国荔枝适栽地域最广、种质资源最丰富、优良品种最多、科研实力最强的省份。

陈厚彬认为,中国的荔枝规模可适当降低

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陈厚彬教授指出,荔枝主要分布在亚热带生态气候区,产区非常狭窄,这决定了全球荔枝总产量的上限。

“中国的荔枝种植规模可以适当降低,控制生产面积在620万亩左右,总产300万吨左右,以释放荔枝的商品价值潜力。” 陈厚彬建议,我国需要对现有荔枝园生产条件和潜力进行评估,淘汰地形不佳、管理水平低下的荔枝园。

以广东为例,坡度大于20度的荔枝园占比达25%,管理水平低下的占22.8%。对此,陈厚彬建议,对坡度大于20度的荔枝树,退果还林,转变为生态公益林;将城中和城郊的古树老树荔枝园转换为供市民休憩的生态公园,比如茂名贡园、广州萝岗荔枝贡园等是很好的案例。

“今年荔枝行情不理想,主因是结构性产能过剩。“陈厚彬认为,品种结构调整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供给侧结构性失衡”的问题。

海南陆侨执行董事石伟详

近年来,无核荔枝以其无核、无渣、口感佳的优质品质被消费者熟悉,更以其屡破新高的行情刷爆荔枝圈。去年,无核荔枝卖到680元/公斤,成为市场追捧的明星品种。海南陆侨农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海南陆侨”)就看准无核荔枝的前景,建立无核荔枝种植示范基地,取得不俗的经营业绩。海南陆侨执行董事石伟详介绍,公司年产无核荔枝400多万斤,全国市场占有率80%以上,同时远销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

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打造国际级农业品牌

近20年来,我国水果种植面积快速增长,基本实现类型多样化、供给均衡化,国际贸易量趋于稳定,但热带水果进口增加,水果的国际竞争优势逐步淡出。

邓秀新院士

“我国水果盲目发展问题突出,技术性指导队伍和水平出现下滑趋势,苗木供给混乱,苗木调运自由了,但风险加大了,导致病虫害危害加剧。” 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指出,我国水果短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经营规模小,标准化不高,果品良莠不齐;机械化水平低,劳动力成本上升快;采后处理与商品化环节薄弱;品牌建设滞后。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邓秀新看来,未来水果产业的发展要在调整结构方面做文章,找到卖点,调整熟期结构和品种结构多样化,发掘地方良种和特色资源,赋予文化内涵,打造特色品牌。

汪懋华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汪懋华表示,近期农业农村部通过《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强农的意见》,提出要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新三品”,以品牌为纽带对接产需,实现优势优质、优质优价,这为荔枝产业的品牌打造创指引了方向。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张国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张国指出,中国农业品牌发展目标之一就是构建我国农业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完善品牌营销和监管机制,培育一批优势突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竞争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级农业品牌,打造一批“中国第一、世界有名”国际级农业品牌。

广西灵山县龙武农场场长秦扬开

有品质的果子才能形成品牌,从而赢得更多的机会。广西灵山县龙武农场场长秦扬开介绍,龙武农场通过标准化生产,注册的“龙武”牌鲜荔枝商标先后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和富硒农产品,且曾两次作为礼品赠送到柬埔寨王宫。秦扬开提到,借助荔枝节、推介会和互联网,农场基本实现产品订单化。“预计今年荔枝产量1800吨,产值2000万元。”

选育加工专用型品种

打造现代营养功能食品

当前,荔枝种植面积逐步扩大,产业面临着采后损失严重、加工转化率低、产业链不够长,整体综合效益不高等诸多难题。对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徐玉娟研究员在本次大会上带来《荔枝品质评价及综合加工关键技术》的主题演讲。她指出,发展深加工是实现荔枝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打造现代营养功能食品是荔枝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徐玉娟指出,荔枝产业应以多元化需求为导向,

将选育专用型品种作为研究的重点方向

吃的变化,决定食物供应的核心发生变化。徐玉娟指出,中国人的饮食消费理念目前已从过去吃的饱吃得好,向吃得健康吃得安全转变。追求健康安全是现代人关注的焦点,荔枝营养丰富,果实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护肝、降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顺应当前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对此,徐玉娟强调,荔枝产业应以多元化需求为导向,将选育专用型品种作为研究的重点方向,培育果汁、果酒、果干、鲜食型(旅游采摘、鲜果上市等)、功能型、皮核专用型等系列加工专用品种,建设优质荔枝原料基地,打造营养功能型食品。

荔枝可以发展哪些功能型食品?徐玉娟指出,可以应用高新技术,实现装备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最大限度的保持荔枝中营养和功能物质(多糖、多酚等),借助国内外果蔬汁发展趋势,向荔枝果汁领域拓展;发展天然绿色食品,开发荔枝特膳食品、保健食品;利用天然功能性提取物——荔枝(果肉、壳、核),拓展益生菌发酵功能食品。

从化岭南水果产业协会会长欧阳建忠

采后保鲜技术是提升荔枝货架期的关键。“今年,我们开发了新型保鲜材料,开始尝试常温物流保鲜,事实证明,这对于延长货架保鲜期,效果十分明显。”从化岭南水果产业协会会长欧阳建忠表示。他总结影响荔枝保鲜期的因素为品种、果品健康度、摘后保护措施、保鲜技术以及销售管理等。

据了解,妃子笑的耐贮性能比较强,在产区以外市场比较受青睐。“保证生产、采前和采后安全,尽量减少病虫害和机械损伤,保鲜效率会大大提高。”

专属信贷资金支持

特色保险护航生产

广东荔枝产业要提质扩产,金融“活水”是重中之重。目前,省内金融机构正以信贷、保险两大抓手,切入广东荔枝产业的生产环节。

广州农商银行零售金融管理部副总经理李斌

广州农商银行零售金融管理部副总经理李斌介绍,2018年广州农商银行启动了“种植匠”培育计划,并设了50亿元的专项授信资金,面向广东特色产业工匠、农业种植匠人等行业带头人定制特色授信业务,推出专属系列贷款产品“太阳·匠人贷”。

“太阳·匠人贷”对种植匠人的单笔授信额度不设上限,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最长达10年,流动资金周转用途可长达5年。首批授信利率仅5.22%,农户可以在线上申请贷款,贷款随借随还,循环使用。“目前广东十大荔枝种植匠中,已有7名种植匠获得广州农商银行优惠贷款授信,其中2名已拿到了贷款。

人保财险广东省分公司三农保险部总经理助理钟志军

除了信贷支持,广东省还从2016年开始实施岭南特色水果保险,为荔枝农户生产提供风险保障。“2017年公司共承保荔枝等水果超50万亩,为果农提供风险保障5亿元以上,2018年已完成了近50万亩的荔枝承保,预计全年承保面积在100万亩以上。”据人保财险广东省分公司三农保险部总经理助理钟志军介绍,自2017年起,人保财险广东省分公司在省内实施政策性岭南特色水果保险。其中,荔枝保险每亩保险金额900元,保险责任包括: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造成果树断茎、死亡或水果损失产量,且损失率达到20%以上。

在省、市、县政府给予80%(每亩72元或57.6元)的保费补贴下,农户仅需缴纳20% (每亩18元或14.4元)就能投保。钟志军说,2018年东莞樟木头镇23户种植大户自缴10411.2元,投保了723亩荔枝保险。受台风“艾云尼”影响,6月6日起荔枝大面积爆果,受损面积达到637亩,爆果率达30%至70%。

“农户报案后,公司迅速查勘理赔,从报案到赔付只用了3天,23个农户累计获赔246888元。”钟志军说,这为受灾农户复产提供了及时的资金支持。

....................................................

本文系农财网荔枝龙眼通原创,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

文章来源:农财网荔枝龙眼通(订阅号:ncwlzlyt)

作者:南方农村报记者 杨吉龙 叶香玲 徐灿红 郑展能 晁海娟

今日编辑:晁海娟

你可能还关注:

岭南有佳荔:古典美 国际范!

厉害了从化!这场荔枝大会报到盛况空前,你来了吗?

从化将举办一场荔枝盛宴,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了!

汕尾荔枝首次尝试触网发货4万吨 凤山红灯笼潜力巨大

阳江最贵荔枝竟然卖到888元/斤,了解一下?

是百果之乡,更是国内妃子笑种植面积最大的县级市!每年出口妃子笑1300多吨!

这个地方没有果园,只有果海!以荔枝命名的村庄就有111个!

从化:以荔为媒,“走出去,请进来”打响优质荔枝品牌

实至名归!2018广东十大荔枝种植匠名单揭晓!

东莞荔枝鲜果销售达九成,“莞荔”IP文化成新引擎

国内外顶尖荔枝专家将齐聚从化!6月28日,共赴2018年中国国际荔枝产业大会!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