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一中“创造103”出道! 最牛学霸宿舍诞生,5男生有望齐上清华

香山学堂
+ 订阅

高考放榜了,在中山市第一中学有一群学霸,他们同在152班,他们同在103宿舍。

宿舍7人有5人通过高分、保送、一本录取协议等方式,有望一起就读清华大学。宿舍7人高考分数均在600分以上,可谓“学霸宿舍”。

6月27日,南方+与这些学霸面对面畅聊,揭秘这个名叫“创造103”的学霸宿舍!

(几位男生明明可以靠颜值,偏偏靠才华)

陈子轩:中山理科成绩最高分,意向清华,暂未定专业

中山理科成绩最高分花落中山市第一中学152班陈子轩。陈子轩在25日收到短信,得知自己高考分数是681分。“很意外,我以为自己考660分左右的,比我估分还高了20分左右。”陈子轩笑着说道。

高三这一年里,陈子轩的成绩较为稳定,基本在年级前10,认为自己能考上上海交通大学就心满意足了。而152班班主任老师胡韦琳则表示陈子轩高考前多次模拟考试均是年级第一,对他考这个成绩自己其实并不意外。

陈子轩最喜欢的是航模、动漫和篮球。谈及自己的暑期计划,陈子轩说:“目前我计划报考清华大学,专业的话我还是要跟父母老师多多沟通下,没有明确的意向。暑期我有意做家教,给有需要的师弟师妹讲课,也有可能去旅游,放松一下。”

谈到学习方法,陈子轩认为,错题集高三学生基本都在做,但不要流于形式,重要的是错题整理中的收获,要做到某一类题要有一定的进展;给自己定个小目标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会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梁家铭:意向清华计算机专业,高二时已获清华一本录取协议

陈子轩同班同学梁家铭高考成绩677分,位列全省理科第126名。2017年,梁家铭在2017年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485分,成为中山市唯一过金牌线(418分)选手。

比赛现场,梁家铭和另一个学生李奥,两人凭借在信息学领域的出色表现获得清华大学无条件一本协议。梁家铭和李奥,只要分数过重点线,就可以入读清华大学。

梁家铭说:“其实和我估分的没差多少,我没有太大的意外。”现在,他计划报读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继续钻研信息学。

总结这次高考的经验,梁家铭认为自己心态比较放松,所以才能考出比平时高六七十分的成绩。在梁家铭笔记不多的课本封面上,记者看到了他高考前写给自己的小贴士,提示自己不能粗心。和陈子轩一样,梁家铭也喜欢动漫和篮球,还喜欢画画和摄影。目前他正在驾校练车准备考驾照,也很期待能够出去旅行。

梁家铭还温馨提醒师弟师妹:“语文成绩是无法一下子提高的,要靠平时积累。该记忆的知识点一定要记牢,一个不落地去记,不要反感。”

提及梁家铭,班主任老师胡韦琳表示“操了不少心。”胡韦琳说:“直到考前我还在督促他学习,他的性格比较随性。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他之前在教师节送了我一只钢笔,还写信给我,对我表示感谢。他很聪明,这次考出了不错的成绩,我也为他开心。”

李奥:意向清华计算机专业,高二时已获清华一本录取协议

同梁家铭一样,李奥在2017年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凭借在信息学领域的出色表现获得清华大学无条件一本协议。只要分数过重点线,就可以入读清华大学。而此次高考李奥亦高分考过重点线。

平时李奥喜欢打篮球。现在,他计划报读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继续钻研信息学。

总结高考经验,李奥说:“我喜欢把有意思的题目记下来,不一定是错题,而是那些对我学习思维有所启发的题目,我会进行整理,梳理知识架构,时不时地看一下。”

班主任老师胡韦琳这样评价李奥:“他学习很扎实,尤其考前那段时间向老师请教的次数很频繁。”

舒予凡:获清华工科挑战营自招加分,意向车身设计专业

舒予凡此次高考成绩考了657分,由于此前参加清华工科挑战营的出色表现,高考可获自招加分40分,有望上清华大学。平日喜欢画画的他,目前专业意向是车身设计,他说:“选车身设计专业我可以画画,又可以学理工,一举两得。”

“高考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希望师弟师妹们在学习上不要松懈,尤其作文素材,要尽早积累,不要等到高三才做。”舒予凡说。提及暑期计划,他表示自己想去学车考驾照。

班主任老师胡韦琳认为舒予凡是个很懂事,也很愿意听老师的建议的孩子。胡韦琳说:“他很喜欢汽车工程方面的内容,也有自己的设计理念,是个很有自己想法的孩子。”

“创造103”宿舍爱唱歌解压

而在同一个宿舍的卢亘哲,现正在北京参加集训,此前因参加生物竞赛的出色表现已获得保送清华大学的资格。

卢亘哲

这些理科学子,给他们的103宿舍取了个群名叫“创造103”。

平日里宿舍有谁考得不够理想时,他们会偶尔互相鼓励:“没事,你这么稳,下次一定考第一。”他们也很喜欢唱歌,洗澡时唱歌,洗衣服时唱歌,考试考砸了偶尔也在一起“哀嚎”。

舒予凡说:“唱High了我们有时还自编歌词,还收到过隔壁宿舍的投诉,哈哈。总之在宿舍是挺闹腾的。”坐在一旁的陈子轩、梁家铭和李奥听罢都不约而同地笑了。

谈及宿舍的学习氛围,陈子轩说:“我们每次考完试基本都会问下宿舍其他人的成绩,主要是满足下自己的好奇心,想知道其他人考得怎么样。”

言语之间,这些理科学霸尽显随性,显得十分“佛系”。

大抵用班主任老师胡韦琳的话总结就是:“优秀的人总是有他们优秀的原因。这些孩子有自己的独特的想法和思想。尽管他们有的想法不一定是最准确的,但这是十七八岁的孩子们的特性。”

【记者】廖冰莹

【摄像】廖冰莹 王云

【摄影】王云

【通讯员】李孝如



编辑 朱晓宇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