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唐希才医生是你们医院的吗?请务必让我们见见他!”
6月22日上午11点,家住天河区的林小姐(化名)一家人带着3个多月大的孩子妞妞(化名)来到广医三院寻找唐希才医生。“我们不知道他是哪个科室的,也没有他手机号,就是专程过来感谢他。”妞妞的外婆抱着孩子说:“要不是他,我们孩子就没命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
三个月大孩子在家游泳溺水没了呼吸!
6月17日,正值端午假期,广医三院检验科副主任技师唐希才到天河区亲戚家中走访。下午6点多,正是吃晚饭的时候,街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坐在亲戚家中,唐希才突然听到街对面一家档口传来焦急的呼救声。有个孩子游泳溺水了!医生的本能让唐希才赶紧上前查看情况。
原来,林小姐在家用充气游泳池让三个多月大的女儿妞妞游泳,充气游泳池有80厘米高。像往常一样,妞妞脖子上套着充气脖圈,在水里游得特别开心。
原本看着孩子的外婆因为端午分粽子,走开了一分钟左右。可没想到,就是这短短的一分钟,差点要了孩子的命!
当外婆回到充气泳池边时,游泳脖圈不知为何漏气了,孩子从脖圈中松脱,整个人已经沉到了水池的底部。捞上来一看,妞妞已经脸色乌青、嘴唇发紫,连呼吸都没有了。
一家人完全慌了神,哭着喊救命,引起了唐希才的注意。
紧急施救,孩子活过来了
唐希才赶到时,看到有人把孩子脚拎起来、头朝下拍背,试图让孩子醒过来。
“我是医生,让我来看看!”唐希才说。他迅速将孩子平躺,用手清理孩子的口腔,随后马上实施心肺复苏。10秒,30秒,50秒,一分钟……“这么小的孩子,可千万不能有事啊!”唐医生内心也十分紧张。
“哇……”心肺复苏不到两分钟,孩子恢复了呼吸,哭出声来,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唐希才把孩子交给其妈妈,让其家人赶紧送到最近的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自己则回到亲戚家中。没想到事隔几天,孩子一家竟专程来感谢。
“唐医生,要是没有你,我们孩子怕是真的出大事了!你就是孩子的救命恩人,是我们一家人的救命恩人。”在广医三院见到唐希才医生时,孩子的外婆激动万分,几欲下跪感谢。 一家人多方打听,在只知道唐希才工作单位的情况下,就拿着锦旗和鲜花来到医院寻找“恩人”,让唐希才感动之余带有些羞涩。“我只是做了医生该做的事情,你们真的太有心了。”
记者还获悉,唐医生原本打算18日才去亲戚家的,正好有事就提前了一天,这才凑巧救了孩子一命,仿佛命运的安排一般。
婴幼儿游泳万不可离开家长视线
现在很多家长喜欢让孩子去游泳,但游泳却也带着风险和意外。婴幼儿适合游泳吗?哪些孩子适合,哪些不适合?如果发生溺水该如何急救?
广医三院儿科主治医师林苑清介绍,婴幼儿游泳对孩子来说是有好处的,有益于黄疸孩子褪黄,还能够安抚容易烦躁的孩子的情绪。但游泳并非每个孩子都适合,像颅内出血、早产儿、患有急性病以及感冒发烧的孩子不建议游泳。
有些家长担心戴游泳脖圈会伤害孩子的颈椎,对此,林医生说,人体在水中本身有浮力,脖圈起到的是托起的作用,只要泳池内水位不会太低,孩子能够完全浮起来,足部触不到池底,就不会对颈椎有伤害。
但林医生也强调,一定需要注意的是,在游泳过程中,家长一定不能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婴幼儿溺水呛水超过半分钟都有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溺水会导致窒息缺氧、心脏停搏、水电解质紊乱、肾功能衰竭等危害,严重者会死亡。另外,有些婴儿泳池水比较深,如果发生溺水,家长不在时可能无法察觉,延误救治。
婴幼儿溺水,千万不要倒挂控水!
在唐希才到达之前,有人把妞妞的脚拎起来、头朝下拍背,试图让妞妞醒过来。这种做法合适吗?
“千万不要将溺水者倒挂控水!”广医三院急诊科医生胡峻岩指出,这种在网络上传播较广的急救做法,其实是非常错误的。这是因为,控水过程可能导致胃内容物排出,反而增加了误吸风险,有害无益,而且耽误了心肺复苏的时间,也会增加死亡风险。
在游泳前,家长要仔细检查孩子的脖圈,看是否存在漏气的情况。而一旦发现婴幼儿溺水,正确的做法是首先要开放气道。清理气道后应立刻通气,然后进行心肺复苏。
儿童发生溺水时,应立即将溺水者移离水中,按如下步骤实施紧急救治:
1.判断有无反应,有无正常呼吸,求救并呼叫紧急救援
2.将溺水儿童平放,开放气道
3.首先给予5次人工呼吸,每次吹气1秒,并能看到有效胸廓起伏。
4.判断生命迹象,如果人工呼吸后仍然没有反应,要马上开始胸外按压,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与人工呼吸遵循30:2的频率,即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直到恢复呼吸,随后马上送医院进行下一步的检查。
【记者】李秀婷
【实习生】陈锦圆
【通讯员】白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