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具有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和少数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繁花似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在“走出去”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难题: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存在距离,非遗产品和海外市场不能良好对接,海外人士缺乏接触了解的渠道等,这都严重影响了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及海外传播。这些难题有无破解的方法?
6月9日是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12日至14日,记者与东南亚媒体一起走进距离广东数千里的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探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青神竹编走向全球、引爆东南亚市场的秘诀:在这里,一根看似仅值10多元的竹子创造出了22.5亿元的产值;在这里,一幅竹丝画卖出了106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在这里,竹编工艺受到了国际大牌爱马仕的青睐,强强联手拓展品牌价值……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即日起,我们推出“探寻非遗文化走出去”系列报道,以期助力助推岭南非遗文化绽放世界舞台。敬请垂注。
美国侨报、加拿大商报、印尼讯报报道版面。
01
勇于创新 一克竹丝卖出3000元
视频《当四川竹编牵手爱马仕》
6月12日,记者与马来西亚《光华日报》社、Moments传媒集团等东南亚媒体和嘉宾一行走进四川省青神县,当天气温22℃,然而艳阳高照,让人汗流浃背。一走进青神国际竹艺城的竹编作坊,《光华日报》署理总经理林星发立马拿起两个“竹夫人”(圆柱形竹制品)抱在怀里消暑。Moments传媒集团总编辑陈艾铃则站在一幅《隐形观音》的竹画前仔细地研究、翻看,“在东南亚,观音是非常受欢迎的神像,青神的竹编大师们将竹子变成比纱还薄、比头发还细的丝,并编成在光线的折射下时隐时现的隐形观音,太不可思议了!”
在中国竹艺城,国际竹编工艺美术大师、青神县竹编协会会长陈云华的作品《清明上河图》引发外媒阵阵赞叹,这幅竹画薄如蝉翼,滑如绸缎,5米多长的竹画不足300克,画上800多个人物、200个动物,全都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据介绍,这幅竹编在2006年卖出了106万元人民币的天价。1克竹丝要值3000多元,比黄金还贵。
在现场,年逾70的陈云华给媒体演示如何把一层不到一厘米厚的竹块变成几十根丝:左手持着新启出的篾片,右手用排针在篾片上固定好;左手轻轻一拉,“唰”的一声,十几根粗细一致、细如发丝的竹丝在微风中轻轻飞舞……
“丝不能断,粗细一致,不能破坏竹子的天然纹理。”陈云华说,一层普通的竹皮可以划10到16层,每一层还可以再细划成5层,这时每一层都薄如蝉翼,然后再把这些竹皮分成1厘米宽的竹线。这还不算完,每一根竹线还要再分成48根甚至64根比头发丝儿还细的竹丝。
陈云华介绍,青神竹编之所以能享誉海内外,勇于创新、品质精良是秘诀之一。他从事竹编艺术的开发、研究40余载,获得20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项。他发明了排针,把竹片分成细如发丝的竹丝,并独创“单色双面隐形”竹编艺术。陈云华坦言,他对竹编有一种情怀,每当看到一幅作品在自己手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内心就非常激动。
以其代表作《清明上河图》为例,1992年,他指导编织《清明上河图》,这幅巨作里有各色人物814个,牛、骡、驴等牲畜73匹,车、轿20多辆,大小船只29艘。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想要用竹编来编织此作品,难度可想而知。
陈云华的竹编代表作《清明上河图》。
起初,陈云华用每厘米22根竹丝的方式来编,他发现其中的一些人物神态没有表现出来,但大家觉得一点小问题应该看不出来。直到编了两个多月后,陈云华认为其太丑,最后狠下心把它全部扔掉。随后,陈云华认定是竹丝细度不够,于是改良编制方法,用更细的竹丝编织,最终完美地完成了这幅巨作。
获得中国文艺界最高奖项——第十一届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的竹编作品《苦乐清凉》,亦是陈云华不断创新的结晶。陈云华说,编这幅作品最难的是竹丝的染色。因为苦瓜叶子的绿色有深有浅,这种深浅间的过渡即使用绘画艺术来表现都是很难的。“有时候一个颜色要重复三四次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最终,陈云华用他发明的专利技术解决了竹丝串色、跑色、过渡色难把握等难题。
02
传统+时尚 竹编茶具售价2.7万
国家级非遗青神竹编传承人之一张德明编了几十年的竹编,从没想过有一天能够和爱马仕这样的国际大牌相遇,也没想过自己的作品能够通过爱马仕的大橱窗卖到世界各地。
运用竹编工艺制作的女士包。
2008年,爱马仕(中国)采购部被青神竹编精湛的竹编技艺吸引,经当地政府引荐,最后与张德明达成合作意向,之后,张德明派自己作坊里的骨干张师傅长住上海编制竹编样品,以方便和爱马仕方面直接沟通,自己则在青神和张师傅遥相呼应。
爱马仕喜欢什么样的风格?他们的要求提得很模糊:你们随便编,我们看着好就行。
张德明当时就预感到这个没有标准的标准其实很难拿捏。他的预感还真对了。
一年过去,张师傅已经迷上了上海菜,却还是没有拿出让爱马仕满意的作品。正当张师傅准备离开上海前几天,左思右想后的张德明提出用两根丝交叉起来编的想法。张师傅用这种张德明创新的编法做了一个样品,爱马仕工作人员觉得有点感觉了,但还不是十分满意。
第二年,张德明又换了刘芝全师傅到上海继续为爱马仕打造样品,通过将编织的经线变细,竹编的效果又好了不少,“线条开始流动起来,变得生动。”对方表示满意。但新问题又来了。看上去完美无缺的瓷胎竹编在用开水煮过后,个别竹编表面有一点点发白。竹丝经过各种处理后应该没问题,难道是粘贴的环保型胶水不合适?
在青神,张德明也在做着实验。牛皮胶、万能胶……市面上的胶水差不多都试用完了,他还尝试用黄豆、中草药熬胶,但还是不行。最后,张德明终于在成都的一家胶厂找到一种胶水解决了问题。“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太好了。”爱马仕相关负责人看了他们的最终作品,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这距离最初提出合作,已整整过了3年。
张德明的竹编作品。
此后,青神竹编与爱马仕强强联手,“贴上爱马仕品牌的竹编茶具售价2.7万元左右。”青神县国际竹艺城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敏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青神竹编从民间手工艺产品一跃成为时尚奢侈品,附加值猛增。
03
3年培训逾千名“洋学员”
联手爱马仕,虽然能够“走出去”,但收益并不多,一般只有20%,“但还是不够。”王敏举例,一款由青神企业自主设计的竹编灯饰利润率接近一半,针对国际市场推出的竹编女包售价也很高。
如何从“借船”变“造船”?
从2001年起,国际竹藤组织就把培训基地设在了青神,首期培训班就有26个国家和地区的56名学员到青神学习竹编技艺。陈云华说,“洋学员”主要来自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及南美洲产竹丰富的国家,“学习后,这些国际友人可以回到家乡,大力推广使用当地丰富的竹资源,帮助很多地方消除贫困。”陈云华说,“学员本身也是一张流动的名片,外国友人到这来学习竹编,对传播竹编文化也是非常有利的。”
陈云华在传授竹编技艺。
据青神县竹编产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陈刚介绍,仅云华竹旅一家公司,2015-2017年间就培训了逾千名国际友人。
除了“引进来”,青神“走出去”行动也是迅速而稳健:
基于当地对世界竹产业的贡献,2017年眉山市政府与国际竹藤组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从2018年起每年举办国际(眉山)竹产业交易博览会。今年6月29日-7月1日,竹博会将在青神县举行,届时,一个完全不同的竹世界会在青神呈现。
2017年,青神竹编成立“一带一路”竹艺文化发展联盟,在马来西亚槟城举办展销会,引爆东南亚市场。今年,第二届展销会将在印尼棉兰举行。
……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青神竹编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熊猫和观音的作品最受外国友人的欢迎。如今,青神县正准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这一文化遗产不断得到传承和发扬。
指挥|郎国华 刘江涛
统筹|黄扬华 童慧
文图|童慧
编辑|黄叙浩
校对|蓝淑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