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窘迫、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心肌损害、胃肠功能紊乱、新生儿黄疸……出生不久,患儿小豌豆(化名)就在生死线上挣扎。
23日,记者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获悉,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和汕头市金平区妇幼保健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336个小时、14天的日夜守护,如今小豌豆已顺利康复出院。
紧急!新生儿呼吸窘迫危在旦夕
“产科急会诊,有一赵姓产妇,孕36周+1天,因不明原因产前出血已行剖宫产手术,早产分娩一女孩,呼吸急促。”2018年4月18日10时,驻汕头市金平区妇幼保健院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张永接到求助电话,迅速启动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系统。
刚出生的小豌豆是一个女宝宝,仅2.4千克,全身青紫发绀,四肢无力冰凉,呼吸约65次/分,心率170-180次/分,生命危在旦夕!曾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进修三个月的新生儿科吴晓武医生先用无创间歇正压通气帮助小豌豆呼吸,护士也在小豌豆宛如发丝的血管上建立静脉通道,以保证维持生命体征的各种药液能及时输送,同时做系列检查。
经过积极的早期处理,在无创呼吸模式下,小豌豆呼吸困难的症状并没有好转,呼吸仍然在65-75次/分,出现了缺氧酸中毒,胸片提示:2-3级肺透,小豌豆的生命亮起了红灯!
为了尽力抢救小豌豆,张永决定紧急给小豌豆实施气管插管术,这需要把管子直接插到新生儿娇嫩的肺里,并向肺内打进4毫升的液体。最后,吴晓武在张永的指导下,顺利为小豌豆行气管插管术,通过呼吸机辅助患儿通气。通过气管插管、吸痰、气管内注入药物、复苏气囊加压给氧、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等5-6个小时的积极抢救,终于把小豌豆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生命体征初步恢复正常。
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小豌豆多次生命垂危——呼吸窘迫、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心肌损害、胃肠功能紊乱、新生儿黄疸、新生儿低血糖……每一个合并症对小小的生命都将是致命的打击,对医护人员也是严峻考验。最终,弱小的生命在新生儿科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一次次转危为安。
4月28日,经过一系列的治疗,小豌豆可以完全脱离呼吸机的支持,肺部情况有了明显好转,能靠自主吸吮吃奶了。此后她一天天好转,体重一天天增长,终于能香香甜甜地睡觉了。
经过336个小时、14天的日夜守护,5月2日,小豌豆顺利出院。小豌豆的父母不断致谢,该院医务人员共同寄语:“宝贝,人生的路还很长,希望未来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但愿你都能像初生时那样坚强!”
三甲医院“走下去”,基层医院“选上来”
小豌豆的顺利救治,得益于紧密型医联体。因为广东省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粤东分中心)和广东省新生儿救治中心(粤东分中心)之间的无缝对接转诊,为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才能把宝宝从死亡线上拉回。
在广东,医联体建设已列入“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是新时期广东医改“强基层”的主旋律。广东省新生儿救治中心粤东分中心(汕头市金平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于2017年10月25日经汕头市金平区人民政府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共建紧密型医联体后,于2018年1月26日挂牌成立广东省新生儿救治中心粤东分中心(汕头市金平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据介绍,它是粤东地区首个广东省新生儿救治中心分中心,设置床位12张,配有多功能监护仪、暖箱、多功能抢救台等先进仪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委派新生儿科技术骨干许芳副主任医师任金平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负责全面工作,同时先后共派驻了18名(其中副高以上医务人员9人次)新生儿科专业技术骨干轮流进驻该科。
该中心运作半年以来,共收治患儿161人,日均收治患者12-15人,高峰期达到17人,抢救成功率达100%。在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下,该中心完成了第一例早产32周新生儿成功治愈出院、第一例新生儿PICC的成功穿刺、第一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成功治愈出院……多项技术实现了零突破。
同时,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为金平区妇幼保健院医务人员进修学习开通绿色通道,至今共接收50人次进修观摩学习。本次成功施行气管插管术的吴晓武医生,正是金平区妇幼保健院选送到省妇幼保健院重点培养的医务人员,通过这种“走下去”和“选上来”的轮训模式,切实帮助医联体单位提高技术水平,从而辐射粤东地区各级妇幼保健机构。
【记者】朱晓枫
【通讯员】朱颖贤
【校对】杨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