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夏至。
“骄阳渐近暑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
夏至的到来意味着炎热天气的开始。
一年最热的阶段即将到来,
你准备好防晒吗?
说起防晒话题,三天三夜都聊不完
可是你知道如何真正防晒吗?
最近,帮帮被BBC一个神奇的纪录片刷屏了
就是这个:
The Truth About Looking Good 《美丽的真相》
在片中,专家提出:
防晒霜的作用,其实不只防晒黑,
它是抗衰老过程中的主力军!
根据片中专家的说法,
如果有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没怎么晒过太阳,
那么这个人一直到80岁
都不用太担心皱纹的问题。
吓得帮帮赶紧往脸上抹防晒霜!
看来以后得好好做防晒工作了!
大多数人都有这种经历,夏天出门晒了会儿,发现皮肤先晒红再变黑,心想着过几天之后会白回来。结果过了几天……
变得更黑了!
防晒要是选不对,一个夏天看起来老了10岁啊!
这其实是长波紫外线(UVA)先让你变黑的,而中波紫外线(UVB)需要一个“迟发性晒黑”的过程时间,才让你过几天变得更黑。
那怎么才能避免这类悲剧呢?
现在和帮帮一起去探秘吧!
防晒不等于防晒霜
一提到防晒,大家脑海中出现“防晒霜”。但实际上,防晒和防晒霜是两回事。
防晒措施包括规避性防晒、遮挡性防晒和化妆品防晒,而防晒霜仅是属于化妆品防晒中的一类产品。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医学美容科副主任黄莉宁表示,所有的防晒产品(包括防晒霜、防晒喷雾……)上都标注了 SPF 和 PA 两个参数,它们分别是代表预防 UVB 和 UVA 的防晒指数。所以,在购买防晒产品时,消费者要重视这两个参数。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选择产品时,SPF和PA越高越好。
黄莉宁介绍,系数越高,防晒产品中物理或化学防晒剂的含量就越高,对皮肤的刺激就更大,容易堵塞毛孔,甚至导致粉刺、发炎。
鉴于今年“出色”的紫外线强度,黄莉宁建议一般上班族选择SPF 15+,室外活动建议 SPF 30+ 和 PA(室内 PA+ , 户外 PA+++)的防晒产品。
此外,还有些比防晒霜更有效方法。如规避性防晒、遮挡性防晒。
黄莉宁表示,规避性防晒又叫做不花钱的防晒,指的是,建议大家避免在紫外线太强时出门。
遮挡性防晒又叫做硬防晒,例如打伞、穿防晒衣等。
防晒七大问
1.室内活动要防晒?
室内可能受到UV辐射的活动(靠窗、接触较强紫外灯光源、强荧光灯、驱蚊灯等),选择SPF15/PA+以内的产品。
2.室外玩耍时候如何选择防晒产品?
一般室外活动,使用衣帽、伞、太阳镜等遮盖性防晒,尽量避免体表直接暴露于阳光下,并根据所处地区、季节、当日阳光强度和室外活动时间长短选择适当防晒类化妆品。
阴天或树荫下的室外活动,选择SPF15-25/PA+++
直接在阳光下活动,选择SPF25-30+/PA+++
雪山、海滩、高原等环境,或春末、夏季阳光下活动,使用SPF50+/PA++++;
如活动涉及出汗或水下工作,应选择防水抗汗类的防晒产品。
3.什么时候涂?涂多少?什么时候补涂?
涂抹防晒产品后,产生防晒效果需一定时间。
一般在出门前15分钟提前涂抹产品,每隔2-3小时重复涂抹。食指头大小量足够一次涂抹全脸。
4.涂抹防晒化妆品后需要卸妆么?
这个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通常来讲,一般防晒产品用清水或洗面奶即可洗净。
而抗汗防水性防晒产品则需更仔细彻底地清洁,或借助卸妆产品。
注意一点,清洁后尤其是使用卸妆产品后必须涂抹保湿产品。
5.婴幼儿需要防晒么?如何防晒?
婴幼儿需要合成紫外线帮助皮肤转化维生素D,所以应适当接触阳光,但需避开紫外线强的时段(早上10:00到下午4:00)。
幼儿以衣物遮盖防晒为主,也可挑选SPF10/PA+以内的物理性(二氧化钛、氧化锌)防晒产品以霜剂或粉质产品为宜。
即使涂抹了防晒产品也不宜在强烈阳光下活动。户外活动时间教大家一个简单的判别方法:当儿童在阳光下的影子长度短于身高期间,是紫外线强度高的时段,都不宜室外活动。
6、孕妇可以涂抹防晒产品吗?
怀孕期间,妈妈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很大的改变。发生黄褐斑或其他色素性疾病风险会升高,所以在妊娠过程中更需要防晒。
防晒产品的使用方法与正常人一样,但防晒剂配方应更加简单,一定要购买正规渠道的防晒产品。
7. 吃某些食物或药物更易晒黑?这是真的么?
有些食物服用后会对阳光更加敏感,这类食物被称为光敏性食物,包括一些野菜、茴香、苋菜、芹菜,但这些菜煮熟了光感性就几乎没有。
柑橘类水果如柠檬,含有“香豆素类”,无花果、芒果、菠萝、木瓜等都是会增加皮肤吸收阳光的。但是会发生晒伤晒黑需要食用的量足够大,且在阳光下的时间要足够长。
因此,长时间阳光下活动或自身对光线特别敏感的人群,才需要注意避免食用或接触这类物质。
除食物外,还有些具有光敏性的药物,如四环素类、喹诺酮类、雌激素类、扑尔敏、维甲酸类等,服用时,同样需避免阳光照射,或在晚上使用。
值班帮帮:朱晓枫
部分内容综合自沪江英语、南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