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深陷“毒潭”二十载,社区民警助其栽下希望“破土重生”

南方+ 记者

“希望能考个驾照,买辆车方便送货,存够钱后再成个家。”在谈到以后有什么打算时,曾因吸毒被8次送进强制戒毒所的阿欢(化名)挠挠头略带腼腆地说。

走进斗门区斗门镇小赤坎村的一处果园,树枝上挂满了饱满的荔枝,不远处的走地鸡发出觅食的声音,主人公阿欢则像往常一样在果园里劳作,不时发现几颗新下的鸡蛋,脸上满是笑容。小小的果园成为阿欢的一方新天地,过去一有钱就外出挥霍的日子一去不返,渐渐地也攒下了好几万存款。

自2015年从强戒所出来后,到今年9月,阿欢的社区康复期即将届满,因为毒品而堕入深渊的他终于有望摆脱阴影,生活开始触底反弹。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社区民警和家人的帮助。

因觉“新潮”而染毒,让家人心冷妻儿远去

谈起最初沾染上毒瘾的情形,阿欢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了。“之前没有警觉,大家都觉得这个东西新潮,是有地位的人才玩的,就跟着吸上了。”1998年,阿欢第一次被送进戒毒所,随后的10多年间,他先后“八进宫”,屡戒不断。毒瘾与他的生活反复纠缠在一起,亲人也对其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失望。

2011年,阿欢第七次强戒出所后去江门打工,并一度戒断毒瘾,还在当地认识了一位女朋友。“当时看他两三年都没有吸毒了,带回来一个女朋友说想结婚,我就花10多万元帮他结婚,想着他结婚生了小孩就有人管了。没想到,小孩出生才几个月,他就又进去了。”阿欢的大哥阿荣(化名)回忆起他弟弟这段经历,叹息着说。2014年春节后不久,阿欢因吸毒被抓,妻子随后和他离婚,带着儿子回了娘家。

原本以为,这个弟弟已经没救了,对他已死心的阿荣也一度对外人闭口不谈家里的这桩丑事。没想到社区民警周月祥的出现为这个家带来了曙光,也开启了阿欢的新生。

56岁的周月祥从警31年,长年从事刑侦工作,2013年起,他接到一个新的任务——担任斗门派出所辖区小赤坎社区民警。就在周月祥来到小赤坎的第二年,在一次调解村民纠纷过程中,周月祥认识了阿荣,由于阿荣在村里颇有些威望,周月祥为了更好地做好社区工作,经常与他聊天,偶然的一次交谈得知了阿欢的情况。

这件事被周月祥深深记在了心里。就在2015年9月份,阿欢离开戒毒所回到村里的第一时间,周月祥上门找到他,告诉他定期尿检的流程等等。整个过程阿欢沉默不语,从他的眼神中,周月祥看不到他对对生活的一丝期待。

周月祥深知,如果不尽快帮助他,这个人就真的完了。于是,周月祥找到哥哥阿荣,说明了要帮扶阿欢,可是阿荣却对弟弟不报任何希望,直接拒绝了帮助。“经历过这么多次的失望,当时的我真的已经放弃他了,也不想和他再有联系。”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登门拜访,周月祥终于说服阿荣一起帮助阿欢走出泥潭。由于阿荣自己开了一个果园,周月祥建议让阿欢到果园里面工作,一方面可以赚钱养活自己,一方面哥哥也能监管他。就这样,阿欢开始了他的新生活。

社区民警及时介入,“恩威并举”助其走向新生

尽管被周月祥说动了,但对于弟弟这次能否真的能改好,阿荣自己心里也不踏实。为了打消阿荣的顾虑,也为阿欢改过自新树立信心,周月祥隔三差五就来果园找阿欢谈心,了解其生活动态,是否存在困难;另一方面也做好对他的监督,要求阿欢定期验尿。

一段时间的观察期下来,阿荣对弟弟的看法有了改观,“果园把他拴在了家里,周警官的监督也让他不敢再动染毒的心思,整个人变化很明显。“看着阿欢在果园里卖力干活,决心还是再帮弟弟一把,让他“更加忙碌”生活也更有盼头。

“花了10多万元买来山羊和鸡鸭给他养,这些每天都要喂、都要人看着,让他出不去。他卖了鸡鸭羊的钱都交给我保管,需要用的时候再找我要。”阿荣说,近3年来,阿欢除了在果园帮忙照料100多亩荔枝树外,靠着养鸡鸭羊出售,一年也能攒下几万元,赚到的钱阿欢也不乱花,主要用来扩大生产,慢慢地他也放心下来了,“这一年多我都不再管他的钱了。”

如今,当周月祥在果园见到阿欢在勤奋的做工时,脸上泛着红光,整个人精神奕奕,周月祥知道这个人“活了”。就这样,两年多下来,阿欢走出了阴霾,整个人也开朗起来,“我现在赚的钱每个月都够用,每年下来还能存个三万块钱,过几年就可以娶个老婆成个家了,再过三个月社区康复期满就可以考驾照了。”说起现在的生活,阿欢整个人都兴奋起来,生活有奔头有希望更让他坚决远离毒品。阿欢感慨的说,“多亏了周警官,他没有用有色眼光看我,他和我哥哥这么竭尽全力的帮我,真的不能辜负他们。”

斗门区社区戒毒康复执行率达99.6%

看着阿欢的蜕变,周月祥打心里觉得自己的所以付出都是值得的。“其实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只要我们为他创造好的社区环境,没有理由不相信他会变好。”事实上,在帮助阿欢脱离毒品泥潭的同时,周月祥也花了很多心思摸清整个社区的毒情。“一方面是要切断阿欢再次染毒的机会,另一方面涉毒人员往往与一些盗窃等治安案件有关,掌握了这些信息利于维护整个社区的治安环境。”

周月祥在谈及社区民警的工作时也感叹,“看似非常琐屑,但却很重要,每一点一滴的积累都能推动整个社区变得更好。”他回忆说,在工作中,很多时候要和居民打交道。“可许多居民尤其是有过吸毒史成员的家庭都不太欢迎我的到来,觉得我去到他们家,会觉得自己又做错了什么事一样,容易导致他们被村里其他人误会。”但即便如此,周月祥还是坚定地做好走访工作,遇到能帮一把的就尽力去帮,从细小处打动居民。

受到周月祥的感染,社区里的居民逐渐开始明白其工作的意义,主动配合多了,也更加有了“家园”意识,阿欢就是其中一个。有一次,阿欢在放羊的途中遇见一名神情恍惚的女子,看起来有轻生的迹象,他立马打电话报告民警。最后,民警也通过阿欢提供的线索,成功地把这名情绪失常地女子送回到家人的身边。为此,阿欢也受到了身边不少人的赞许。

阿欢的故事是近年来斗门区认真开展辖区禁毒工作的一个小片段。近年来,斗门公安分局在为戒毒人员提供帮扶的同时,加大对吸毒人员以及重点场所的管控力度,在巡逻时严格执行“逢嫌必检”,大力开展禁毒教育宣传,有效控制了辖区涉毒问题的滋生,推动了辖区毒情明显好转。据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斗门区社区戒毒康复执行率为99.6%,同比上升13.9%,在此基础上,斗门公安分局接报涉毒警情同比去年下降40%,涉毒警情呈下降趋势。

正是由于有了周月祥这样的民警一直坚守在基层最前沿,与群众保持着最直接的联系,更多像阿欢这样曾误入歧途的“浪子”也得以重回社会。“改变一个人,可能救了一家人,也让整个社区变得更好,这也是我们社区民警的价值所在。”周月祥说。

【采写】董谦君

【通讯员】曾波

编辑 文秋仪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