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快乐,父爱如山就是为你准备了祖传粉丝,让你10年之后闯荡世界杯。
前段时间木村拓哉二女儿进军娱乐圈,震撼整个东亚娱乐圈,这就是爸爸能给你最好的垫脚石——祖传粉丝。
球员家的萌娃们,既遗传了天赋,又习惯了在球场上打滚玩耍,好像越来越多人选择了踢球这条道路。究竟10年之后,谁最能子/女承父业,C位出道。
男足
迷你罗领跑三大“小”球王
C罗、梅西、内马尔都年龄相仿的儿子,目前看来,C罗家大儿子迷你罗技术占优,他真的是从出生就被爸爸往足球的道路上带,虽然8岁,球技姿势身材十足十迷你版的C罗。
迷你罗(8岁):能在伯纳乌进倒勾
爸爸:葡萄牙前锋C罗
要知道,倒勾是C罗一直想解锁的职业技能,但直到今年欧冠半决赛和尤文图斯的比赛中,他才踢进职业生涯第一个倒勾球。而此前他儿子迷你罗在伯纳乌和小伙伴玩耍的时候,也踢进倒勾球,把老爸震得一愣一愣的。
C罗绝对是希望儿子往足球事业上发展,从身材、技术上,都规划好儿子的训练计划,甚至连未来队友都给儿子配备好了。
然而,计划不如变化快,迷你罗竟然想当门将?把老父亲吓得楞在当场。
蒂亚戈(6岁):爸爸替你选好阿根廷队了
爸爸:阿根廷前锋梅西
梅西的大儿子蒂亚戈在刚出生的时候就注册了球员会员,但不是梅西一直效力的巴塞罗那,而是梅西最早接触足球,老家阿根廷的纽维尔老男孩球迷俱乐部。而且梅西也已经替他选好了阿根廷国籍,要不要踢球,梅西的态度是“随缘”,但一定要踢球,就只能选阿根廷国家队。
卢卡(7岁):踢球,还不如陪爸爸玩
爸爸:巴西前锋内马尔
“90后”的内马尔也已经有个7岁大的儿子了,因为18岁就“意外”当爹,所以内马尔和儿子卢卡玩起来,完全是两兄弟的感觉。带儿子拍广告、发自拍,但好像他还没有完全进入父亲的角色,卢卡要不要练球,完全不在他考虑范围之内。
恩佐(8岁):发型随爹
爸爸:巴西后卫马塞洛
马塞洛家的恩佐最好认,因为一头蓬蓬的头毛简直和爸爸一模一样。马塞洛和C罗在俱乐部关系最好,所以恩佐和迷你罗也是球场好搭档,现在恩佐已经进入皇马的青训体系,他的目标是做个前锋(C罗叔叔表示,你和我家迷你好好谈一下。)
伊万(8岁):被足球拯救游戏少年
爸爸:克罗地亚中场莫德里奇
小时候的伊万和很多小朋友一样,喜欢打游戏。抱着游戏机连C罗叔叔来打招呼都不搭理。当爹的一看,这样不行啊。
开始对儿子进行足球普及,连生日蛋糕都是足球款的。
言传身教之下,现在伊万也逐渐爱上了踢足球,和迷你罗、恩佐组成了“放学伯纳乌踢球小分队”。
女足
女儿也是传后人
不少球员都特别喜欢儿子陪自己踢球,但兴趣是没办法强迫的,例如贝克汉姆三个儿子,都和足球渐行渐远,反而现在每周陪他踢球的是继承了他7号衣钵的闺女小七。
阿尔芭(6岁):风一样的女子
爸爸:威尔士前锋贝尔
今年威尔士没进入世界杯决赛圈,最大的损失就不能看到“大圣”贝尔球场溜女儿。在欧洲杯上,大圣满场追着大女儿阿尔芭跑的情景,实在太温馨感人了。
当年只有4岁的阿尔芭,已经显示出虎父无犬女,不仅跑得飞快,一个人横穿整个球场,连她那个号称足球运动员里跑得最快的爸爸,也只能驾着七彩祥云在后面追。
面对球门,大脚一抡,从点球点直接破门,而且和爸爸一样,用的是黄金左脚。顿时赢得了威尔士女足接班人的称号。
玛丽娅(8岁):优雅足球的传承
爸爸:西班牙前队长劳尔
C罗、马塞洛、莫德里奇三个人的儿子组成的踢球小分队,一般踢球不带女孩子玩。所以当某天出现另外一个身穿7号球衣,跑姿优雅、脚法凌厉的小姑娘参与到踢球小分队,大家一时都猜不到是谁。
谁家闺女有这个天赋和迷你罗拼脚法。答案揭晓了,原来是伯纳乌另外一位7号传奇,劳尔的闺女“小五”。劳尔在生了四个儿子之后终于等到一个宝贝女儿,像贝克汉姆一样成了“女儿奴”天天捧在手心。
现在“小五”完全继承了爸爸优雅足球的魅力,和几个男孩子踢起来完全不落下风。
夏天(12岁):脚法感受一下
爸爸:英格兰前队长特里
虽然特里这个私生活混乱,但他确实是个好爸爸,经常带着一对龙凤胎玩耍踢球。继承他衣钵的竟然是女儿夏天(对,名字就叫SUMMER)。看看龙凤胎姐弟两的对比,就知道,女儿才是传后人啊。
现在夏天妹子已经加入了切尔西的青训营,看看这个脚法,这是直奔着英格兰女足队长去的了。
小七(7岁):妈妈的华衣美服不如爸爸的球鞋
爸爸:大名鼎鼎贝克汉姆
作为球星和歌手/时尚达人的结合,贝克汉姆家组成相当有趣。三个儿子都随妈,对音乐、艺术和时尚有兴趣,连看球都是阿根廷球迷,丝毫没有继承爸爸衣钵的想法。
好不容易等到了闺女小七出生,大家都说这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公主,将来会继承妈妈一百多个爱马仕包包。贝嫂当然也是把小七当小淑女一样培养,跳芭蕾舞、学音乐,然而,女儿随爹的强大基因开始发力。
现在小七完全爱上了踢足球,每周坚持上足球课,周日由爸爸这个黄金右脚来特训。尽管贝嫂已经明确表态不想女儿踢球,但恐怕,在这件事上,小七本人说了算。夏天妹子,有人来和你争英格兰女足队长了。
撰文 梁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