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再起!首届国鱼论坛火爆开幕!400多人、数十家企业为振兴国鱼而来

农财宝典
+ 订阅

大黄鱼,自古被视为鱼中上品,自宋以来繁荣千年,它不断与人们邂逅和交集,留下了顽强的味觉记忆。在无数海鱼种类中,大黄鱼因其味道鲜美、色泽亮黄如金,被称为“万鱼之王”。

这是一条形如黄金的鱼,这也是一条贵如黄金的鱼。它曾经位居我国四大海产之首,它的美味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为之魂牵梦绕。它有多种俗称,广东称“红口”或“黄纹”,福建称“黄鱼”、“黄瓜”,江浙一带称“大鲜”、“大黄鱼”,北方辽鲁一带称为“大黄花鱼”……它体色金黄,闽粤及港澳台地区民间视其为财富和吉祥的象征。

从《尔雅•释鱼》中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到如今身价已与它的味道一样给力,在数千年里,它不断与人们邂逅和交集,留下了顽强的味觉记忆。当这些生活的片段或是文化的留痕展现在面前时,人们的心中就会升腾起这条叫做黄鱼的“国民之鱼”。

有美食家曾评点这种鱼“别有一种特殊的、排他的霸道鲜味,它强大到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据考证,头一个烹制咸齑大汤黄鱼的,是2015年度诺奖得主屠呦呦教授的先祖、明朝宁波籍博物学家兼美食家屠本畯。

据蒋介石先生的厨师回忆,蒋氏晚年最爱家乡味,每以老雪菜搭配黄鱼,或烧或蒸,百吃不厌。

……

然而,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野生四大海产相继没落。在急功近利的疯狂捕捞下,海洋的鱼类资源失去了自我更新的能力。

据《东黄海渔业资源利用》统计,在东海区的所有渔获物中,20世纪50年代,四大渔产占63.7%;70年代下降到47.4%;90年代下降到18.8%,仅剩年幼的带鱼和小黄鱼。由于过度捕捞、生态变化,短短几十年间,野生大黄鱼就如同一个伟大强盛的王朝急剧衰败,至今已一蹶不振、一鱼难求。

为了挽救大黄鱼,以刘家富为代表的水产科技工作者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人工繁育大黄鱼试验,成功突破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实现养殖产业化,使得大黄鱼发展为我国最大规模的养殖海水鱼和八大优势出口养殖水产品之一,形成30多万人的产业规模。

2017年我国大黄鱼产量达17万吨左右。其中80%以上的大黄鱼产自宁德,“宁德大黄鱼”成为福建地理标志产品,大黄鱼相继获得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中国驰名商标、最具影响力水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品牌价值超16亿元。

取得突出成绩的背后,这条鱼同样隐患重重。长期以来,大黄鱼无序发展、高密度布局导致鱼病周期性爆发;加上长期大量投喂冰鲜,养殖大黄鱼造成的海域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而且大黄鱼行情走势起伏不定,养户亏损连连,大黄鱼正在遭遇不可承受之重,“转型升级,振兴国鱼”成为所有从业者的心声。

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在大黄鱼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上,我们希望希望通过行业上下的努力,让这条高贵的“国鱼”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上,成为全国人民都能吃得上的一条鱼。“转型升级,振兴国鱼”,让我们一起为国鱼振兴贡献力量。

6月15日上午,首届国鱼论坛暨2018中国大黄鱼产业峰会在福建宁德举行。大黄鱼之父刘家富、中国渔业协会大黄鱼分会会长尤信铃、集美大学教授王志勇、全球水产养殖联盟中国区经理毕敬桦、温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总工程师孔万荣、温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陈坚、宁波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副院长吴雄飞、大北农神爽水产科技集团总裁易敢峰、天邦股份副总裁苏礼荣、天马科技副总裁何腾飞、澳华集团华中大区总经理周胜兵、澳华集团研发中心总监邓登、福建粤海副总经理甘小忠、福建海大营销总经理罗洪昕、福建大昌总经理黄贞胜、同欣荣副总经理吕水机、拜欧玛副总经理麻祖荣、福州海马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特别助理陈政榜、厦门嘉康技术部经理杨伟等领导嘉宾以及企业代表、经销商、养殖户400多人参加了论坛。会上,与会专家、企业代表为大黄鱼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广东南方农村报总经理张璐致辞

论坛开始,南方农村报社总经理张璐代表主办方致辞,他指出大黄鱼是中国国鱼的典型代表。作为我国养殖量最大的海水鱼类,也是我国传统的优质水产品,享有“国鱼”的美誉。多年以来,以福建宁德为中心,大黄鱼发展到年产量17万吨的规模,不仅满足了社会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更带动了无数从业者走上致富道路。

最近中美贸易大战触发国民爱国热情,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社会进步,消费升级,我们要掌握核心技术,我们打造国产品牌;经过长期的关注和调研,我们提出了国鱼的概念,大黄鱼作为我国独特的养殖品种,是中国的国鱼典型代表,振兴国鱼,相信在大家努力下,国鱼将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起崛起。

—— 专家报告 ——

艾庆辉:大黄鱼饲料替代冰鲜势在必行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黄鱼岗位科学家艾庆辉

中国渔业组成结构中,淡水养殖量最大,海水养殖量占总产量的海水养殖组成结构中,海水鱼养殖仅占6.86%。海水鱼养殖还存在巨大潜力!

大黄鱼养殖过程中病害频发,导致大量养殖鱼类死亡主要存在三种常见疾病:“白点病”、“内脏白点病”、“白鳃病”。虽然大黄鱼养殖产量高,但其养殖主要投喂冰鲜杂鱼为主,约占80%-90%;大黄鱼饲料普及率低,饲料市场存在着巨大潜力。

大黄鱼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存在显著差异,所以分阶段对其营养需求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最新大黄鱼饲料配方研究进展

饲料的研发也要针对不同生长阶段!单纯从需要量,尤其是大量营养素需求量方面,大黄鱼和鲈鱼、军曹鱼等肉食性鱼类没有显著性差异,但鲈鱼可以全程投喂配合饲料。因此其差异可能在代谢机制,比如微量元素代谢机制等方面。

1、高脂饲料中添加1.05%的n-3HUFA可以显著降低鱼体肝脏脂肪含量。

2、高磷脂添加组(HL-HP)可以显著降低大黄鱼肝脏脂肪含量及甘油三酯含量。

3、高脂饲料中添加0.02%-0.05%的茶多酚,可以显著降低大黄鱼鱼体粗脂肪,肝脏脂肪含量及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含量。

4、高脂饲料中添加0.1%-0.15%白藜芦醇能显著降低大黄鱼幼鱼的鱼体、肝脏脂肪含量。

5、饲料中添加0.42%-0.83%的CLA可以显著提高大黄鱼幼鱼吞噬指数。同时,显著降低促炎因子的表达量。

6、饲料中n-3/n-6的比例为0.03%-0.90%时可以显著提高大黄鱼幼鱼吞噬指数。同时,显著降低促炎因子的表达量。

7、甘草酸能提高大黄鱼免疫力,最适添加量为0.04%;饲料中添加葡聚糖显著提高大黄鱼免疫力,饲料中添加肽聚糖能显著提高大黄鱼免疫力,降低攻毒后的死亡率。

8、饲料中添加乌贼内脏粉提高大黄鱼摄食生长。

镉在大黄鱼鱼体组织中的残留量随着乌贼内脏膏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且在不同组织残留存在一定的差异,肾脏中残留量最高,其次是肝脏和鳃,但肌肉中未检测到。

9、 饲料中添加烟酸铬提高了大黄鱼的生长和饲料效率,降低攻毒后的死亡率。鱼体各组织中的残留随着饲料中烟酸铬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升高。肝脏中铬的残留量高于肌肉。

10、大黄鱼生长随着乙氧基喹啉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基于生长指标,乙氧基喹啉的添加量为50mg/kg。乙氧基喹啉在大黄鱼肌肉中的残留量与饲料中的成正比。

11、菜籽油替代鱼油降低了大黄鱼肌肉中DHA、EPA含量,影响了体色。

虾青素和叶黄素可有效地改善大黄鱼体色。添加虾壳粉可以增加皮肤亮度值和类胡萝卜素含量。

12、饲料中添加羟脯氨酸提高大黄鱼生长,增加肌肉硬度、咀嚼度和弹性,降低肌肉失水率。饲料中添加植酸酶、木聚糖酶和复合酶(葡聚糖酶、戊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可降低氨氮和磷排放量。

大黄鱼可持续发展建议

大黄鱼饲料替代冰鲜势在必行,虽然大黄鱼产量高,但是多为投喂鲜杂鱼类而得,这不利于资源和环境,不利于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相比于使用冰鲜,全程使用饲料的大黄鱼存在中后期厌食、生长缓慢问题。

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诱发了大黄鱼肝脏疾病。全程投喂配合饲料导致养殖鱼类抗逆性差。

开展大黄鱼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杂交育种技术,选育生长快、品质好的大黄鱼品种。改善养殖模式,如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可增加肌肉质地。通过营养手段改善大黄鱼品质,如脂肪的靶向沉积、改善投喂频率,改善饲料中脂肪酸组成、添加无机盐和维生素E等添加剂。

王志勇:网箱养殖过密是导致每年损失上亿元的主因

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大黄鱼种质资源与品质改良岗位科学家、集美大学教授王志勇

每年有大量大黄鱼死在海里

目前大黄鱼养殖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养殖成活率低,病害频发年育苗量大于40亿尾,产量21万吨,按平均0.3kg/尾计,只有成品鱼7亿尾,平均成活率17.5%。育苗成活率按30%计,需初孵仔鱼133亿尾,每年有大量大黄鱼死在海里!

病害问题养殖病害的根本原因是过密养殖!由于渔排太多太密、每个网箱内投苗太多,导致网箱内水流不畅,剩饵和粪便、粘液等排泄物难以流走,消耗水中氧气、滋生细菌等病原体。加上养殖区为半封闭式海湾,旧水脏水难以交换出去。死鱼、垃圾、粪便再随意丢入海中,低氧、脏水、毒物、病菌……养殖区内鱼儿的生活环境非常糟糕,生活品质很差!体质较差的鱼只有死路一条。

那么该如何改变?王志勇指出,通过减少渔排数量,加大渔排间隔;网箱改大加深,并降低放苗密度;不投冰鲜杂鱼,改用优质配合饲料和控制投喂量;死鱼、垃圾上岸;选用优质、良种鱼苗;贪便宜不上算混养或间养:有些网箱养其他鱼类或贝类、藻类等能有效解决大黄鱼养殖所面临的问题。

大黄鱼育种研究进展

目前关于大黄鱼育种,主要做了选择育种、大黄鱼与鮸状黄姑鱼杂交、多倍体育种、全雌育种技术方面的研究,由于传统育种方法存在多方面的缺陷,如抗病性状,不发病的世代难以准确选择;攻毒需要专门设施;存活的个体可能携带病原造成污染。

因而,最新育种技术已应用基因组育种技术培育出EPA(心黄金)和DHA(脑黄金)含量更高的大黄鱼,并开始了抗内脏白点病大黄鱼的培育。

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包括高品质大黄鱼的培育(提高肌肉HUFA含量):继代选育、抗内脏白点病大黄鱼的培育:提高选择的准确度、抗白鳃病大黄鱼的培育、耐粗饲大黄鱼品种选育:节省饲料中鱼粉和鱼油用量、与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合作开展耐低氧大黄鱼品种选育和四倍体大黄鱼的培育。

未来发展方向

由于大黄鱼养殖周期较长,遭遇自然灾害与疫病风险很大,养殖大黄鱼需要改良一些性状包括生长速度、抗逆性、抗病力等。针对目前养殖大黄鱼出现的问题,王志勇做了以下几点思考:1、必须对大黄鱼实行“优生优育”,减少遗传病死亡;2、培育耐粗饲、不挑食的品种,提高效益,保障产业长续发展;3、育种与饲料、养殖模式相结合,生产多样化的养殖大黄鱼产品,避免同业竞争,提高企业效益。

吴雄飞:建议加强产品品牌文化建设,对接“互联网+”,拓展产品市场

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副院长 吴雄飞

野生大黄鱼与养殖鱼价格差异仍然巨大,野生大黄鱼市场价格是养殖大黄鱼的20-100倍。野生大黄鱼与养殖大黄鱼品质的品质差异:体型、体色、体脂肪含量、总风味物质含量、肌肉胶原蛋白含量、肌肉硬度、咀嚼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

养殖大黄鱼产品品质主要影响因子包括基础要求:安全;品质要素:①体型、体色②气味  ③鲜味 ④口感 ⑤营养 ⑥其他

对大黄鱼品质分为外观、肌肉质地、常规营养、氨基酸营养、脂肪酸营养五个评价指标,根据每个指标的重要程度确定其权重。对五个评价指标中的子评价指标采用同样方式确定它们的权重。即对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做区别对待。

不同模式养殖大黄鱼体型比较,不同饵料养殖大黄鱼体型存在差异,且配合饲料养殖个体体型更趋于细长。不同养殖模式会影响大黄鱼体型,且水流、养殖空间是重要因素

饲料中添加角黄素和黄体素,提高背部皮肤的亮度值,红色值和黄色值,提高腹部皮肤的红色值和黄色值。同时提高背部皮肤和腹部皮肤的类胡萝卜素含量,角黄素:黄体素的适宜比例为2:1~1:1。

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虾壳粉可以增加背部皮肤亮度值和黄色值,降低背部皮肤红色值,增加腹部皮肤的黄色值,增加背部皮肤和腹部皮肤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适宜添加量在12%。

饲料中的虾青素和VE水平显著影响了背腹部皮肤的类胡萝卜素含量、腹部红色值及背部和腹部黄色值。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的配合使用可以增强色素的沉积效率。

建议加强产品品牌文化建设,对接“互联网+”,拓展产品市场。

安全(认证、追溯、绿色生态)

品质(外形、口味、鲜度、包装、品质保持)

标准(产品、生产、物流)

文化(历史传承、风俗习惯、产品文化、饮食文化、品牌文化)

品牌营销(品牌包装、策划、形象、衍生品)

甘小忠:粤海模式,助力成功养殖

福建粤海副总经理甘小忠

全程使用膨化配合饲料是大势所趋;粤海不忘“超越冰鲜,保护海洋”之初心,与同行一起助力国鱼成功养殖,共享技术,不断创新,引领行业变革尽一份力量;让国人吃上放心的国鱼。

粤海模式关键点如下:

1)、全程优质大黄鱼料投喂;卫生又健康高于冰鲜的成活率;

2)、预防为主,保肝护胆;配方调整;

3)、规范化养殖,合理控制养殖密度;

4)、控制养殖成本:饲料成本:全程使用饲料,成本在8.57元/斤鱼。人工成本:相同养殖量的前提下,全程使用饲料减少3/4的劳动力成本。药物、机械成本:全程使用饲料,避免了冰鲜绞肉机的使用,同时对水体污染少,降低了养殖病害发生的概率,从而有效控制用药成本,降低综合养殖成本。

涂永芹:大黄鱼全程饲料养殖痛点及思考

海大集大黄鱼饲料首席配方师涂永芹

大黄鱼主要养殖模式及核心需求  :大黄鱼从孵化到2-3两(12月—翌年年底),鱼头可长至4两,成活率3-5成。周期短,斤鱼利润高,追求成活率和长速,成活率是核心需求。3两左右到5两左右(3月—6月),在爆发白点病和白鳃前出售,搏高鱼价,长速是核心需求。 3两左右到1斤以上(3月—年底),产量高,成活率5-9成,成活率和斤鱼成本是核心需求。

什么阻碍了饲料全程替代冰鲜料?饲料厂家对大黄鱼营养需求的理解不深,饲料设计基于市场特定需求,而非鱼本身需求(如8000-9000元/吨的料); 加工工艺不匹配—膨化度、软化时间问题;摄食量不及冰鲜—软化、诱食问题 。

首先解决工艺问题,粉碎细度,要求98%过80目筛,有助于调质、膨化,提高饲料膨化性能及软化程度。

投喂饲料在长速上是可以赶上冰鲜的,斤鱼饵料成本上随着冰鲜价格逐年提升,饲料优势会更加凸显;但饲料成本的优化需要持续进行,让利养殖户,使行业持续稳定发展;对于高温期肝胆综合征,饲料死亡率虽低于冰鲜,但依然需要突破。

刘康:高端大黄鱼饲料研发路径

长速不如冰鲜的最大难点是:饲料吃的少!按照干物质换算,冰鲜的日摄食量高于饲料的日摄食量;物质能量守恒定律:吃的少必然长得慢!(前提是冰鲜鱼条种类不变,饲料的营养浓度不变)

正常膨化的颗粒具有细小多孔结构,通过抽取真空,把多孔结构的空气抽走,这样颗粒就有空间被油脂填充,因此,油脂添加量取决于膨化的效果,高油脂需要高膨化度:1、低淀粉,高脂肪;  2、锁住油脂,不会被氧化,也不容易流失到水中;3、大大提高适口性,增加大黄鱼摄食量,从而提高长速;降低发病率,提高成活率。

白鳃病,病毒性疾病;白点病,即海水小瓜虫,学名为刺激隐核虫,海水鱼鱼养殖的最大杀手;这两种病都属于条件致病,即海区中一直存在,达到发病条件了,就会表现出症状,甚至爆发可通过饲料中的营养强化,添加免疫因子,增强鱼体质,增加粘液分泌,来降低发病率。

基于上述两大痛点,结合我们的研发思路,最终推出澳华大黄鱼系列饲料。摄食量高长速快; 抗病力强,成活率高;条形好,体色黄;大黄鱼安康是澳华大黄鱼料中定位最高端的产品;养殖试验正在进行中,从目前效果看,长速不输冰鲜;高端,高效,高回报——营养浓度高,摄食量高,长速快,效果媲美冰鲜。

—— 振兴国鱼产业联盟启动 ——

联盟的成立意在推广健康养殖理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国鱼价值,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振兴国鱼。

—— 海水鱼饲料袋回收行业自律倡议 ——

中国渔业协会大黄鱼分会秘书长韩承义宣读倡议书

—— 2018中国大黄鱼饲料领军企业揭晓 ——

2018中国大黄鱼饲料领军企业

(排名不分先后)

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粤海饲料有限公司

福州海马饲料有限公司

福建海大饲料有限公司

厦门同欣荣饲料科技有限公司

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大昌生物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澳华集团

大北农神爽水产科技集团

厦门嘉康饲料有限公司

福州通威威廉饲料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上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更多花絮 ——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