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欧比特点燃数十亿产业梦

珠海新经济
+ 订阅

5月27日,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比特”)主导的卫星大数据交易板块在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平台正式上线。在欧比特的愿景里,这个交易板块将吸纳国内几乎所有与卫星数据服务相关的交易活动,成为采购发布一体化平台。

这一天,距离欧比特自主研制的“珠海一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刚好过去一个月。卫星发射不过短短一瞬间,一个卫星星座、一张卫星大数据名片的打造,却见证着无数匠人苦心钻研的日日夜夜。

日前,记者走进珠海欧比特科技园,探寻“珠海一号”卫星星座的前世今生,揭秘全国首个发射运营卫星星座的民营企业背后这群仰望星空的人。

多彩

卫星大数据广泛运用于民生领域

走进欧比特的产品展厅,一幅斑斓的“画卷”在记者眼前徐徐展开:绿色的水脉自西向东穿城而过,冰蓝色的城市被暗红色的群山环绕,乍一看像是静脉血管在人体内蜿蜒流淌……这是“珠海一号”02组卫星中的“青科大一号”不久前刚传回的兰州市高光谱影像。令人惊奇的是,图中的山林植被并不葱绿,而是一片深深浅浅的红色。

“这并非当地地貌真实的颜色,而是卫星通过近红外光谱呈现的假彩色图像。”欧比特常务副总经理、卫星技术负责人蒋晓华告诉记者,与传统卫星图像不同,这种假彩色图像不仅能准确标识出地貌特征,区分“真假植被”,还能用深浅程度表示农作物不同的生长时期和紧密程度。

继续沿着展厅往前走,另一幅珠海水域卫星图像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这是欧比特今年3月与珠海市环保局的合作成果——以前山河为中心的珠海水域监测分析图。蒋晓华说,“这是高光谱大数据服务环境保护的典型,可以对水体整体情况进行高频次监测,包括水体的质量情况、受污染程度、丰盈程度、叶绿色浓度等。”

在环绕展厅的十几个大屏幕上,“珠海一号”星座的七颗微纳卫星,正源源不断地传回世界各地的遥感数据。数据到达地面接收站后,经过处理,原始数据“脱胎换骨”,变成高附加值的卫星大数据产品,并广泛应用于国土、林业、水务、海洋、农业、住建等领域。

据介绍,目前“珠海一号”的单颗高光谱卫星能在8分钟内获取从北京到海南的条带影像,拍摄图像横向幅宽可达150公里,纵向幅长2500公里。预计到2021年,欧比特独立自主研制的34颗卫星将陆续完成发射运营。“后续批次卫星数据的时空分辨率会比眼前看到的更高。”蒋晓华说。

寻路

卫星研发者的内心独白

4月26日12时42分,“珠海一号”星座02组5颗卫星搭载“长征十一号”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2时53分,卫星成功入轨,蒋晓华悬着的心终于落地,面露笑意。

短暂的欣喜过后,他又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按计划,卫星入轨后接下来就需要调试,以保证数据能够顺利传输。这批卫星传回的数据质量怎么样?客户会不会认可?一连串的问号不断地浮现在蒋晓华的脑海里。

让蒋晓华心安的是,他身后有着一群默默镇守“后方基地”的战友。欧比特卫星大数据事业部吴佳奇博士回忆,02组卫星发射当天,单是珠海就有50多人在做卫星的地面保障工作,包括测量控制、数据接收、数据处理等一系列动作。

“卫星升空后,立刻就有遥测数据回传;大约半天后,等轨道测量稳定了,地面才能够拿到拍摄的图像。”吴佳奇说,即使卫星顺利入轨也仍需测控修正,技术人员得想方设法把同批发射的五颗卫星控制在同一轨道上才行。

而数据处理同样是个技术活儿。“我们平时看到的彩色影像只有RGB这3个波段,相当于3张影像叠在一起。而那些高光谱图像,其实是32张不同光谱影像的叠加,难点在于数据量大,处理上对数据的及时性和精细度要求也很高。”吴佳奇说。

而在蒋晓华看来,造卫星不仅仅难在技术。“我们几十个人的研发团队,把整个卫星工程的研制、发射、运营都管了。”言语间,蒋晓华透着一丝疲惫,却又满是自豪。他说,卫星升空只是短暂一瞬间,卫星工程却涉及整条产业链的方方面面,包括制造端、发射端和数据处理分析端,除了发射端只需做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外,其他工作面临的是各种技术挑战,需要逐一攻克。

此外,欧比特在人才和市场方面也遇到一定的困难,不断地进行探索。

“人才招不来、留不住,是珠海以往大多数民营企业面临的难题。”欧比特董事会秘书段一龙表示,今年4月,珠海推出的“史上最强”人才新政,为企业招才引智带来了机遇,而该公司也逐渐摸索出一套“高薪聘请+发展平台吸引+校企联合培养”的引才模式,招揽来不少卫星遥感、测绘相关专业的人才。

在市场探索方面,没有先行者,也让“珠海一号”星座的探索之旅走得万分艰难。“以前都是发射单颗卫星,哪怕是国营企业都没有比较成功的组网案例,怎样做到微纳卫星星座的合理化架构,怎样以最低成本提高卫星的使用效率,没有成熟模式可以借鉴。”段一龙说,欧比特的决策层敏锐地意识到,这正是商机所在。由此,从航空航天芯片研制起家,延伸到卫星大数据规划,一路“摸着石头过河”,欧比特也闯出多项民营企业的“全国第一”。

期待

打造华南专属的卫星大数据名片

欧比特展厅里摆放着三个金属质地的卫星模型,散发着科技感与未来气息,这是目前已在轨的视频微纳卫星、高光谱微纳卫星和实验视频微纳卫星的1∶1仿真模型。

每当看到这些金灿灿的“大家伙”,吴佳奇都深感未来可期。

日前,在贵阳举办的2018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欧比特董事长颜军预言:“未来5年,通过数据交易、数据加工、数据服务及产业孵化等,欧比特卫星大数据交易预计将会实现数十亿元的交易产值。”与此同时,欧比特卫星大数据交易正式接入贵阳大数据交易所,面向全球市场开启交易。

据吴佳奇透露,在新上线的卫星大数据交易板块里,欧比特主打三类数据产品——遥感行业的基础产品数据、针对不同行业推出的专题数据、以及针对特定用户提供的深度数据,目标客户群体也从国内扩展到全球的政府、企业以及个人。

然而对于欧比特来说,这盘卫星大数据的棋才刚刚开始。上亿级的市场正呼唤更多社会资本介入,一起“把蛋糕做大”。

“商用航天业的行业格局目前还没有打开,参与的企业太少,市场竞争不足,市场潜力没能完全激发出来。”段一龙说,近年来,国家对民营企业参与发射商业遥感卫星逐步转为开放的姿态,军民融合战略的提出,也为与欧比特同类的企业带来了一颗“定心丸”。欧比特希望能与同行一道构建行业集群,为华南地区打造一张专属的卫星大数据名片。

据悉,欧比特目前有7颗微纳卫星在轨运行,预计到2021年,34颗微纳卫星可组成“珠海一号”卫星星座,每年可提供至少7000TB数据。这个计划听起来令人惊讶。但颜军仍然觉得“卫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在他的构想里,公司的中期目标是成为国际领先的卫星大数据服务平台运营商,长远目标则是成为一流的商用宇航公司,向SpaceX(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看齐。

颜军此前在采访中表示,“欢迎兄弟单位一起把这个产业做起来,这不是冲突,而是合作。每个企业的卫星都有各自的特色,但相信最终大家都会走到一起,建立统一的服务平台以应对客户的需求。”

“这是一件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每颗卫星上天,离我们的目标就又近一步。”走出欧比特展厅的前一刻,段一龙对南方日报记者说。

●南方日报记者:刘艳婷、吴志远

编辑 蔡如意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