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在大陆的近80万员工中,农民工杨飞飞的名气或许并不亚于总裁郭台铭。
杨飞飞,江苏南通石港镇人,从小喜欢捣鼓各种机器、零件,家里的收割机、手扶拖拉机哪个零件坏了、哪个机器部件需要保养,总要自己先动手研究一番。
初中毕业后,父亲把对机械感兴趣、动手能力强的他送到南通机械加工学校学习模具钳工。
2003年,富士康公司来校招工,杨飞飞成为5名被录取的学生之一,被分配到龙华园区上班,并很快独立操作国外进口精密仪器。他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工作上,每个月只休两天,却并不觉得累,因为“做得多就拿得多,每月绩效基本都是第一,单位还会给浮动奖金,有时工资甚至赶超师傅,很有成就感”。
“头脑灵活,喜欢钻研技术,技术过硬,且积极主动攻克难题,无论是程序设计,还是治具改善,都有独到见解。”杨飞飞一位部门领导说。
2010年后,杨飞飞曾三次在集团机械加工技委会技术发表大会上,从数万人中夺得第一。其中一次对于精密模具线切割装夹治具的改善案,缩减5道工序,将人力劳动强度降低30%左右。另一次对线切割床台快速装夹治具的研发案,成功将品质和效率均提高30%,目前已在集团多家单位推广使用。
“我们的创新主要是优化工艺流程和改善辅助工具,目的是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杨飞飞说,身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深圳,企业也有强烈的创新氛围,绩效考核已不仅只做本职工作,更看重改善和创新能力。
由于技术过硬、创新意识强,杨飞飞自入职第二年开始即陆续获得公司“绩优员工”“优秀技能之星”“鸿状元”“优秀主管奖”等称号,其所带团队也获颁“最佳班组奖”,同时也相继获评全省、全国的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劳模,直到2018年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在深代表共有8名,32岁的杨飞飞是最年轻的一位。
此后,公司成立了“人大代表工作室”,建立了“杨飞飞代表群”,人事、行政、党工团、居委会、集团自媒体和媒体办等主管都被拉进群里,各职能单位也被要求要协助其做基层调研。工友们则专门找来,反映生活上的问题。
“这是杨飞飞,今年他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而且在新华社发表的56个民族代表图集中代表‘汉族’,说明除了有头脑和体力,面貌方面我们富士康同仁也不输别人。”6月6日,在庆祝富士康30周岁生日的“三十而立 智造未来”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高峰论坛上,富士康集团总裁郭台铭笑着为来宾介绍杨飞飞。
这已经不是郭台铭第一次在公开场合为杨飞飞点赞。就在2个多月前,他还专门抽空到富士康龙华园区听杨飞飞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传达”的报告会。历时1小时40分钟的报告,郭台铭与深圳厂区3100名一线员工,以及场外视频连线的其他城市厂区5000名员工一起,全程听完。
报告会上,杨飞飞告诉工友们,不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两院报告,“改革”“创新”都是关键词。除此之外,他还对国家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实体经济+互联网,发展智能产业,打造数字中国、制造强国,以及降低个税、把无房员工纳入保障房范围,坚持租购并举等政策做了重点介绍,“因为希望让大家对工作和生活都更有信心”。
如今杨飞飞已经在深圳定居、成家,而曾经因为舍不得家中独子、一直劝他辞职回老家发展的父亲看到儿子的成就后,也改变了心意。“只要他选择的路是对的,我们都支持他!”杨父说。
对于自己的成长轨迹,杨飞飞觉得自己很幸运。“深圳的创新速度太快了!在我们公司,技术人员每年、每月、甚至每天做的东西都不同。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做技术创新。”来深务工15年,杨飞飞对此印象深刻,而这也带来挑战,如不跟上步伐,就可能被淘汰。
“深圳总是率先在全国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工也要随之转型为高技能工人,这需要政企校各方为他们‘赋能’,开展针对他们的有效培训,让农民工适应产业转型,有更多发展机会。然而,农民工中接受过农业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仅占32.9%,还不足1/3。”
事实上,在家人的支持下,杨飞飞如今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自身转型,并积极参与到集团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构建中——已在深投资30年的富士康上周对外发布:
基于30年精密制造的经验积累,将从传统实体经济制造转型为科技制造,全力推动智能制造,以工业互联网为载体,把工业大数据转换为人工智能,尽力在中国先进实体经济中担任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领头羊。
【记者】张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