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跑8000米,江门一男子进了ICU!这种病致死率高,千万别轻视!

江门发布
+ 订阅

入夏以来,

江门的气温“居高不下”,

室外气温一度高达37℃。

上周,台风“艾云尼”袭来,

为我市带来了一丝清凉,

但预计接下来闷热天气依然会持续,

对于很多市民来说,

简直是出门5分钟,流汗2小时。

据《江门日报》报道

近日,江门市中心医院ICU收治了

一位因在烈日下剧烈运动

而患热射病的年轻男子,

病情十分危重。

目前该患者已转至上级医院治疗。

那么,问题来了

中暑为什么会危及生命?

夏日炎炎,该如何预防中暑?

发生中暑后,该如何紧急处理?

男子高温下跑8000米进ICU

5月30日,当天最高温度达35℃,天气十分闷热。下午5点左右,运动员阿龙(化名)在室外运动,跑了8000米后,他突然感觉身体有些不舒服,本来以为还能强撑一会,没想到两眼一黑直接昏迷过去了。旁边人看到他不对劲,赶紧将他送到了当地医院进行治疗,待情形好转后,再将他送回宿舍休息。

(图文无关,来源网络)

到了晚上9点多,阿龙突然再次出现全身抽搐、口吐白沫、神志不清的症状,于是,他的朋友立即拨打120,将其送到江门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救治。

经诊断,阿龙是患了热射病。当时,阿龙整个人的状态已经陷入昏迷,体表温度足足有39.8℃,缺氧和脱水非常严重,血压低,叫他也没有反应。

随即,急诊科医务人员给他进行降温、输液处理后,患者神志转清,但已出现急性肾衰竭、肝损害、横纹肌溶解、凝血功能障碍病征,病情危重,立即收入重症医学科(ICU)抢救治疗!

吸氧、上冰机、药物降温、大量补液、维持血压、纠正病人内环境紊乱、护肝、血液净化……在ICU病房里,一系列抢救有条不紊地进行。

39.8℃、38.5℃、38.3℃、37.8℃、37.3℃、37℃!经过1个多小时的奋战,患者的体温慢慢降了下来,最后恢复正常,血压回升,精神状态逐渐好转。

一天后,阿龙的血压已完全恢复正常,然而,其肝肾功能受损和横纹肌溶解,病情十分危重,生命危在旦夕,仍需继续积极治疗。

重症中暑严重时会致命

只是中暑,怎么会危及生命呢?江门市中心医院ICU主任李超梁表示,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的一种疾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

“与普通的中暑不同,热射病属于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李超梁说,除了突然昏迷外,核心温度可能会飙到40℃以上,皮肤发热变红,还伴随头痛、麻木与刺痛、眩晕等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征。

热射病一般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经典型热射病,劳力型热射病多见于健康年轻人(如参加训练的官兵、运动员),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训练或从事重体力劳动一段时间后忽感全身不适,多伴有严重的横纹肌溶解,故急性肾衰竭、急性肝损害、DIC出现早,在发病后十几小时甚至几小时即可出现,病情恶化快,病死率极高,而经典型热射病常见于年老、体弱和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一般为逐渐起病。

李超梁表示,

根据以往的情况来看,七八月份才是热射病的高发季节。该科每年约接诊到2—3例热射病患者,而今年高温提早来袭,该患者是该科今年来接诊的首例热射病患者,这与天气炎热脱不了关系。

李超梁说,当天最高气温达35℃,该患者在这样的高温天气下依旧进行剧烈运动,身体处于严重脱水状态,又没有做好相关的避暑措施,所以就很容易中招了。

热射病是重症中暑的一种,致死率高。对于热射病,早期有效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其中,关键点是迅速降低核心温度,还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及早治疗。

发生中暑时,如何进行急救?

时值盛夏,天气酷热,中暑也成了高发疾病。记者从市区多家医院急诊科了解到,已经陆续开始接诊到中暑患者。那么,若发生中暑,该采取哪些急救措施呢?李超梁表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急救:

1、搬移: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立即更换衣服。

2、降温: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风扇吹风,加速散热。有条件的也可用降温毯给予降温,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3、补水: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4、促醒:患者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5、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预防中暑,要多补充水分。”李超梁说,在高温天气里,不论运动量的大小,都需要增加液体的摄入,不应等到口渴时才喝水。

在高温天气里应尽量避免外出,特别是避开正午时段,尽量多在背阴处活动或休息,注意防晒、降温。运动应逐渐增加强度,当已经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加快,且胸闷憋气,尤其已经感到头晕、意识模糊、虚弱的时候,要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迅速找到背阴或凉爽通风的地方休息。

此外,还要注意饮食及休息,少食高油高脂食物,饮食尽量清淡,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钙,多吃水果蔬菜,保证充足的睡眠。

新闻加点料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

中暑的风险也不断增加,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

介绍几种食疗保健预防。

↓↓↓

1、柠檬速溶饮

【组成】鲜柠檬500克。

【功能主治】此饮具有祛暑除烦,生津止呕作用,可治疗中暑呕恶,口渴烦躁等病症。

【烹调技巧】取鲜柠檬果肉切碎,以洁净纱布绞取汁液;先以大火,后改以小火,慢慢熬煮成膏,装瓶备用。每次10克,以沸水冲化,每日饮用2次。

2、杨梅甜酒

【组成】新鲜杨梅500克,白糖50克。

【功能主治】此酒具有清解暑热,祛湿止泄的功效,可用于预防中暑及治疗暑热泄泻。

【烹调技巧】杨梅洗净后加入白糖,共同捣烂放入瓷罐中,自然发酵1周后成酒,用纱布滤汁(若甜度不够可加适量白糖),再置锅中煮沸,停火冷却后,装瓶密封保存。越陈久者越好。随量饮用。

3、拔丝香瓜

【组成】香瓜50O克,白糖150克,干淀粉100克,花生油250毫升。

【功能主治】本菜具有解暑生津,除烦止渴,通利小便之功效,可治疗暑热伤津,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及暑热痢疾等病症。

【烹调技巧】先将香瓜洗净,削去外皮,除去瓜瓤,用刀将瓜肉切成长条,蘸上干淀粉,备用;将锅放火上,加入花生油并烧至八成热,下入香瓜条,待之炸成金黄色时,捞出沥油;原锅置火上,留少许底油,加人少量清水、白糖,炒至浅黄色能拔出丝时,投入已炸好的瓜条,离火,颠翻均匀,撒上芝麻,装人已抹上一层麻油的盘内。蘸凉开水食用。

4、清凉补肺饮

【组成】党参、薏苡仁、莲子、百合、玉竹、南沙参、芡实、蜜枣各15克,银耳、枸杞子各10克,冰糖150克。

【功能主治】本方有清热祛暑、补脾益肾、滋润心肺的作用。适用于感暑烦躁,肺虚干咳,食欲不振。

【烹调技巧】将党参、百合、玉竹、薏苡仁、南沙参、淮山药、芡实、蜜枣、枸杞子分别洗净沥干。莲子用温水浸泡后,撕去外衣,抠去心。冰糖加清水200毫升熬溶,过滤,除去沉淀物,收取冰糖水。将银耳用清水洗净,除去耳蒂和杂质,再用冷开水500毫升浸泡1-3时.然后将银耳连浸水一起放于砂锅中,大火烧开后,加入以上各药和冰糖水,转用小火熬1小时。分3-5次服,趁温食薏苡仁、百合、莲子和银耳,喝汤。

5、荷包饭

【组成】优质大米500克、烧鸭100克、鲜笋150克,虾仁、叉烧、猪瘦肉各50克,鸡蛋1只,化猪油、水发香菇30克,酱油10克、料酒5克,麻油3克,精盐3克,味精2克,胡椒粉1克,鲜荷叶15片。

【功能主治】本方具有健脾消食、清热解署的作用。适用于胃肠胀满,食欲不振。

【烹调技巧】将大米淘洗干净,加入化猪油,拌和均匀。蒸笼内放湿布,将拌好的大米放入,用大火蒸熟,取出晾冷,摊作5份。鲜笋去壳,去老留嫩,放于锅中,加水煮熟,取出切丝,再入锅中,加水烧开,捞出沥干。鸡蛋敲破,打入碗中,用筷子打发,放入锅中加油煎成薄片。水发香菇剪去菇柄,与烧鸭、叉烧、猪瘦肉均分别切成丝,一起放入盆中,加入酱油、料酒、麻油、精盐、味精、胡椒粉拌和均匀作馅,分成5份。鲜荷叶放入开水中烫软后取出,两片相叠作底,一片垫中,将熟饭1份分作两半,先放半份熟饭于荷叶上摊开,入馅料于饭中间,再加半份熟饭盖上馅料。用荷叶包裹成方形,用水草扎紧,上笼蒸20分钟,使荷叶、熟饭、馅料的味道互相渗透。分2次—3次服。

6、西瓜翠衣粥

【组成】鲜西瓜翠衣(西瓜皮刮去表皮,削净瓜瓤)50克,绿豆100克,薏苡仁50克,红糖100克。

【功能主治】本方有清暑祛湿、生津、利尿、解毒的作用。适用于因暑湿引起的暑温,咽喉肿痛,疮疖,热痱,夏季皮炎。脾胃虚寒及孕妇忌服。

【烹调技巧】将西瓜翠衣洗净、切成细粒;红糖加水熬溶、过滤,除沉淀物,收取糖水。将绿豆、薏苡仁放入砂锅中,注入清水1200毫升,大火烧开后.煮至绿豆开裂.撇出浮沫,再下西瓜翠衣,转用小火慢煮成粥,加入糖水,搅匀。分2次—3次服。

7、茅根荷叶粥

【组成】鲜白茅根100克(干品50克),鲜荷叶一大张,大米100克,白糖50克。

【功能主治】本方具有清热凉血,祛湿解暑的作用。适用于热痱,疮疖,暑天烦渴,小便短赤。脾胃虚寒者忌服,注意忌用铁器煮。

【烹调技巧】鲜荷叶洗净,剪成3厘米见方小块。大米淘洗干净沥干。白茅根洗净,切成3厘米长的段,放于砂锅中,注入清水1500毫升,煎半小时,过滤去渣,留下白茅根汁,加入大米,大火烧开后,再下鲜荷叶,转用小火慢熬成粥,加白糖,搅匀,烧开。每天服3—4次。

8、绿豆粥

【组成】绿豆100克,大米100克.红糖100克。

【功能主治】本品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解暑除烦的作用。适用于中暑烦渴,痈肿热毒.下肢胀满,小便不通,口干,泻利等病症。

【烹调技巧】红糖加水熬溶,过滤,除去沉淀物,收取糖水。绿豆、大米分别淘洗干净。先将绿豆放于砂锅中,注入清水1200毫升,大火烧至绿豆开裂,再下大米。继续用大火烧开后,转用小火慢熬成粥,加入糖水,搅匀,再熬5分钟。分2—3次服,每周服2—3剂。

9、山楂麦冬饮

【组成】山楂片、麦冬各20克。

【功能主治】本方具有健脾和胃、生津止渴、降压的作用。适用于暑热烦闷,咽干舌燥,肉类食积不化,胃部不适,动脉硬化性高血压症。

【烹调技巧】将山楂片、麦冬分别洗净,—起放于砂锅中,水煎两2次,每次用水300毫升,煎20分钟,两次共取混和药汁400毫升,去渣。分2次—3次服。

10、莲子心茶

【组成】莲子心、甘草各5克。

【功能主治】本方有清心、安神、降压的作用。适用于烦躁,睡眠不宁,心悸,烦热,口干等。

【烹调技巧】将莲子心、甘草洗净沥干,入滚开水300毫升,盖好,温浸半小时。代茶饮,每天3—4次。

11、苦瓜茶

【组成】绿茶适量,苦瓜1个。

【功能主治】本方具有清热解暑的作用。适用于中暑发热,口渴烦躁.小便不利等症。

【烹调技巧】苦瓜从上端切开,挖去瓜瓤.装入绿茶,再将切开的瓜盖合拢,用竹签串住,将瓜挂于通风处阴干。取瓜洗净,连同茶叶切碎,混合均匀。每次取10克,开水冲泡.焖半小时,频饮。

来源:江门日报(文/李银换)、淑然堂

责任编辑:林育辉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