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户逾二十载,这个世界500强企业将在珠海建起一座城!

珠海新经济
+ 订阅

编者按

6月8日,备受瞩目的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登陆上交所,坐上A股科技股的头把交椅。

一天后,另一全球代工巨头伟创力与珠海市斗门区签订协议,将按照工业4.0的标准,对伟创力全球范围内最大的工业园区——伟创力(珠海)工业园进行升级和改造,打造伟创力珠海工业4.0旗舰园。

昔日两大电子产品代工巨头,如今通过各自路径,转型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先锋。在全球制造业版图深度调整之际,此番升级将为伟创力带来哪些变化?伟创力珠海工业4.0旗舰园于广东和珠海而言,意味着什么?为此,《南方日报·珠海观察》推出“伟创力再出发”专题报道上、下篇,聚焦伟创力的转型之路,敬请垂注。


经历半个世纪发展的伟创力,正在走一条与竞争对手富士康完全不同的道路:一家继续在效率、规模化、资本运作等方面大步快走,另一家则力图从代工领域转型为创新企业的服务平台。

6月7日,珠海市斗门区人民政府与伟创力签订《伟创力珠海工业4.0旗舰园项目投资协议书》,斗门将携手珠海基金与伟创力集团用4年时间,按照工业4.0标准,对伟创力珠海工业园厂房配置、设施和装备进行大规模升级改造,把伟创力珠海工业园打造成为伟创力集团全球旗舰园区和示范园区。

在全球制造业版图深度调整之际,伟创力(珠海)工业园区正在向产业链微笑曲线的两端靠拢。工业4.0版的伟创力旗舰园,会为传统代工厂商的转型之路带来什么启示?又会为粤港澳大湾区构建现代经济体系注入怎样的能量?蛰伏已久的“伟创力经济圈”,能否再续往日辉煌?

兴衰▶▷

小镇崛起“伟创力经济圈”

每天下午5点多开始,位于斗门区井岸镇新青片区的伟创力广场喧嚣声渐起,数万名工人下班后,纷纷走进广场周边的巷子里,餐馆、网吧也逐渐热闹起来。

这也是湖南人黎汉强一天当中最忙碌的时候,在此地经营十多年湘菜馆的他,最初也是园区外来务工人员中的一员,从“打工仔”向老板转身,黎汉强早已习惯了与园区工人“颠倒”的生活。在他看来,这里的种种的变化,都是因为伟创力。

“七八年前最热闹的时候,整条巷子都是做餐饮的,到了饭点便会摆满桌子,熙熙攘攘。”黎汉强回忆,彼时,除去“伟创力系”的数十间厂和其中的几万名工人外,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塑料加工、零部件改装、以及制衣厂的牌子,这些企业大部分是以加工制造为主。

1996年,伟创力投资3000万美元,在珠江西岸的珠海斗门投资成立第一家外资企业——伟创力科技(珠海)有限公司。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集团的快速发展,头十年的时间,伟创力旗下子公司在珠海已由原来的一家扩展为十几家。

在伟创力的带动下,斗门的新青片区成为珠江西岸最早的代工企业集聚地。

“最繁华的时候,在全国手机市场上,每6部手机中就有1部来自井岸,音圈马达磁极产量占全球总量的30%。”斗门新青工业园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一个产城融合的伟创力经济圈拔地而起。在这个圈子中,以伟创力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及其相关的上下游配套产业形成内层经济圈,紧接着的就是以农业经济转型从事的商贸流通、房屋出租业等为中间层经济圈。伟创力带来的生活消费刺激了周边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转折点出现在2010年。

此时,正逐渐走出金融风暴影响的伟创力工业园,凭借微软的X-BOX游戏机订单发力,再次呈现一片热火朝天、机器轰鸣的景象。而在太平洋另一端的旧金山,携多项革命性新功能的智能手机iPhone4发布,却给伟创力带来一场意想不到的变革。

“除了X-BOX游戏机,当时伟创力的客户名单主要包括诺基亚、索爱、摩托罗拉手机和IBM电脑等。”有知情人士介绍,随着iPhone系列手机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传统智能手机诺基亚、摩托罗拉等的份额不断被蚕食,伟创力面临订单下滑的严峻考验。

转型▶▷

“代工者”转身“合伙人”

伟创力国际有限公司成立于1969年,在新加坡注册,行政总部位于美国硅谷, 并在纳斯达克上市。伟创力(珠海)工业园是伟创力全球范围内最大的工业园区,是珠海市最大的外资企业。

事实上,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随着国内生产成本优势不断减弱,人力成本、土地成本、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上升,以及汇率的变动,传统的代工行业在市场竞争中不再具备优势。从此时起,一场向高附加值产品迁移的转型探索在伟创力(珠海)工业园内部拉开。

“以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产品为代表的消费类产品,给渠道和生产两个环节的利润越来越低,身处产业链最末端的代工企业,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逆袭’。”广东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表示。

不再执着于苹果、戴尔等大规模订单的伟创力,2010年以来大幅削减PC、消费电子等事业群,并在随后的几年里,把人力、资金等要素更多投入研发,业务向更有附加值的产业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伟创力利用其在生产及物流供应链方面的能力,将重点放在培育、帮助初创企业。“通过帮助新办企业进行产品开发、技术识别,帮助企业经营从概念成型到规模量产,伟创力从‘代工者’加速向‘合伙人’转型。”业内人士介绍。

2015年7月,伟创力将公司英文名从“Flextronics”改为“Flex”,该公司员工向记者介绍,此举是告诉人们,伟创力早已不再是一家电子产品合约制造商,它将努力成为智能产品(IoT)“概念到规模”(Sketch to Scale)全周期解决方案提供商。

转型的步伐艰难,但是铿锵有力。

2017年,伟创力(珠海)工业园实现产值173.56亿元,增长15.4%,在广东省制造业企业500强中排在第11位。为进一步提升伟创力(珠海)工业园的硬实力,吸引更多的客户和订单,该工业园计划从2018年开始,按照工业4.0的标准,对厂房配置、设施和装备在原址进行大规模的升级和改造,建成从概念、创新研发到智能制造为一体的工业4.0智慧工厂。

据悉,改造后的园区将作为全球“旗舰园区”和“示范园区”吸引更多国际、国内品牌客户的项目落地,为客户提供“从概念成型到规模量产”的完整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产品领域会进一步拓展,将涵盖智能手机、AR/VR设备、医疗设备、汽车配件、物联网模块设备、无人机、航天设备零部件等。

伟创力国际首席运营官佛朗索瓦·巴比尔表示,当前,珠海正迎来新一轮大发展,伟创力在珠海的产业布局,与当地的产业发展趋势相吻合,伟创力将抢抓机遇,以工业4.0旗舰园项目建设为新起点,加快高端制造产业布局,推动先进技术、优质人才等要素聚集,建设伟创力全球旗舰园区和示范园区。

未来

“工业4.0”ד特色小镇”=?▶▷

在园区升级的同时,珠海市及斗门区将在伟创力(珠海)工业园周边率先建设工业4.0小镇,助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金风玉露一相逢。规划中的“工业4.0”与“特色小镇”相遇,究竟会擦出怎样的火花?2011年,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长Henning Kagermann率先提出“工业4.0”概念,认为智能制造、机器人、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方面的技术进步,将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

几乎与“工业4.0”概念走红同步,“特色小镇”概念近年来在全国各地风起云涌。

早在斗门去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斗门区镇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就提出,井岸镇要以伟创力为龙头,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产业,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小镇。

今年1月,中共珠海市斗门区第四届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进一步提出打造“伟创力特色小镇”的规划。随后,这一规划逐渐浮出水面,日渐清晰。

“通过特色小镇建设,全力满足伟创力升级改造需求,为区内10万常驻人口打造一个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都相对完善的‘后花园’,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产城融合发展。”斗门区相关人士表示。

乘着伟创力(珠海)园区“工业4.0”升级的东风,企业所在的新青工业园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园区将投资20亿元打造伟创力特色小镇,规划编制将立足体现内涵和品质,更加注重功能配套提升、公共服务提升及远期规范化运营,全力为企业发展提供高水平的基础设施供给。”新青工业园管委会副主任谭韬表示。

一位长期观察珠海城市建设的人士表示,伟创力特色小镇未来有望通过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成功推进斗门乃至珠海市的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成为珠海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为新型城镇化探索新的路径。

●南方日报记者:吴志远、林郁鸿

●摄影:关铭荣

编辑 文秋仪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