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生有!南方+带你看如何用三年造就百亿级产业

城市方法论
+ 订阅

街边最常见的小小电动车,三年为一座城市带来近百亿投资,光是已签约投资建成达产后便可形成超150亿产值。从头戴大红花的普通三轮车,到小资最爱的“萌萌哒”,南方+记者带你看看,广西贵港新能源电动车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在贵港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西江科技创新产业城,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基地展厅内,一辆戴着大红花,挂有加大版的绿色“贵港0001电”车牌的蓝色的三轮电动车被摆在入门显眼处。

说实在,这台“贵港0001电”看上去并不高端大气上档次,人们常常能在田间地头或者城乡结合部遇到它,是装载货物的好帮手。它是贵港造的第一台电动车,由广西乘龙电动车生产,在2015年12月31日下线。

以整车组装为切入点,贵港正逐步向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及技术的研发扩展,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可持续创新能力的新能源电车生产企业,从这辆电动车开始,贵港的新能源产业实现了它的“无中生有”、从0到1。

爱玛、绿源、乘龙、上马、飞能、鑫辰……展厅内基地企业名录里,那些人们熟悉的电动车品牌大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园区负责人说,目前,这里聚集了全国知名电动车整车及配套生产企业79家,投产企业达40多家,电动车产业链已经基本形成。

各式各样的电动车,叫人目不暇接。其中,又以两款四轮小车最惹人喜欢,一款是上班买菜两相宜的绿色代步小车,另一款则是长相“萌萌哒”的警车。

南方+记者上车体验了一把,看到车内空间宽敞,内饰精美。据说,因为产业链配套完善,这些电动车的全部配套生产几乎都能在园区内实现“直供”。

贵港市是在2015年4月提出规划建设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的,三个月后便出台了《贵港市低速电动车生产管理办法》,明确在符合行业标准前提下,二轮电动车可实现带牌销售,三轮、四轮电动车均可上牌,解决了电动车“合法身份”难题。

当年12月31日,“贵港0001电”下线。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揭牌则在5个月后,也就是2016年4月26日揭牌。2017年3月,贵港出台新能源电动车产业优惠政策,最高奖励5000万元。

毫无疑问,为使电动车企业顺利入驻基地,贵港从规划、建设、招商等方面全力扶持,把电动车行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助推产业规模化发展。

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相继出台、完善各类扶持政策,不断增强政策的牵引力,贵港要求一名厅级领导带领一个服务小组,对入驻企业全程跟踪、贴身服务。

一系列动作的推动下,单凭新能源电动车产业,贵港便已经获得了近百亿的投资。

从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内的电动车签约项目一览表可见,39个竣工投产项目的投资总额是39.69亿元,已开工建设项目的投资总额是19.03亿元,前期建设项目的投资总额是32.01亿元,三项合计的投资总额超过90亿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立足广西,面向华南、西南,辐射东盟各国,贵港造的新能源电动车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对于这一点,基地有一个明确的总体发展目标:预计到2020年,可实现年产两轮及三轮车500万辆、四轮车40万辆、电动车配套零部件800万套、产值突破350亿元的目标。

贵港发改委更透露,该市正计划投资157亿元建设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城、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整车及零配件交易市场、成品展示馆和产业文化园等系列产业项目,力争把基地建成华南地区规模最大、产品最全、技术最新、影响力最强的现代化电动车基地。

从田间地头出发,头戴大红花的新能源电动车接下来将给人们怎样的新惊喜,我们拭目以待吧。

【记者】何帆燕 袁纪琦

【摄影】何帆燕 袁纪琦

编辑 朱苏娇 实习编辑 杨馥铫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