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残致死还易复发!这个病威力不小,幸亏有了这个俱乐部

南方名医帮
+ 订阅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不仅会致残致死,而且还容易复发。其实,脑中风、心衰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背后,都潜伏着房颤这只“黑手”。

6月6日,华南首个房颤俱乐部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正式成立。俱乐部负责人、医院党委书记王景峰表示,俱乐部将整合优势学科,组成多学科综合诊疗中心,使房颤患者接受规范化、个体化的系统诊治与康复,提高救治成功率。不仅如此,俱乐部还嫁接远程医疗平台,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整合多学科优势,成立华南首个房颤俱乐部

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目前,我国房颤的救治具有“双低三高”的显著特点,即“知晓率低、规范治疗率低,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

数据显示,我国30岁至85岁人群房颤患病率为0.77%,其中8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达10%以上,房颤人数已超1000万。

与庞大的房颤人数相比,目前房颤防治仍存在不足。王景峰表示,究其原因,是因为患者对房颤危害性的认识还不够,从而引起依从性差,表现为不治疗或自行终止药物治疗,更难谈规范长期随访。

“此外,房颤防治管理牵涉多学科,比如说房颤脑中风急性期需要神经科的诊疗,稳定期可能需要康复科给予专业的康复训练等等。”俱乐部周淑娴教授介绍道。若是由单一科室开展房颤防治,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鉴于目前房颤防治的现状,王景峰提出了成立房颤俱乐部的想法。俱乐部将整合医院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心脏外科、康复科、心脏彩超室、影像科等众多学科的优势资源,开展MDT综合诊疗,为房颤患者制定最合理的诊疗方案。

创新管理模式,推动优质资源下基层

房颤俱乐部将建立 “多环节闭环式管理”新模式,即从房颤各个环节着手,形成房颤筛查及早期诊断、房颤多学科治疗、房颤规范化全程随访等标准流程。

值得一提的是,俱乐部设有危急预警处理路径。随访团队医师利用APP为患者建立电子档案,若发现患者存在房颤心房内血栓形成、房颤脑卒中等险情,他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房颤诊疗多学科团队,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救治方案。

不仅如此,房颤俱乐部将依托医院的“心电远程诊断中心”,与基层医院开展门诊房颤免费筛查等活动,做到房颤早发现、早治疗。

王景峰表示,俱乐部会发挥三级医院技术示范和辐射作用。不仅为患者提供转运服务,而且会承担基层医护人员的技能培训任务,提升基层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让老百姓不走远路就能看好病。

【记者】黄锦辉

【通讯员】林伟吟 刘文琴  黄波水
【校对】符如瑜

编辑 董晨晨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