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观大方的窗帘会成为一个家亮丽的点缀。然而也有不少人因为窗帘是“便宜的软装”,而并未细究个中攻略。殊不知,作为一门“容易坑”的技术活,装窗帘一点都不能“掉以轻心”。
近日,广州市民王女士最近因家中装修,在广州一家专卖店订制了几幅窗帘,按照卖家根据家中窗户尺寸给出的预算,她支付了1万元的订金。但当过几天她去取货时,卖家却表示:原本的窗帘尺寸量错了,还要多加几米,合计算下来,王女士还要额外交2000多元。“原本说是总共2.9米,后来是4米。”
让王女士更郁闷的是,当她把自家窗户尺寸发给有装修经验的姐姐时,姐姐仔细研究后认为,专卖店给王女士家的每个窗户,都多算了几米布。
面对王女士的质问,商家只好承诺重新测量,最后把多余的钱退还给王女士。
预订好的窗帘,缘何又会平白无故地多出几千块钱?原来,窗帘的价钱、尺寸核算,远没有纸面上那么简单。经营了窗帘生意8年的张老板告诉探针君,窗帘生意中暗藏着很多门道和套路……
套路一:除了布料,附件也要钱
“商家对于窗帘的核价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照成品价核算,就是一米窗帘核算多少价钱;另一种是按照单价核算,商家会告诉你一米窗帘布需要付多少钱。”张老板说,很多购买窗帘的人分不清单价核算和成品价核算的区别,就容易被商家混淆概念,付了比预期更多的钱。
探针君也是被张老板的“行内话”弄得一头雾水,于是他进一步解释道:“很多觉得买窗帘只是买窗帘布就完了,其实远没有那么简单。一般窗帘除了窗帘布作为主体外,还包括花边、钩子、罗马杆、轨道等很多复杂的附件组成。这里面的每一块附件,都需要客户额外掏钱,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张老板以窗帘的垂线举例,“垂线只是窗帘的装饰品,一般也不需要它,而且比较容易损坏。但是这种每米成本不足1元的附件,经常被卖到每米7-8元,合计下来,甚至比窗帘布的价格还要贵。”
套路二:窗帘布按“平方米”算
“绝大部分情况下,窗帘布的计量单位都是‘米’,如果有商家建议你用平方来核算尺寸,那就一定要多加警惕了。”张老板说。
张老板介绍说,一般情况下窗帘布的幅数是固定的,一般是2.8米,顾客购买窗帘布,都是从左往右按米结算。不少商家对顾客说按平方米来结算,但价格却和用米结算相差无几。“如果取用6米的布,按照平方算的话就是16.8平方米,多出来的价钱就被商家不知不觉地收了过去。”
套路三:褶皱越多越花钱
“并不是窗户有多宽,就只需要多长的窗帘布,因为需要打褶子的缘故,窗帘布的米数要比窗户本身宽得多,但也不是越宽越好。”张老板说。
张老板告诉探针君,作为商家肯定希望顾客订制褶子厚的窗帘,向顾客介绍说“褶皱多才显得窗帘美观”,但从实用的角度看,褶皱太多的窗帘不仅难以清洗,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向顾客介绍1:2的褶皱,即3米宽的窗户需要6米的布料,这种窗帘相对比较实用美观。当然,如果对美观度要求不高的话,3:5的褶皱也是可以的。如果对褶皱有要求的话,可以主动向店员提出来,免得花费多余的钱。”
【记者】吴扬
【校对】蓝淑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