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广东)-韩国发展交流会今日在惠举行

惠州发布
+ 订阅

  去年1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江苏省设立中韩(盐城)产业园,在山东省设立中韩(烟台)产业园,在广东省设立中韩(惠州)产业园。这3个产业园有哪些共性?又各有哪些优势?将来主要扮演什么角色呢?相比其他两个产业园,中韩(惠州)产业园的优势和特点又体现在哪些方面?日前,记者就上述问题进行了采访。

  3个产业园共性

  都位于沿海城市且与韩企渊源不浅

  商务部发布的消息显示,烟台市、盐城市和惠州市分别地处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在开展对外经贸合作特别是对韩经贸合作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三个城市建设中韩产业园,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区域平衡的对韩合作布局,实现北、中、南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形成以点带片、以片带面的辐射带动效应。

  为什么中韩产业园会花落烟台、盐城、惠州三地呢?

  首先来看,这三座城市都是沿海城市,在交通和区位上有优势。

  烟台,地处山东半岛东北部,东连威海,西接潍坊、青岛,南邻黄海,北濒渤海,与辽东半岛对峙,与大连隔海相望。烟台全市土地面积13745.95平方千米,海岸线长909千米,濒临渤海、黄海,有岛屿63个。

  盐城拥有江苏省最长的海岸线、最大的沿海滩涂、最广的海域面积,同时也是丹顶鹤的家园、麋鹿的故乡,在沿海滩涂上建有麋鹿和丹顶鹤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

  惠州,位于广东省中南部东江之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南临南海大亚湾,毗邻深圳、香港,北连河源市,东接汕尾市,西邻东莞市和广州市,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其次,从韩企和这三个地方联系来看,三地和韩企的渊源都不浅。

  2014年10日,总投资5亿美元的韩国三星工作机械项目落户盐城市开发区,这家韩企在精密机床、半导体装置、工业机器人等领域拥有雄厚的研发生产实力。项目全部建成后,年销售收入不低于18亿元,税收不低于1.2亿元。目前韩国已成为盐城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和第一大外资来源国,盐城也成为江苏省韩资大企业最集中的城市。截至今年5月30日,该市累计落户现代起亚、摩比斯、新韩银行等韩资项目764个。2万多名韩国人常年在该市工作与生活。

  早在2014年,烟台对韩贸易突破百亿美元大关,占中韩贸易总额的1/27;累计3550多个韩资项目投资烟台,投资额53亿美元,占韩国企业对华投资的1/12;双边旅游观光人数达到32万人次;已与韩国群山、仁川等5个城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5万韩国人住在烟台,3万烟台人在韩国学习工作。

  在三个城市当中,惠州与韩国渊源最早。追溯到1992年,韩国三星电子株式会社与广东省惠州地产总公司成立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的合资公司。1993年9月正式投产,注册资金为3200万美元。2006年开始引进手机生产,如今,三星电子智能手机及配套产业链产品居全球前列。截至2017年底,惠州市累计审批韩资企业250家,占全市比重的2.3%;实际利用韩资7.3亿美元,占全市比重的2.5%。累计投资总额超千万美元的韩资企业共有33家,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和化工产业。此外,惠州境内韩资企业涉及从业人员近4万人,约有3500名韩国人在惠州工作和生活。

  惠州产业园特点

  空间范围分为核心组团和联动组团两个层次

  这三个中韩产业园未来主要扮演什么角色呢?

  目前,中韩(盐城)产业园园区总体规划初步确定。调整后的规划范围包括3个功能板块,分别为产城融合核心区、服务业集聚区和临港产业配套区,依据相关城镇规划确定规划面积97平方公里。其中,产城融合核心区依托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产业以及以汽车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服务业集聚区依托盐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大数据基础应用、大数据研发孵化及上下游配套产品制造,以及健康产业、文创旅游、现代商贸等都市产业。临港产业配套区分为大丰港产业配套区、空港物流园区和滨海新区临港产业配套区3个片区。

  根据烟台市政府披露的园区规划蓝图,烟台中韩产业园将致力于发展成为中韩自贸区产业合作示范区、东北亚综合国际物流枢纽、“一带一路”战略合作平台和韩国元素突出的智慧型宜居新区。在产业方向上,烟台中韩产业园将立足于烟台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海洋工程及海洋技术等新兴产业,物流、商贸、检验检测认证、金融保险、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健康服务、养生养老等现代服务业方面与韩国企业开展务实合作。园区将重点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新兴产业共生区和临港经济区,形成“一园三区”空间布局。

  按照规划,中韩(惠州)产业园空间范围分为核心组团和联动组团两个层次。其中,核心组团依托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规划了6个片区,总面积共约94.1平方公里,分别为潼湖生态智慧区、仲恺高新区高端产业合作区、大亚湾化工及海港保税区、惠州空港经济产业园、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罗浮新区康养国际合作园。联动组团包括包括惠东稔平半岛环考洲洋经济带、惠城区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有关区域,以及惠州空港经济产业园、罗浮新区、仲恺高新区和大亚湾开发区除纳入核心组团的其余部分。在产业规划上,以电子信息和石油化工两大支柱产业的合作为基础,围绕“互联网+”、智能制造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大力引进和培育符合惠州与韩国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新产业、新业态,做大做强做优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两大核心支柱产业,推进汽车与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2+2+N”现代产业新体系。

  惠州产业园优势

  石化和电子信息产业与韩国优势产业高度契合

  与盐城、烟台相比,惠州又有哪些优势和特点呢?

  众所周知,广东是中国对外贸易第一大省。惠州所处的区域有着全国独一无二的市场优势,为中韩两国深化全方位经贸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惠州也是珠三角城市群的重要一员,这个区域是当前中国创新要素和创新型产业高度聚集的地区,创新实力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惠州与韩国经贸合作日趋紧密,三星、LG等韩资企业纷纷抢滩惠州投资创办企业。在平板显示、移动互联网、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惠州与韩国的产业合作和贸易往来密切,其中,惠州三星已成为三星集团在中国最大的生产基地。

  韩国是惠州第二大的出口市场,2017年惠州出口市场占比中,韩国占28.0%,居第二位(香港29.7%、美国16.9%、欧盟7.4%)。2017年,惠州对韩贸易总额达889.5亿元,占广东省对韩贸易总值的19.7%、全国对韩贸易的4.7%。

  当前,惠州正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努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将进一步深化与韩国的科技合作,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为建设以创新型产业为重点的中韩产业园提供智力支撑。

  此外,惠州在广东对外开放战略中地位突出,广东区域机制体制创新的浓厚氛围对惠州形成强烈的辐射带动效应,将极大促进中韩(惠州)产业园吸收运用广东机制体制创新成果,尤其是自贸实验区的创新成果,为率先开展落实中韩FTA试点,探索中韩经贸合作新路径、新模式提供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惠州的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产业发达,是中国首批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重要石油化工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加快发展。这与韩国的优势产业契合度高、互补性强,将是中韩(惠州)产业园与烟台、盐城产业园错位发展的重要优势。

  惠州产业园前景

  争取开通惠州机场直飞韩国航线、惠州港至韩国港口海运航线  

  据中韩(惠州)产业园相关负责人透露,我市将按照把中韩(惠州)产业园打造成为“创新高地、政策洼地”的思路,积极落实中韩自贸协定有关规定,加快复制推广广东等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充分发挥“六区联动、政策叠加”优势,努力把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成为中韩地方经济合作和高端产业合作的新高地。

  近期,产业园将以我市电子信息和石油化工两大支柱产业为基础,重点研究现代产业发展趋势、龙头企业战略动向、新兴企业全球布局、领军人才创新成果等,引进和培育一批引领性、创新型新产业,提升高端产业聚集度和核心竞争力。

  同时,科学制定“招商图谱”,加大对韩宣传推介,通过办好第七届中国(广东)-韩国发展交流会、组团赴韩国招商选资等形式,把韩国现代、LG、晓星等大集团、好企业请进来参与产业园建设;落实惠州与韩国城南市友好城市关系协议,将惠州产业优势与城南“韩国硅谷”技术优势相结合,促进中韩产学研交流合作。

  据悉,为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我市力争开通惠州机场直飞韩国航线、惠州港至韩国港口的海运航线;探索建立惠州-韩国通关合作机制。加大要素倾斜力度,全力推进产业园核心组团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未来,这里将建设成为广东“第四个自贸区”、华南地区实施中韩自贸协定先行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与韩国“欧亚倡议”重要对接融合点、粤港澳大湾区对外经贸合作平台以及广东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示范区。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