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乡村振兴!东莞这个镇频频“走出去”,探索产城融合新路

南方+ 记者

“细节决定成败,我们要结合自身实际好好思考,统一思想,规划蓝图,制定并强化管理机制,建设美丽石碣。”东莞市石碣镇委书记罗晓勤赴浙江省考察“美丽乡村”建设,由衷地发出感叹。

近日,罗晓勤率石碣党政代表团赴浙江省杭州、湖州、嘉兴考察,学习借鉴经验做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记者注意到,石碣党政代表团频频外出考察取经,从毗邻的广州、深圳、佛山等地到浙江,再到台湾,乃至日本等,围绕乡村振兴、“三旧”改造、产业发展等方面探索新路径,加快提速发展,努力推动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

借鉴经验推动城市更新发展

石碣党政代表团考察首站来到杭州,参观了万科良渚文化村、桐庐县芦茨村和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下姜村过去因地处深山、交通闭塞,村民生活环境艰苦。为了发展,下姜村下了很大决心。如今,下姜村是浙江省“美丽乡村”的示范村,2007年起,该村规划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民宿、农家乐,让下姜“破茧成蝶”。2014年起,下姜村大力整治环境卫生,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参与,取得显著的成效。

罗晓勤说,下姜村从小村庄发展成示范村、精品村,无论是管理经验还是发展思路,都值得学习与借鉴。

借鉴治水做法,亦是石碣党政代表团“走出去”学习的重要一环。代表团走进了湖州安吉余村、莫干山镇和南浔区千金镇考察。千金镇南窑桥村葫芦兜治水很具典型,经过整治后成了一个景点。然而在整治以前,这里是一潭死水,垃圾成堆,环境污染严重,典型的劣V类水体。

目前,千金镇40多个劣V类小微水体全部整治完毕,打造了集镇村公园型、景区观光型、乡村田园型三类小微水体示范点12个,变“小微水体”为“小微景点”。

如何探索乡村振兴,建设美丽石碣,摆在石碣镇党委政府的面前。为此,石碣积极拓展多种渠道,其中,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一项重要的举措,石碣率队“走出去”,将经验做法“引进来”。

今年4月,石碣党政代表团赴深圳天安数码、中洲集团和星河集团,考察“三旧”改造项目,寻找发展新突破点。代表团参观了中洲集团开发的上沙中洲湾、中洲SCC大厦等项目,其中,上沙中洲湾所在的上沙村靠近福田中心区,地铁7路线和9号线在项目附近设站,区域位置优越。中洲SCC大厦位于南山中心区核心位置,被深圳市政府定位为深圳特区西部商业中心、商务中心和文化中心。

“中洲集团在城市更新开发方面累积了很多经验,我们计划在粤港澳大湾区‘生根’,下一步希望进驻石碣,为石碣城市更新贡献力量。”中洲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在星河集团,由做来料加工的鞋厂改造而成的星河WORLD项目让代表团成员开了眼界。该项目发展成为多业态配套的产融联盟新城。

“‘工改工’项目不只是立足于工业,而是要将厂房与产业,包括研发、孵化、加速等有机结合起来。”罗晓勤说,不但要建工业大厦,还要适当开展地产项目,以平衡或弥补产业基础设施的投资,这是城市发展的新理念。

石碣镇委副书记、镇长刘建俊表示,石碣既要建设美丽宜居小镇,又要开展产业信息化的城市升级,当前石碣需要通过产业更新和“三旧”改造,为产业发展提供增量空间。

“走出去”的步伐未曾停歇过。广州、深圳乃至珠三角的发达城市,均是石碣党政代表团考察学习的重要站点。去年8月底,罗晓勤率团前往广州、佛山,考察保利华南实业有限公司的城市更新改造建设项目,为该镇崇焕西路新区规划建设探寻有益的借鉴。

石碣党政代表团考察的版图不断拓展,踏足更多城市,于石碣而言,不仅要引进项目与资源,更重要的是,了解各城市开展更新建设的做法,尤其是土地开发、土地管理、节约集约用地、提升城市空间利用率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筑巢引来凤凰,转变发展方式

此次浙江考察之行,代表团还参观位于海宁市丁桥镇新仓村的梁家墩。作为浙江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梁家墩保留了村庄的原生态面貌,并对老房子加以改造提升,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代表团成员对“美丽乡村”建设有了全新的认识、更深的感悟。桔洲村党工委书记黄锦田说:“梁家墩的乡村环境很有特色,将有价值的都保留下来,是桔洲村开展旧村改造、环境建设值得借鉴的。”西南村党工委书记何健勋表示,学到很多新的理念,接下来西南村要因地制宜,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环境进行规划改造。

乡村振兴的重任落在村(社区)干部的肩膀,石碣率先启动对村(社区)干部的学习考察之行,通过“走进去”,让大家扩大视野,提高思维能力与规划水准。

去年6月,石碣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赴深圳考察“三旧”改造项目建设,参观了中洲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三旧”改造示范性项目,先后前往宝安中洲中央公园、中洲福田上沙项目、中洲城市广场、中洲笋岗物流项目等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推动该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城市功能品位。

中洲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彭伟东介绍,上沙城市更新项目是大金沙改造规划的先行片区,提升滨海城市形象、改善原住民生活居住质量,为青年创业者及生态居家者打造深圳首个“都市文化紧凑型城市”。

石碣镇委委员何志伟说,目前石碣有不少旧村,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做好整体规划与土地开发,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深圳在节约集约用地、维护土地管理秩序、保障经济发展等方面成效明显,经验丰富。要结合石碣实际情况,学习借鉴深圳经验,以长远的目光规划旧村改造建设,释放城市功能空间。”何志伟说。

一边“走进去”,一边“引进来”,石碣加快“三旧”改造,推动城市品质提升建设,同时焕发村组经济新活力。

石碣村(社区)表现出强烈的提速发展愿望,希望借力政策的东风,创造村组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水南陈屋村是其中的典型,该村小组拥有厂房面积达7万平方米,不过,存在老残破旧、使用率低、产出效益小等问题。“破旧厂房对有投资欲望的企业吸引力不大。”该村小组负责人说。

水南陈屋村的发展问题引起了刘建俊的关注。刘建俊表示,在“三旧”改造方面可多参考东莞市区及广州、深圳等周边大城市的经验做法,结合目前企业对“机器换人”等发展需求,改造出高标准、高配套厂房,为将来发展预留出空间。

“走出去”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时下,石碣面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机遇,也面临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机遇,于石碣而言,将按照“产、城、人、文”融合发展思路,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和先进制造业提升,努力建设成为“产城相融”的新时代宜居生态小镇。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石碣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石碣推动更多高科技优质项目落户,助推产业转型升级。5月下旬,刘建俊率队赴日本考察企业,增强日企扎根石碣发展信心。

包括太阳诱电、砂永树脂制作所、田村制作所,三家日企有意今年加码在石碣的设备投资,其中,太阳诱电今年投资预算2亿元,实现智能工艺化和高水平管理。

此次赴日之行取得硕果累累,与石碣之前打下的扎实基础是密不可分的。去年4月,罗晓勤率队赴日本开展考察调研,拜访了太阳诱电株式会社、小仓离合机株式会社、田村制作所株式会社等企业,达成一批合作和增资意向。

罗晓勤说,石碣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重镇,希望日资企业更多关注石碣,继续扩大在石碣投资规模,帮助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一流人才,携手推动石碣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当前,石碣正加快推进“倍增计划”实施,支持有潜力的优秀企业实现规模和效益的倍增,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给予政策支持。石碣希望企业能将更多更具科技含量的项目落户,助力石碣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

显然,随着城市品质建设推进,配套条件日渐完善,石碣招商引资的步伐将迈得更大,迈得更快,而石碣的优势条件通过“走出去”亦不断凸显。

去年3月,罗晓勤率党政代表团赴台湾,围绕“倍增计划”宣传相关政策,争取企业增资扩产。按照开拓新渠道、接洽新项目、落实意向项目、深化已有项目合作的工作思路,代表团走访了台达集团、光宝集团、致伸集团、岳丰集团、徐记公司和力宝集团。

这次,罗晓勤又“捧着”丰硕成果回来:企业达成投资项目及意向7宗,投资总额达10.85亿元。

辉煌成绩的背后,离不开石碣强而有力的措施、周到贴心的服务。

石碣深入实施“倍增计划”,出台相关意见与办法,计划投入5000万元支持实施“倍增计划”,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服务资源,推动企业集约倍增发展。

罗晓勤说,实施“倍增计划”企业抓住机遇、加快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最佳时机。接下来,石碣将加大扶商力度,营造亲商、安商、稳商的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助企业做大做强。

■观点

石碣推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大有作为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林江表示,石碣通过实施“走出去”做法,到国内外先进的城市寻找差距,引进资源,借鉴经验,这是非常喜人的。石碣不是为了考察而考察,亦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有针对性的学习与借鉴,以别人的优势来克服自身的弊端,寻找更多的提升渠道。

石碣不仅引进资源,借力外界资源探索更优路径,实现快速增长,同时将自身区域优势、配套服务等要素进一步凸显,吸引更多的关注,亦吸引了更多资源的聚集。石碣在推动城市品质建设、产业优化发展等方面将大有作为。

【记者】何建文

编辑 冯文美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