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游,兆丰年!白云区舞火龙入选省级非遗项目名录

南方+ 记者

每年中秋节,白云区多条村都上演鞭炮声齐响、万人空巷的舞火龙活动。

日前,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包括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3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35项,白云区舞火龙作为一项独具特色的地方民俗被列入扩展项目名录。记者了解到,接下来,白云区将进一步加强“一区一品牌”建设,对舞火龙项目进一步挖掘打造,擦亮火龙文化节这一白云民俗文化品牌。

每年中秋节,白云区多条村都上演鞭炮声齐响、万人空巷的舞火龙活动。

传播民俗文化,成功举办六届火龙文化节

“火龙在,瘟魔除;火龙旺,子孙兴;火龙游,兆丰年。”每到中秋前夕,在白云区的清湖、科甲水、夏茅、石马、江村、大田、小塘及嘉禾等地,当地村民就会开始张罗,用榕树、草藤扎成长龙的模样,以榕树叶做龙鳞、榕树须做龙须、麻绳做龙筋、柚子或者木瓜做龙珠,龙身插满了点燃的香火。到中秋当晚,由村里精壮男子抬到祠堂门口,举行舞火龙活动。霎时,鞭炮声齐响,万人空巷,上演火龙追月的盛景,蔚为壮观。

有关资料佐证,这项独具特色的祈福活动至少可追溯到元末明初。白云区文化馆有关负责人介绍,舞火龙作为白云区众多非遗项目中的一项,由民众自发形成,至今保留了最为原始的舞火龙仪式和制作过程等,数百年来均未发生时间和地理空间上的转移,在白云这片大地上代代传承并愈演愈烈,是一项纯原生态的民俗。

为使舞火龙习俗得到重视和保护,更深入地弘扬传播地方文化,2009年,白云区着手深入挖掘,白云舞火龙习俗开始踏上申请非遗之路。白云区到各村调研、普查,了解舞火龙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情况等,寻找历史文献进行佐证,邀请民俗专家对白云区舞火龙习俗进行研讨,并于2012年成功举行首届白云火龙文化节,火龙节正式成为白云区一项民俗品牌,至今已举办六届。

每年中秋节,白云区多条村都上演鞭炮声齐响、万人空巷的舞火龙活动。

加强“一区一品牌”建设,擦亮白云民俗文化品牌

2015年,舞火龙习俗成功列入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去年,白云区中秋舞火龙盛况更是上了央视新闻,不少国内外的华人通过网络了解舞火龙这一传统民俗,白云舞火龙民俗从乡村舞台走上央视舞台。白云区文化馆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得益于对舞火龙习俗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突破。近年来,白云区借助互联网直播,通过举办非遗图文展览、推出火龙节手机游戏等方式,对火龙文化进行传承、弘扬和创新,让舞火龙习俗不仅仅在中秋节当晚上演,而且通过网络、图片、文字、游戏等,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熟知。正是因为影响力和传承价值上的不断提升,日前,舞火龙项目成功入选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白云区文化馆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白云区将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传播和管理工作。下一步,白云区将加强“一区一品牌”建设,对舞火龙项目进一步挖掘打造,擦亮火龙文化节这一白云民俗文化品牌。

【记者】宾红霞 余秋亮 

【通讯员】云宣 陈若兰 

【校对】吴荆子

【摄影】石建华 谭札烽

编辑 张波尔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