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又多了1个省级非遗项目,蒲米!紫金人你多久没吃过了?

河源发布
+ 订阅

日前,广东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39项)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35项)公布,其中,紫金蒲米入选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蒲米制作在紫金已有400多年历史

 

蒲米,又称熟米。蒲米制作在紫金已有400多年历史,据《紫金县志》记载:“本县山多林密,建县之初人少地多,尔后县外客民陆续迁来定居,多因水土不服,面黄肌瘦,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知县陈荣祖教民食用熟米,去湿除寒,此后,本县多数农户食用熟米”。

据专家验证:蒸(蒲)谷的加工过程中,普通稻谷经过水煮,使谷物有益元素渗透到稻米里面,而且经过加工改变了大米原来的淀粉结构,也应证了西方发达国家把稻谷壳通过深加工做成食品的好处。熟米具有消食和除湿去寒等效果,为客家地区群众所喜爱。肠胃疾病患者看中医,医生多吩咐要吃蒲米。

蒲米制作技艺分四个步骤

蒲米的传统制作,首先选用符合国家粮食生产标准的优质稻谷,多用刚收割的湿谷,也可用干谷。选用优质水源,根据中药材制作方法蒸、煮、晒的原理精制而成。

一是煮谷(焖谷)。用大生铁锅将清水煮开(100℃),将稻谷倒入锅内抹平,水浸过稻谷2至3厘米为宜,去掉漂浮在水面的杂质,盖上锅盖。再煮5至10分钟熄火,让其自然焖5至6个小时。

二是蒲谷(转锅)。先将锅里的稻谷由上至下按顺序捞起放入箩筐排干水分,再按顺序放进干锅里,按50公斤谷800cl水的比例加水,盖上锅盖生火加热30分钟左右,锅内有噼噼啪啪响声(即锅底烧干)时停火,焖足1至2小时(此过程产生色、香、味),开盖将稻谷放到箩筐装好。

三是晒谷(干燥)。晴天在干净的晒谷场上将蒲谷均匀散开,每晒1小时翻一次,5-6小时谷可晒干。

四是碾米。用碾米机将蒲谷(熟谷)碾成大米即蒲米。蒲米比普通生米略大,黄白色,呈半透明。蒲米的食用方法有蒸饭、煮粥、爆米花。用蒲米做成的箩卜粥、瘦肉粥最受欢迎,蒲米、生米也可混合煮粥。蒲米又可制作米橙、糕点和擂茶。

蒲米制作从明朝万历18年传入紫金至今400多年,第一代传承人是生于明正德25年(1527年)的黄迁,紫金龙窝镇嶂下村人,此后世代相传。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农村几乎每个家庭妇女都会做蒲米。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传统习俗的热情虽不如从前,但是目前仍有许多客家人保持食用蒲米习俗,许多饭馆也还保留蒲米饭、蒲米粥的经营。

广东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都有哪些?大家一起来了解。

!!!!!!!!!!!!!!!!!!!!!!!!!!!!!!!!!!!!!!!!!!!!!!!!!!!!!!!!!!!!!!!!!!!!!!!!

!!!!!!!!!!!!!!!!!!!!!!!!!!!!!!!!!!!!!!!!!!!!!!!!!!!!!!!!!!!!!!!!!!!!!!!!!!!!

!!!!!!!!!!!!!!!!!!!!!!!!!!!!!!!!!!!!!!!!!!!!!!!!!!!!!!!!!!!!!!!!!!!!!

!!!!!!!!!!!!!!!!!!!!!!!!!!!!!!!!!!!!!!!!!!!!!!!!!!!!!!!!!!!!!!!!!!!!!!!!!!!!


-来源- 

省人民政府网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