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公益不仅是支教扶贫,大咖云集南方公益年度论坛纵论公益“新动能”

南方公益创享+
+ 订阅

随着社会价值共创成为企业公益领域的新热点,企业公益传播如何找到“新动能”,成为“2018南方公益年度论坛”的中心议题。

5月30日下午,由南方日报社、中山大学广州大数据与公共传播重点基地、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联合举办的“2018南方公益年度论坛”在广州举行。论坛现场发布《南方公益·2017企业公益传播力报告》,围绕新鲜出炉的报告以及“公益新动能——企业社会价值共创路径探索”的主题,来自公益慈善领域的专家与企业嘉宾各抒己见。

论坛现场同时举办“2017南方公益传播奖”颁奖仪式,并正式上线“南方公益创享+”南方号,打造共建共享公益传播智库平台。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等33个公益项目分别获得“2017南方公益传播奖”荣誉奖、蝉联奖、年度奖和单项奖,

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商道纵横总经理郭沛源:公众关注并转化为消费和投资选择,才是顺畅的企业社会责任逻辑

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商道纵横总经理郭沛源强调,企业社会责任应由公众塑造。郭沛源认为,社会责任倡导的重点对象既有企业,也有公众,而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是根本性的,企业品牌终究是由大众塑造,企业行为也终究为大众左右。“所以,只有公众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并转化为消费和投资选择,这才是顺畅的企业社会责任的逻辑。”郭沛源说。

郭沛源观察发现,在国内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有几个最核心的动力,第一个来自于欧美品牌的采购商,他们在采购的时候要求供应链的审核,所以国内企业要提升自己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第二是政府倡导企业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特别是国资委倡议要求央企,央企一动,行业内很多企业就跟着动起来了。这两个逻辑是外在的,是自上而下的,但相信未来的企业社会责任会有调整会变成内在驱动的,企业家要本身要有企业社会责任的追求,知道企业社会责任才会让自己的企业更久远,从而产生自下而上的改变:公众和消费者能够让企业认识到企业的品牌会因为做企业社会责任更加值钱,企业产品会因为企业做社会责任从而更受到公众的认可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广州社会创新中心理事长周如南:企业公益可尝试向“战略性慈善”方向发展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企业的CSR(全称是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即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企业的战略选择之一。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广州社会创新中心理事长周如南在论坛上表示,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在具体实践中呈现出多元形态和路径。企业设置专门的CSR部门甚至企业公益基金会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一种常规做法,同时企业社会影响力投资、社会企业等概念和理念也正在不断被实践。

“从这些趋势上可以看出,国内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和国企开始有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并且愿意付诸实践。“但周如南同时指出,问题在于,目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的存在功利主义的思考,更多地把它看作对外进行品牌塑造或者影响力传播的一部分,这个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应该更加深层次地思考提升企业系统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和减少社会问题制造的可能。

周如南还介绍了企业公益的六种模式。一是公益主题活动型,选一个特定的公益议题,通过宣传引起公众的关注;二是公益慈善捐赠活动型;三是社区志愿者活动型,企业将自己的员工变成志愿者,为社区公共服务;四是价值链社会责任活动型;五是参与公益创投,运用风险投资的理念和模式做公益,将资金投入到致力于公益的新型组织帮助他们发展;六是成为社会企业。

从企业公益的多元模式中可以看出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外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主要体现在企业更加注重产品与社区、商业与环境等多重维度关系的平衡发展,实现义利并举。周如南认为,从企业角度来讲,战略性慈善是企业用商业行动改变世界的做法,所谓的战略性慈善是指只有当企业的公益项目同时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时,企业慈善行为才能与股东利益一致。

如何才能达到战略性慈善?周如南举例说,五菱汽车在三四线城市被视为一款神车,因为它是乡镇青年实现创业梦的载体,汽车也曾在考虑过支教助学等公益方式,却为何不为消费人群做些增值服务?后来,周如南帮助公关公司为五菱设计的项目就是成立创业基金,只要是五菱汽车的消费者,就可以提供一笔小额贷款,帮助小镇青年实现创业梦想,而车主也受到尊重,继而赢得口碑带动销售。

周如南说,现在一提到公益行为,多是集中在支教、给农村孩子奖学金、学费等等,但很少资助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以李锦记“思利及人助学圆梦”项目为例,它对一些学习烹饪的学生,承担生活费、学费等,而且还可以帮助解决就业,而学生可以顺便帮助李锦记销售调料,或者在成为厨师后,告诉周边的人,烹饪的秘诀在于李锦记的调料,这样达到双赢的结果。

CSR环球网联合发起人陆敏君:扶贫的重点应放在“赋能”而非“资助”

近年来国际和国内CSR领域都涌现出不少新的议题。 在这些议题中,精准扶贫无疑是现阶段最热门的。此次论坛上,多家企业表示,企业也有自身的局限,最好的模式是整合各方的资源,共同参与精准扶贫。

CSR环球网联合发起人陆敏君强调,商业扶贫模式的创新关键在于“扶智”。她表示,商业扶贫模式的创新,关键在于挖掘贫困地区的核心优势,并寻找与企业自身优势的结合点,力求做到资源互补,重点放在“赋能”而非“资助”。例如,目前开展得如火如荼的“电商精准扶贫”,就是很好地利用了电商渠道的物流和商品展示流量优势,帮助更多的贫困地区滞销商品走向市场。

陆敏君表示,越来越多专业人士,甚至是其他领域跨界专业人士开始投入进来,在这个领域去贡献、去发热,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在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士收入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未来一定会是推动社会改变和社会发展的一股很重要力量

广州奥美集团事业总监高明:名人、明星参与公益传播若过度关注流量,很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结合当下的企业公益发展新趋势,广州奥美集团事业总监高明为企业社会责任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他认为,企业全产业链参与公益正在成为一个趋势,消费者对于包装材料使用以及包括碳排放的减少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企业需要做好减碳、减少包装污染的计划。其次是公益定制化的传播对企业传播人员的专业性也提出了更高需求,当引入名人、明星参与公益传播时不能只关注流量,还要重点关注其本身对公益项目理念的认同度以及实践行为,不然很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高明说,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明晰,有专长的人可以聚焦专业领域,比如说时尚电商平台唯品会,利用时尚又发挥传统非遗,引入设计师,电商从质检、生产、包装、安全体系,这就是“各司其责”的体现。“去年我有参与广州市一些公益相关行为,比如说贡献我的时间,跟社工组织去做培训,比如说贡献自己的专业,以惠民为代表的关注特殊人群的组织做一些策划,帮助他们怎么募钱,做产业链的分析,将特殊人士和现代社会企业进行关联。”高明举例说。

【记者】彭颖 赵兵辉 郜小平

【摄影】吴伟洪

编辑 赵兵辉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