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廖志钟:独具匠心炼草药,只为传承罗浮山百草油

惠州文明
+ 订阅

罗浮山,钟灵毓秀,堪称岭南仙境。

这里自古以来就是草药宝库,

3000多种植物中1200多种为草药资源。

1600多年前,

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

医药学家葛洪来到罗浮山,

炼制出“百草药油”。

千百年来,“百草药油”经一代代传承,

成为今天闻名遐迩的罗浮山百草油,

并在几年前被认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五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罗浮山百草油第六代传承人廖志钟入选其中,

成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他和罗浮山百草油有什么样的故事?

罗浮山百草油将如何传承和发展?

结 缘

在罗浮山下长大,常跟大人上山采药

廖志钟的办公室里弥漫着一股清爽的药油味道,他在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已工作了35年,是一名总工程师。除了总工程师这个头衔,他还有两个职称:主任中药师、高级制药工程师。

廖志钟生于1964年,在罗浮山下的博罗县长宁镇水边村长大。廖志钟从小就对中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想了解中草药的药性、每种中草药能治什么病。他至今对一种中药草还魂草有深刻的记忆,“还魂草晒不死,晒干后放入水里又会恢复原样,还能继续生长,生命力很强,因此化血祛瘀效果很好。”

1970年,罗浮山制药厂成立(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前身)。这对廖志钟来说意义很特殊,因为他的父亲后来进入了该厂工作。

因为父亲在厂里工作,廖志钟每逢假期就来厂里玩,开始对百草油熟悉起来。那时生产因为时常缺乏药材,厂里经常发动职工和家属上山采药。廖志钟便跟着大人上山采药,对百草油方子中所用的草药熟悉起来。“地胆草、贯众、水杨梅等草药我都认识。”廖志钟记得,不仅罗浮山有这些草药,附近很多小山脉也有。

罗浮山国药旧厂图片。

学成回乡进入药厂工作

廖志钟在百草油味道的熏染中长大,也早早立下了人生志向。上世纪80年代,他考入广州中药学院(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系统学习中药知识。毕业后,廖志钟回到家乡,进入罗浮山制药厂工作。这时,他才真正触及罗浮山百草油的奥秘。

一开始,廖志钟跟着厂里的师傅们学习,成为了一名学徒。他从辨认药材开始学习如何制作百草油。用了3年左右的时间,廖志钟基本掌握了百草油的整个制作技艺过程。不过,他明白,百草油制作技艺有72道工序,想要制作出优质的百草油,3年时间远远不够,需要一直不断地学习、掌握甚至优化。

廖志钟在监测罗浮山百草油生产过程。

传承与发展

72道制作工艺不断优化

廖志钟介绍,自从葛洪炼制出百草油后,此后一直在罗浮山道士间传承。到明代,黄龙观道士陈伯辉将百草油方子定型,他也被确定为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的第一代传人。《广东省志·宗教志》就有记载:黄龙观道士陈伯辉创制百草油。

“后来到了抗日战争时期,罗浮山道观道士流散,百草油的方子流落到了罗浮山民间传承。”廖志钟介绍↓↓↓

后来,百草油第五代传承人叶经国收集了罗浮山百草油秘方,结合罗浮山老道士和老药农的方子,理清渊源、确认药材,延续了罗浮山百草油的制作技艺,配方、制作技艺由罗浮山制药厂继承。

时代在发展,药品质量标准、制作工艺也不断在变化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罗浮山百草油从传统手工制作发展到使用现代化机械辅助生产。在此过程中,现代制作工艺并没有改变罗浮山百草油的传统技艺,而是在尊重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提高了罗浮山百草油的生产质量和效率。“百草油72道制作工艺没有变化,但是对每道工艺制作方法和关键细节进行了优化,这些优化不断提高百草油的药效。”廖志钟说。

廖志钟。

带领团队为每种药材建立质量标准

廖志钟带领团队进行了罗浮山百草油的生产工艺研究、标准研究,组织实施药理毒理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等,使其满足现代药物管理要求。他们为罗浮山百草油方子中的每一种药材都建立了质量标准。

廖志钟发现,百草油方子中使用的药材金线风,野生的比家种的药效更好。但是如何分辨野生的和家种的金线风呢?为此,他和同事比对了几百个金线风样本,经过了上千次试验,发现了野生金线风的特征,“野生的金线风叶子颜色较深,比较厚,泡水后颜色有一点红。”

罗浮山百草油由68味中草药提取的百草精和11种植物精油配制而成。每一味草药标准建立的背后都是大量的对比和试验工作。“不细心分析,不做大量试验,是没法辨别草药质量的,这些工作我们前几年都在做,就是想稳定和最大地提高药效。”廖志钟说,只有不断去发现,不断去做对比试验,不断总结,才能不断提高罗浮山百草油品质。目前,罗浮山百草油质量标准已提高为国家标准,这奠定了罗浮山百草油的传承和发展基础。

建立检测制度提升质量保证药效

在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整排巨大的不锈钢罐看起来气势恢宏。车间气温比较高,弥漫着一股中草药味。“这是我们前两年引进的52套6吨多功能中草药提取罐,现正在蒸煮提取药材。”廖志钟说,就是用这些提取罐来提取罗浮山百草油药液。提取流程是,将经过检测处理的药材倒入提取罐,用茶油低温浸泡15天,再提取药液。“百草油的炼制要1个多月,提取药液后,还要进行分离、过滤、浓缩,再混合以8种植物精油和3种结晶体,这样百草油才基本成型。”

廖志钟介绍,多功能中草药提取罐的运用,更能保证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和浓缩率。除了炼制罗浮山百草油可以运用,其他中成药的制作也能使用。

在廖志钟看来,质量就是药企的第一生命线,质量的提升离不开科技创新。他告诉记者,近年来,公司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现代设备、技术改造,药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等多个环节都建立了检测制度。其中百草油的检测环节多达几十个,“每道工序都有对应性的检测。”这些年,检测方法一直在与时俱进,从最初粗放地眼看手摸鼻闻,到理化鉴别、薄层鉴别,再到现在的液相气相鉴别,方法越来越先进。“只有质量和药效有保证,才是对传承的坚持。”廖志钟说。

廖志钟在多功能中草药提取罐所在车间查看中药提取情况。

加强推介让百草油走向世界

“罗浮山百草油,居家出游好东西。”“百草精华百草油,百姓良药百姓求。”……这些民谣曾经在岭南大地上广为传颂,如今也是流传不绝。罗浮山百草油因具有祛风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被广泛用于感冒头痛、虫蚊叮咬、舟车眩晕、无名肿痛等诸多症状,效果显著,成为不少岭南大众居家必备良药。曾经,罗浮山百草油还通过华侨等,广泛流传到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海外华人特别是广东籍华人中影响很大。

工人在车间分拣罗浮山百草油。

“罗浮山百草油开始是可内服外用的,后来根据国家现代药品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只能选择一种功用,我们当时就选择了外用。”廖志钟说,现在他们在不断进行临床试验等,希望扩展百草油的用途。

近些年,罗浮山百草油的销售区域主要在两广地区。百草油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百草油进行宣传推广。2010年,他带队积极推动罗浮山百草油进入上海世博会,还连续7年参展深圳文博会。每次活动,他会免费赠送一批百草油给国内外客商,大力宣传罗浮山百草油的历史与功效。

如今,廖志钟正在推动将罗浮山百草油纳入广东参与“一带一路”有关项目,希望将罗浮山百草油作为广东文化特色产品向国外推介,将来罗浮山百草油文化遗产能走向世界。

百草油的传统制作器具(现存于罗浮山百草油文化长廊)

对话廖志钟

对百姓有用才能传承下去

记者

您成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心里有什么想法?

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一方面是荣誉,另一方面则感觉身上的责任和担子更重了。接下来准备花更多时间和心血传承罗浮山百草油。

廖志钟

记者

接下来您有什么计划?

第一步,我想把罗浮山百草油相关历史文献、传统工具、用具等进行整理保存。再就是想通过工艺质量的改进,让罗浮山百草油更有生命力。在临床使用价值方面,我们也想不断挖掘。罗浮山百草油功效十分广,但受现代药品管理等影响,无法将更多的功效纳入药品说明书。我们将按照药品开发、研发思路,做药理、药效等多方面的研究,扩展功效使用和人群。在产品开发方面,已增加了无色至黄色规格,未来会开发更多系列产品,如做成喷雾剂、乳胶剂、清新剂等。以后会从不同角度宣传推广罗浮山百草油文化。

廖志钟

罗浮山国药在2003年组建的惠州市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记者

浮山百草油的传承和发展关系该如何把握?

发展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这些年,虽然我们引进了很多现代化设备和技术,但罗浮山百草油72道工序基本工序和方向不变,唯一变化的是我们不断运用现代设备和技术,不断建立标准和制度,不断稳定和提升药效。未来发展无止境,标准和制度的建立也是无止境的,唯一不变的是药效要稳定和提高。只有生产出来的百草油药效好,对百姓群众有用,才能真正传承下去。

廖志钟

记者

下一代的传承人如何培养?

下一代的传承人已经在培养中了,我现在带了30多个徒弟。现在制作工艺比以前更加细化、深化,分工也更多,未来的传承人应该有多个。

廖志钟

记者

对未来的传承发展,心中有一些疑虑吗?

心中也有担忧,现在中草药资源越来越少,优质品的价格在上升,罗浮山百草油的成本也在提升。如果没有好的中草药资源,罗浮山百草油的药效会受到影响,这对传承和发展都有影响,希望大家都能重视中草药资源的保护。

廖志钟

在继承传统制法的基础上,如今百草油的制作已融入现代制药工艺。

来源:惠州日报

记者:方莲花  图片:惠州报业传媒集团资料图片

编辑:西西

转载请注明来源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