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都有1.55万人次要与它相遇!佛山最火爆公交线路了解一下

佛山交通
+ 订阅

你坐过120路公交车吗?无论工作日还是周末,这条线路的公交车上都是人人众人人……

据统计,这条人气爆棚的公交线路日均客流量达1.55万人次,是全市日均客流量最大线路!为何120路公交会成为“客流王”呢?连日来,交通君通过体验和采访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一起来看看吧!

禅城公交120线路

始发南风古灶,终于地铁金融高新区站,是一条典型的禅桂跨区线路,全长约25公里,从禅城往桂城方向,设置37个站点,从桂城往禅城方向,站点则减少至34个。

分析:线路把禅桂重要商圈串联一起

120线路由粤运公交营运四公司负责经营,该公司主管黄的非分析说,该线路途经禅城老城区和桂城主城区,人口密集,对公交出行依赖度高。

同时,该线路把禅桂的重要商圈、学校、公园、市场串联在一起,途经之处,对公交出行需求较大。

在商圈方面,120线路途经禅城的创意产业园、季华五路(东建世纪广场)、普君新城和东方广场,桂城的海三路大润发、保利水城、万达广场,这些都是人流高度密集的商业中心和购物中心,是上班一族的聚集地。

加上沿线还有禅城的陶瓷市场和桂城的金融高新区,这些区域均是热门的上班场所,充分体现了禅桂两地市民无论是在工作、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融合度非常高,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除了商圈,能够带动公交客流量的场地,还有学校和市场,120沿线设置了市一中、海三路小学,还途经佛山三中、佛山十中等学校,这导致了上学和放学期间客流量增加非常明显。而沿线还有燎原市场、旧普君市场、南堤市场、叠滘市场,途经的这些市场,由于在肉菜价格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吸引了不少老人家跨区出行买菜。

评估:禅桂跨区上班一族占七成客流

黄的非分析,长期走这条线路,禅桂跨区的上班一族占了总客流量的七成左右,而且客流呈一定的流向特点,比如早高峰,客流量从禅城往桂城的客流会明显多一些,而到了晚高峰,从桂城下班回禅城的乘客又会较为集中。

从这方面来说,居住在禅城、到桂城上班的市民,会比居住在桂城、到禅城上班的多一些。

禅城区交通局公交科科长黄颖钊认为,禅城区目前共有93条公交线路,约有一半线路属于跨区经营,而120线路跨区的特点,并非它成为“客流王”的最主要因素,而是因为这条线路路线较长,约25公里,比常规15公里左右的线路长了不少;同时最关键是,它经过的区域,都是禅桂最主要的商圈,客流畅旺,加上学校、市场、公园等大客流量因素叠加,促成120线路载客量保持高位运营。

优势:公交提速后增加对乘客吸引力

与此同时,随着公交专用道建设走向规范,强化管理,公交提速后对乘客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以公交专用道为例,该路网通勤日平均运行速度为24.84公里/小时,同比中心城区公交路网提速33.2%,有效提高了公交运行速度,增加了市民公交出行的吸引力,部分市民放弃开小车,改为绿色出行。

在创新公交支付方式上,佛山已开通手机扫码坐公交、地铁的功能。据统计,截至目前,禅城区共有26条公交线支持微信支付,全市腾讯乘车码的使用规模位列全国第一,便捷的支付方式,让乘客实现轻松出行。

除了工作日,在周六日或节假日120线路客流量会不会由于没有了上班一族的支持而出现较大的客流下滑呢?

黄的非表示

一到周六日或节假日,120线路的客流量不降反升,究其原因,主要是跨区购物、休闲娱乐、逛公园等出行需求强劲。

120线路沿线途经南风古灶(石湾公园)、季华园、兆祥公园、文华公园、虫雷岗公园、千灯湖,几乎把禅桂最主要的公园(景点)囊括其中,进一步拉动了市民跨区休闲娱乐和探亲访友。

变化:线路逐步换成纯电动公交车运营

120线路高峰期该线路每隔六七分钟一班车,平峰期约为8分钟一班,开行一个来回需时200分钟,单程时间为100分钟。

尽管该线路成为全市的“客流王”,但依旧使用的是8米长的LNG公交车,而非载客量更大的11米车,这是何解呢?

黄的非表示

事实上,这两年120路经历了多次的优化调整,裁弯取直,目前的线路是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优化而来的。像之前120路始发站点并不是设在南风古灶的,而是设置在石湾的江滨花园,但那里场地窄小,无法满足车辆的正常停靠,因此后来根据实际情况把总站设在了南风古灶景区附近。

由于120线路途经的部分路段,如榴苑路、佛山一中、叠南等,路况并不理想,只能开行8米车,假如改换大容量的11米车型,有些地方根本过不了,或者出现拐弯、调头困难的情况。

尽管没有使用11米长车,但该线路却配置了26辆公交车投入经营,比常规线路运力增加了30%左右。随着禅城公交进一步改革,到明年年底,禅城公交线路将全部换成纯电动公交,届时120线路也不例外,将逐步改为纯电动公交车辆运营。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