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土生土长的顺德人可能也不清楚的龙舟文化......

顺德文艺
+ 订阅

顺德的龙舟竞渡自古有名,

每逢端午节,

顺德各镇街村居鼓声四起。

各大小河涌之上都会出现

细长又五彩斑斓的“蛟龙”

不过,土生土长的顺德人可能也不清楚,顺德的龙舟文化竟有这么多讲究。

下面就让文艺豆带大家了解,这极具顺德本土特色的龙舟文化吧~

转龙头

在顺德传统文化中,农历二月初二是龙抬头日。顺德本地习俗,以起龙为端午第一环节。在大门,起龙前的转龙头方为端午之始。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子时开始,各路龙船队伍抬着龙头、龙尾和神楼,到大门康帅府拜祭祈福。

这一天,大门人流行吃栾樨糕,以本土植物栾樨所做的糕点,有暖胃消滞效能。当地老人说,农历四月还有寒气,吃此糕点有驱寒功效,同时起辟邪作用。

栾樨糕 /网络图片

起龙

起龙,即把沉睡在河涌底的龙船挖起来,拭擦干净,加以维修。这是一个严肃而隆重的仪式,流传至今约300年历史。大门起龙日一般选在农历四月二十前。当天,焚香烛、上酒果、燃鞭炮,随着隆隆的龙舟鼓锣声,壮丁们争先跃入泥淖,锄去杂草挖开淤泥,舀却积水。船身浮出水面,拭擦干净,再经数天至一周,抹猪油、补桐油、添新漆等,再另择时日采青、安上龙头龙尾,即可拜祭出船。

游龙

初一扒东门、初二扒北门、初三扒龙眼、初四扒大门旧寨、初五扒大良,这是顺德民间自古约定俗成的惯例,至今保留。每年农历五月初四,田心桥下,月华桥旁,龙船往来,大门河道上锣鼓喧天,五彩的龙舟争奇斗艳,热闹非凡。

印龙船

端午结束,龙船完成使命后,大家将其藏于河涌泥里。这仪式大家叫藏龙或沉龙,大门将其称为“印龙船”。择好吉日,拜祭完毕,大家把龙船藏在河涌底部,并在其位置附近插几根竹子,以告诉别人这里藏有龙船,也是下一年起龙的标志。

跟着文艺豆了解了这些龙舟文化知识,大家是不是对即将到来的端午节活动更加期待了呢~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