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头村位于广州市花都区东北部,原名为港洲村,“洲”取小岛之意。过去的港洲村并非在小岛之上,然其东南西面皆有水环绕,所以又有“三水朝北,四水归源”的说法。
△港头古村落群,带给游人一种强烈的穿越感。
△港头村门楼,抗战初期作为防御工程建立,两个洞孔用于眺望侦察。
△港头村门楼经过多次修葺翻新,增添了岭南建筑文化元素。
△港头古村落现有十一条保存较好的古巷道。
在港头古村落的入口处,矗立着一座古旧的门楼,门楼始建于抗战初期,是村民为应对日军进犯,作为防御工程自发筹建而成。门楼上层留有两处洞孔用于侦察,紧闭大门后可对敌人形成阻碍。
△港头村修建于民国时期的骑楼。
△港头村古桥过去是货物运载的必经之道,又被当地村民称作“富贵桥”。
港头古村落共有11条古巷,遵循典型广府民居布局,前为池塘,后靠山丘。行走其间,既可看到初建于民国时期的骑楼,也可看到人民公社时期的村民饭堂。
△流溪河拐弯处水流缓慢,水深面广,被村民称作黄泥潭。
△过去帆影如云的黄泥潭码头,现在只有零星小舟不时穿梭其中。
△忙碌农活的港头村村民。
△港头村内有专业的钓鱼场迎接垂钓爱好者。
流溪河曾是连接广州北部与城中心的重要河道,处于河道拐弯处的黄泥潭水流缓慢,水深面广,智慧的港头村民在这里搭建码头,兴建工厂商铺,黄泥潭码头俨然成为当时周边地区的交通枢纽。因此,当时港头村村民的生活比周边村落普遍要殷实。
【南方+记者】罗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