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3%,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9%,
进出口总额增长9.1%。
最新公布的江门统计快报显示,1—4月,江门经济运行延续了一季度的良好态势,多项重要指标增速继续领先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
1工业及固投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在工业方面,1—4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8.61亿元,增长12.3%,比去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按企业规模分,大、中、小、微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0%、1.7%、17.3%、35.5%。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20.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2.2%,民营企业增长11.3%。
在固投方面,1—4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1%,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投资增长8.3%;民间投资增长13.7%;港澳台及外商投资增长13.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8.0%;第二产业投资下降4.9%,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0.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0.6%。
在消费方面,1—4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43亿元,增长9.9%,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1.4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业增长20.5%;零售业增长8.7%;住宿业增长5.3%;餐饮业增长8.3%。
在外贸方面,1—4月,全市进出口总额454.6亿元,增长9.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4.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5.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48.3亿元,增长5.9%,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0.5个百分点;进口106.3亿元,增长21.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4.1个百分点。
在财政金融方面,1—4月,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36亿元,增长11.2%,比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全市税收收入175.39亿元,增长10.5%。截至4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350.19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比3月末回落0.8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961.10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比3月末提高0.8个百分点。
2多项重要指标跑赢全省平均增速
从全省对比来看,较早前发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我市工业经济、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在这些指标的共同作用下,一季度我市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增速达到了8.7%,高居全省第二,增速排名创多年来新高,显示了江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黑马的潜质。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以13%的增速排名全省第一,总量达到248.57亿元,在去年底争先进位成功超越中山之后,今年一季度总量继续稳居全省第六。
最新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1—4月,我市经济运行延续了一季度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仍领先同期全省平均水平。除GDP数据未公布外,1—4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9%、进出口总额增长9.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2%,而同期上述几个主要经济指标全省平均增速分别为:7.3%、10.5%、9.7%、5.3%、10.7%,两相对比,我市上述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三项指标,领先幅度均在3个百分点以上。
从各市、区对比来看,1—4月,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台山市、开平市、鹤山市、恩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6%、14.5%、17%、10.3%、9.2%、13.5%、11%,新会、江海、鹤山增速排名前三,特别是新会区工业经济发展数据较为亮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不仅总量排名全市第一,而且增速高达17%,远远高于同期全市、全省平均增速;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1—4月,上述各市、区增速分别为:5%、14%、21.6%、16.2%、18.6%、18.7、1.4%,新会、鹤山、开平名列前矛。
民营经济成为支撑经济发展“主力军
今年一季度,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领跑全省,其中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1.8%,有效拉动了我市工业经济。
目前,我市民营企业已逾6万户,占企业总数的86.9%;亿元以上民营企业达到671家,占全市亿元以上企业93%。无限极、江粉磁材两家企业入选2017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维达国际入选全国制造业500强。民营经济已成为支撑江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党的十九大提出,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
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民营企业是我市经济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基础依托,
未来将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提质和创新
“高质量发展之路,从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产品质量开始,借质量提升推动品牌的发展,同时也表现在对创新研发的不断坚持。”维达国际董事长李朝旺认为,民营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质量变革仍是主体,以匠心铸就品牌,是企业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则要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培育更多新增长点,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创新是第一动力”,李朝旺指出,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注重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其中,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通过人才及其创新能力的集聚,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实现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科恒股份董事长万国江也坦言,企业追求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和变革具有重要意义。万国江表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制约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速发展的瓶颈,要在人才引进政策上加大力度和宣传,加快江门人才岛的建设,为本土企业输送人才。同时,要加大力度扶持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尤其是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除了企业自身的战略定位和谋划布局,商(协)会的引导和服务作用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今年5月初,全国工商联到我市调研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情况。座谈期间,我市企业家纷纷聚焦“创新”和“质量”两大关键词。全国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永庆在肯定“江门民营企业发展得好”的同时,也提出江门要结合“中国制造2025”布局,加快重点产业集群和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并推动中小企业实现技术创新。
积极营造更良好的营商环境
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支持与推动。李朝旺表示:“企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府对企业的指导和支持。期望政府能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调配资源,引导扶持更多企业向高质量发展。”市照明电器行业协会认为,要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就要深化供给侧改革,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引领产业发展,体现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扶持政策更多地向高质量发展的企业倾斜,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2016年,我市出台《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并通过实施了多项扶持政策。接下来,我市将全方位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主动承接大湾区核心区产业溢出和功能拓展,加快交通等外部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好“1+6”产业转移园和5个万亩园区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项目落地载体。加快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壮大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大健康、大数据等产业。同时,积极强化质量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
我市还将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珠三角(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推动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互联网+制造业”、机器换人、设立研发机构和上市发展等举措,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全省人才示范基地。落实“1+15”人才政策,实施百名博(硕)士引育工程,加快人才岛建设,筹建江门人才资源产业园,为企业发展提供各种人才需要。
同时,我市还将积极营造更良好的营商环境。落实好国家、省、市发展实体经济扶持政策,切实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在加快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上聚焦发力,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在破除民营企业发展因素方面下狠功夫;树立新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突破关键环节,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扩大行政审批委托制授权范围,不断拓展承诺制改革试点领域,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创造工业发展的宽松环境。
抢占大湾区发展风口
江门将实现跨越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出台在即,令人万分期待。作为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中重要一员,江门积极发力大交通、大平台和大广海湾经济区规划建设,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渐见成效。
其中港珠澳大桥、江湛铁路将在近期开通,江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五大万亩园区、四大新城和江门人才岛等重大平台建设不断深入推进,吸引了更多投资者的目光。
可以说,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大“黑马”的江门,
已经提前抢占了大湾区发展的风口。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的正式出台,
江门必将乘着大湾区发展东风,
扬帆湾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对接港珠澳大桥的江门大道南正在全力推进中。图为江门大道东甲立交。 江门日报记者郭永乐 摄
市委书记林应武日前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江门将在交通、产业、科技、金融、人才等方面,加强与大湾区各城市对接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以更宽视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奋力把江门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新的增长极。
深化改革
机制创新为发展提供原动力
近两年来,江门以清单制、委托制、承诺制为重点的“放管服”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突破34万户,江门海关出口和进口通关效率位居全国前列。详情戳这里>>
工业立市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2018年,江门将在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上下功夫,寻求新突破。详情戳这里>>
全面开放
打造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
作为全国著名侨乡,江门拥有独特的侨务资源优势。接下来,我市将在交通、产业、科技、金融、人才等方面,加强与大湾区各城市对接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以更宽视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详情戳这里>>
记者
江门将如何在新起点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
江门要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上率先行动,争创深化改革新成绩。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营造最优最惠营商环境,三是加快形成促进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四是完善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记者
江门是老牌工业城市,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
江门要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寻求突破,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一是实体经济发展要有新突破,二是科技创新要有新突破,三是现代金融发展要有新突破,四是人力资源集聚发展要有新突破。
记者
作为“中国第一侨乡”,江门如何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
江门是全国著名侨乡,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员,对外开放我们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我们将牢牢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机遇,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面开放,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一方面,加快推进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建设。另一方面,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文化交流。
大广海湾经济区
是江门参与大湾区建设的“王牌”
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广海湾的开发建设
打好“王牌”
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毅
日前在接受采访时指出
接下来将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要按将要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加快规划建设大广海湾。
二要加快推进建设连接大广海湾的交通基础设施。加快黄茅海通道、中开高速等项目的建设,对接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推进建设江门大道南(东)线、南(西)线,并启动银湖湾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使出入大广海湾更便捷。
三要加快大广海湾经济区启动区的开发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银湖湾滨海新城。四要围绕南海战略,依托广海湾深水港、临港产业园区,加快海工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提高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积极承接珠三角核心区产业投资溢出。五要全面深化江港澳合作。
来源:江门发布综合江门日报、南方日报等
责任编辑:徐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