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爆发!抢占大湾区发展风口,江门将实现跨越式发展!大家欢呼吧!

江门发布
+ 订阅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出台在即,令人万分期待。作为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中重要一员,江门积极发力大交通、大平台和大广海湾经济区规划建设,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渐见成效。其中港珠澳大桥、江湛铁路将在近期开通,江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五大万亩园区、四大新城和江门人才岛等重大平台建设不断深入推进,吸引了更多投资者的目光。可以说,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大“黑马”的江门,已经提前抢占了大湾区发展的风口。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的正式出台,江门必将乘着大湾区发展东风,扬帆湾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对接港珠澳大桥的江门大道南正在全力推进中。图为江门大道东甲立交。 江门日报记者郭永乐 摄

湾区协同为江门创造更好发展机遇

虽然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尚未出台,不过近期已有不少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就大湾区未来发展作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如近期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就为我们观察大湾区发展的脉动提供了很好的指引。

《报告》提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初步显露世界一流超大城市群和国际自由贸易港雏形,未来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巨型门户枢纽和世界级经济平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目前在发展空间上,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了广佛肇(广州、佛山、肇庆)、深莞惠(深圳、东莞、惠州)、珠中江(珠海、中山、江门)“3+3+3”的空间结构三个经济圈,其中广佛肇经济圈是一体化“巨鸟”的头部,而珠中江经济圈和深莞惠经济圈分别是这只“巨鸟”的“左翅”和“右翅”。未来的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经济体,各城市间将从竞争变为协同,生产力空间布局会更加合理。

大湾区“9+2”城市群一体化协同发展,将为后发优势明显的江门创造更好的发展机遇。在大湾区中,江门拥有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发展空间优势,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唯一具备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的地级市,发展空间广阔,土地承载力优势明显。其中大广海湾经济区是广东最大的省级经济区,规划面积约3240平方公里,开发强度只有5%左右。

此外,在大湾区中,江门承东启西的区位条件无可替代,承担着大湾区对接海南自贸区(港)和北部湾城市群,辐射粤西和大西南的重任;作为全国著名侨乡,江门在港澳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侨务资源在珠三角9市中最为丰富,使得江门扩大开放、吸引利用海外资源更为便利;近年来江门的“多证合一”“两公开一随机”“证照分离”和清单制、委托制、承诺制等“放管服”改革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营商环境和创业创新环境比肩自贸区,激发了市场的蓬勃活力。

市委书记林应武日前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江门将在交通、产业、科技、金融、人才等方面,加强与大湾区各城市对接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以更宽视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奋力把江门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新的增长极。

“江门作为珠三角城市中排名较后的城市,怎么抓住粤港澳大湾区这个难得机遇,改变自己的江湖地位非常重要。”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教授丁力建议,就当前来说,港珠澳大桥开通会给江门带来更多实质性的现实利好,江门要大力推进“香港+江门”,坚持把实体经济发展上去。

打好大广海湾经济区“王牌”

△江门的大广海湾经济区拥有粤港澳大湾区内唯一可大规模连片开发的土地。

记者了解到,为了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江门积极发挥发展空间广阔、区位承东启西等独特优势,主动谋划、积极作为,全力推进五个万亩园区、四个新城和江门人才岛等重大平台规划建设,深入实施“大交通”发展战略,建设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构建承接珠江东岸、辐射粤西地区的高快速路网。

目前,这些举措都已初见成效,其中万亩园区已累计完成土地平整7000多亩,各大园区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全面推进,全年计划投资总额达75亿元以上;在交通对接上,对接港珠澳大桥的江门大道南正在全力推进中,通江达海的江门大道加速成型,大湾区联系粤西的大通道——江湛铁路也正在联调联试,开通在即。

大广海湾经济区是江门参与大湾区建设的“王牌”,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广海湾的开发建设,打好“王牌”,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毅日前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接下来将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一要按将要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加快规划建设大广海湾。二要加快推进建设连接大广海湾的交通基础设施。加快黄茅海通道、中开高速等项目的建设,对接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推进建设江门大道南(东)线、南(西)线,并启动银湖湾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使出入大广海湾更便捷。三要加快大广海湾经济区启动区的开发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银湖湾滨海新城。四要围绕南海战略,依托广海湾深水港、临港产业园区,加快海工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提高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积极承接珠三角核心区产业投资溢出。五要全面深化江港澳合作。

“滨海旅游、海岛旅游是江门旅游的最大特色和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如果要加强旅游业的合作发展,最核心的、最有竞争力的应该就是我们的江门。”五邑大学教授刘志坚建言,要发挥大广海湾海岛旅游资源优势,在川岛探索设立“国际旅游自由岛”,实施更加便利的落地签证或其他好的出入境措施,吸引港澳游客和来港澳旅游的国际游客到川岛旅游。“在海南扩大开放建设自贸区(港)后,我们川岛建设国际旅游岛也看到了曙光,是完全有可能的。”

随着大平台和大交通规划建设深入推进,特别是大广海湾这张江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王牌”逐渐发挥作用,抢占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风口的江门,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出台后,必将会随风启航,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新的增长极。

相关链接

如何把江门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新的增长极?林应武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这样说……

“‘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是新时代广东发展的总任务,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重点和路径指引,对江门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我们要对标省内外最优、最好、最先进水平,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谋划江门高质量发展。”近日,江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应武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江门将按照省委要求,持续兴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并把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转化为前进的不竭动力,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新时代江门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奋力把江门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新的增长极。

△林应武。周华东/摄

深化改革

机制创新为发展提供原动力

近日,香港五邑总会、澳门江门商会正式开始为港澳企业提供商事登记直通车服务,3家港澳企业“足不出户”便拿到江门的营业执照。

近两年来,江门以清单制、委托制、承诺制为重点的“放管服”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突破34万户,江门海关出口和进口通关效率位居全国前列。

△4月13日,江门市国税局、地税局联合举办优化江门税收营商环境座谈会,各界代表充分肯定江门税务部门“放管服”工作,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接下来,江门将加快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力争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在全省乃至全国取得率先突破。同时,深入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压减审批事项和环节,全面推进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抽查,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多证合一”改革大幅提高政府审批效率,大大降低企业办事成本。

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江门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果断淘汰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和企业,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2017年,该市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分别达到463.44亿元、337.7亿元、99.84亿元,同比增长13%、13.8%、24.1%。

△去年11月10日,我市在被拆除烟囱的广悦公司现场召开市区西江沿岸环境整治现场会。

△去年12月3日,江门市蓬江区合和盛投资有限公司60米高的热电联供锅炉大烟囱被拆除。

江门将加快建设“5+1”重大产业发展平台,以汽车制造、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装备、智能制造、大数据为重点方向,积极打造新的优势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端化发展。

工业立市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2018年,江门将在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上下功夫,寻求新突破。

招商引资是实体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环节。江门把2018年作为“招商引资突破年”,认真落实省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聚焦攻坚行动计划,全力引进一批重大优质工业项目,确保每个市(区)都有超10亿元的项目落地。并且,引导金融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领域,促进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推进优质国有企业上市,深化江澳金融合作;探索设立对接港澳的产业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4月13日,总投资230亿元的正威国际集团华南(台山)产业基地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台山。市委书记林应武、市长刘毅与正威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文银出席签约仪式并进行了座谈交流。

在科技创新方面,江门将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总抓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八大举措”,以创新引领区域提质、产业升级、企业转型,构建全市创新生态新格局,确保今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

△江门高新产业新城鸟瞰图。陈敬武/摄

创新驱动发展关键靠人才。在近日举行的“江门市百名博(硕)士引育工程”首批引进对象集体签约仪式上,来自19所高校32个专业的36名博(硕)士成为首批引进签约对象。

全面开放

打造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

作为全国著名侨乡,江门拥有独特的侨务资源优势。接下来,该市将在交通、产业、科技、金融、人才等方面,加强与大湾区各城市对接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以更宽视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为加快形成全方位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大交通格局,江门大力实施“大交通战略”,在“一枢纽、两中心、三通道”的基础上,全面加强铁路、高速公路等重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年内完成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建设,并投入使用;加快建设深湛铁路深江段,打通对接深圳、沟通沿海经济带的战略通道;规划研究深江肇高铁、南深高铁前期工作,打通贯穿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通道,加快推动江门形成国家高速铁路网区域枢纽。打通承东启西的高快速路网,构建北线对接虎门大桥和虎门二桥、中线对接深中通道、南线对接港珠澳大桥的黄金“三通道”。

△4月14日,试验列车驶过谭江特大桥,江湛铁路(深茂铁路与茂湛铁路合称)进入联调联试阶段。

在硬件上,江门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在软件上,该市则计划打造粤港澳合作重大创新发展平台。江门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推进、高标准实施,加快推进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建设,着力推动国际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力争在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中发挥大广海湾的作用,共建具有“江门特色”的粤港澳金融合作平台。探索推进深江、江港、江澳共建产业园区合作模式,在新会滨海新城规划建设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

对话

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全市党员干部要牢记总书记对广东发展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新时代江门改革发展的新局面。”近日,江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应武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江门将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实际行动和成效为广东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作出江门贡献。

争创深化改革新成绩

南方日报:江门将如何在新起点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林应武:江门要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上率先行动,争创深化改革新成绩。

◆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在“破、立、降”上下功夫,破除无效供给,淘汰落后产能。引导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培育引领产业发展、体现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实行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常态化管理,着力清理一批重点领域和环节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中介服务收费,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全面降低企业成本。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 二是营造最优最惠营商环境。坚持“两无两藏”(无收费、无门槛,藏富于民、藏富于企),学习借鉴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经验,深入推进清单制、委托制、承诺制“三制”改革。抓好“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深化营商便利化关联改革。

◆ 三是加快形成促进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幅度减少PM2.5、臭氧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市区6条黑臭水体全面消灭黑臭现象。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 四是完善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江门东部要坚持高标准推进“四个新城”建设,实现由“一中心”向“多中心”拓展,西部要加快优化区域交通网络,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打造全省先进制造业发展高地

南方日报:江门是老牌工业城市,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林应武:江门要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寻求突破,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

◆ 一是实体经济发展要有新突破。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认真落实省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聚焦攻坚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工业投资千亿计划,大力发展汽车制造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教育装备、智能制造、大数据、大健康等产业集群,努力打造全省先进制造业发展高地。主动抢抓产业变革机遇,推动新能源电池、激光装备、智能终端等新兴产业取得突破,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争取3年时间发展培育和集中建成一个千亿产业。

◆ 二是科技创新要有新突破。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八大举措”,加快珠三角(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全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推进江门珠西科技产业创新服务中心建设。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计划,确保今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科技型小微企业突破3000家。

◆ 三是现代金融发展要有新突破。加快江门市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发展,推进优质国有企业上市,完成江门农商银行组建工作,深化江澳金融合作,研究筹建江门华侨银行,探索设立对接港澳的产业基金。

◆ 四是人力资源集聚发展要有新突破。高标准、高规格推动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发展,大力建设一批博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继续实施百名博(硕)士引育工程。加强省市共建,支持五邑大学建设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加快江门人才岛建设,打造全省人才示范基地。

发挥侨乡优势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南方日报:作为“中国第一侨乡”,江门如何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林应武:江门是全国著名侨乡,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员,对外开放我们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我们将牢牢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机遇,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面开放,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 一方面,加快推进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推进、高标准实施,充分利用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借鉴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探索建设广东(江门)自由贸易试验区,着力在金融发展、华人华侨创业支持、投资贸易便利化、税收激励等政策方面谋求突破,努力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融合发展试验区、现代科创产业发展新高地和全球华侨华人创新创业示范区。

◆ 另一方面,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引导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提高外贸发展水平。发挥江门长期与港澳联系的人脉、渠道、资源、平台优势,立足“以我所有,给你所需”,发动引导港澳的企业家、青年创业者抢抓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持续推进江门“侨梦苑”建设,争取吸引更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项目对接落地。

来源:江门发布综合江门日报(记者/肖开刚)、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邓艳琴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