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生多点执业逐步放开,多项相关政策相继出台的利好加持下,医疗行业中的一个“现象级热潮”----医生集团正席卷而来,成为继互联网医疗、AI医疗之后的又一投资风口。
去年4月18日,国内首张医生集团工商执照拥有者深圳博德嘉联医生集团医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德嘉联”),对外宣布获得由前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南丰集团董事长梁锦松领衍的新风天域集团至少1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这在投资界及医疗界引发不少轰动。此外,张强医生集团、冬雷脑科医生集团、川派医生集团、华医心诚医生集团等等也相继获得千万级甚至是亿元级的融资……。
而就在本周一(5月21日),又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国内最早的医生集团之一的广州弘康医生集团及其打造医师多点执业共享平台“大医汇”,正式对外宣布完成由海纳同创基金领投的A轮5000万元人民币融资。
医生集团成为又一个投资风口。
优质医生集团受到资本追捧
随着各地对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进一步放开,分级诊疗制度的贯彻落实,公立医院一些有实力、有想法的医生纷纷走出原来医院,到社区、基层或民营医疗机构进行多点执业,部分志同道合者更是大胆走出体制或保留体制内岗位,抱团成立医生集团,其中的佼佼者已经得到专业投资者的青睐。
最初由数十位骨科专业医生共同发起的广州弘康医生集团,经过多年的经营,已发展成为覆盖连锁医疗机构及“大医汇”医师多点执业共享平台等全产业链的医生集团。对于刚刚完成的A轮融资,广州弘康医生集团创始人詹智勇医师表示,旗下的“大医汇”医师多点执业共享平台自2017年底开业以来,进驻执业医学专家非常涌跃,目前已跟多个医生集团签约,日门诊量不断增长,运营盈利趋势渐明。前期就看好这一模式的海纳同创基金(川大校友基金)参与本轮领投、共同顺利完成了大医汇A轮5000万元人民币投资,主要用于弘康医生集团及旗下“大医汇”共享平台的日常运营、新设备采购及新业务拓展。
弘康医生集团旗下“大医汇”与多个医生集团签约入驻。
负责该项目的海纳同创基金负责人迟小莉表示,我们之所以愿意领投A轮,是因为弘康医生集团及“大医汇”是由资深医生联合发起,项目的启动和运营都非常规范,目前医生集团运营着多个线下的医疗项目,初创团队凭着医疗界多年运营经验及人脉吸引着更多医生集团进驻和医学专家加盟,在目前医生多点执业逐步放开的大环境下,具有良好的商业逻辑,前景十分看好。
而领跑医生集团的博德嘉联在获得新风天域10亿元投资前,已经接受了北京重山远为投资中心和松禾资本共同投资的数千万元人民币。博德嘉联董事长林锋表示,“我们的计划是建立中国的凯撒集团,除了医院之外,我们还会进一步建立手术门诊部,并吸纳更多自由执业的医生。整个集团还将发展保险产业,并进一步整合旗下的医疗资源。”
资本助力医生集团加速发展
也有部分医生集团“不差钱”,对资本的进入保留审慎态度。联合医生集团威尔医院是广东另一家较早拿到医生集团牌照的医生集团,也国内首张“医生孵化器”牌照持有者,从2014年始创到现在,一直没有引入风险投资,主要依靠发起人和合伙医生共同投资来支持运营和发展。成立之初,联合医生集团就着手布局实体医疗机构,包括自建、托管、合作等模式,同时也在复制孵化更多的医生集团。“现阶段联合医生集团并不缺资金,已有多个不同类型的资本找上门被我们拒绝了。当然,这也并不代表我们会排斥资本进入。”联合医生集团创始人林子洪医生指出,他更想要的是构建一种以医生为主导的新型医疗模式作为前提,再据此与愿意长期投资的资本进行合作。
在今年五月初刚刚成立的,由原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全国知名肝胆外科专家王捷教授牵头发起的博济仁医医生集团主要的班底大都是中大附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的临床专家,其中不乏国家级及省部级的主委。有了“雄厚”的实力做后盾,王捷教授把博济仁医医生集团定位在除了为病人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医疗服务以外,还自觉担负起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人才”及“体系重构”的重任。在接受采访时王捷表示,我国目前的医生集团发展迅猛,目前已有600多家,数字还在不断被刷新,预计以后也会像美国的医生集团一样分化,到最后会留下几个像梅奥、克利夫兰这样大的医生集团及一些小而精的特色诊所。“我们才刚刚起步,目标是要做百年老店,在适当的时候会考虑让资本进入,但会选择跟我们的理念一致的资本。”
在刚刚闭幕的“2018博鳌•健康界峰会”上,作为国内首个医师多点执业共享平台——广州“大医汇”名医联合诊疗中心创始人的詹智勇一出场,就引起了资本界和媒体的关注。在詹智勇看来,弘康医生集团及旗下“大医汇”平台的核心投资价值在于能够将医学专家与共享诊室、共享日间手术室、共享影像中心、共享体检中心等新型医疗服务单元进行高效整合,相互支撑,互相促进,借助互联网医疗和人工智能科技融合,形成一种全新医疗服务模式,更高效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也更具市场竞争力和投资价值。“借助资本的力量,弘康医生集团及‘大医汇’平台会加快发展的脚步,我们的目标十分清晰,那就是连锁发展和A股上市。”詹智勇对未来充满信心。
我国医生集团尚处于探索阶段
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我国的医生集团在运营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像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一样比较成熟,以及获得公认的一种业态与管理模板,也没有形成比较好的运行机制。因此,总体上来说,中国的医生集团从体制以及机制上来说目前可能都还不太成熟。但正是这种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于一切“向钱看”的社会资本来说,充满了无限的机遇和想像空间。
2016年3月15日,我国首张医生集团牌照在深圳诞生。
九鼎投资旗下的海纳同创基金负责人、九鼎同和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迟小莉认为,目前我国的医生集团的发展势头良好,但同样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线下资源缺失,盈利模式不清晰等,“我们持续看好医生集团,相信未来医生集团在资本的助力下能够解决自身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前后投了包括博德嘉联在内的多家医生集团、专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机构重山资本创始执行合伙人鲁东成表示,医生集团这一医疗服务模式符合当前国家医疗卫生改革的政策方向,而且医生集团在发达国家的发展充分证明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我们希望能以资本的力量推动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助力医生集团模式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
巴菲特说过: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是谁在裸泳。对于方兴未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医生集团来说,能够获得资本青睐自然风光无限,但那毕竟还是少数,医生集团在中国目前还刚刚起步,并没有一个成熟或者被验证的模式,经过爆发之后有多少能存活下来,还是个未知数;以后的路该怎么走,还需要不断摸索。
【记者】欧旭江 郜小平
【策划】欧旭江